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03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趋磁细菌——肿瘤治疗新方向

2016-09-10

早在19世纪初期,Vautier首先观察到部分肿瘤患者发生气性坏疽后,体内的肿瘤被抑制甚至消退。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对使用细菌治疗肿瘤的关注。此后的研究发现,细菌尤其是某些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能够渗入并优先在肿瘤内繁殖积累。其可能机制包括了:(1)肿瘤的迅速生长及瘤内的异常血管网使瘤体处于相对缺氧的环境,为具有趋低氧代谢的一些细菌提供了适合聚集生长和繁殖的场所;(2)肿瘤内缺氧微环境导致局部免疫...

重磅:Juno最新CAR-T免疫治疗临床试验取得积极性结果

2016-09-10

近期CAR-T免疫治疗领域经历了剧烈的动荡。先是由于临床试验导致多人死亡,FDA叫停Juno的CAR-T免疫疗法JCAR015临床II期试验;虽然几天之后FDA又允许Juno继续开展CAR-T免疫疗法JCAR015临床II期试验,但JCAR015的这一表现还是激起了人们对CAR-T免疫治疗的疑虑。紧接着,诺华宣布裁撤其细胞和基因治疗部门,虽然诺华一再宣布他们还会留在CAR-T...

AJPGLP:乳糜泻治疗新希望!唾液常见细菌立大功

2016-09-09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从人类唾液的细菌中分离出了一种特殊酶类,这种类没或许可以帮助治疗一种敏感性肠病—乳糜泻(celiac disease,CD),当个体摄入谷蛋白时就会诱发机体产生自身...

悲叹!女演员患淋巴瘤去世,不当治疗恶化病情

2016-09-08

今天下午,界哥的同事给界哥发了这样的一则新闻:青年演员徐婷身患淋巴癌,病情危急,急需帮助。 界哥对这位演员并不熟悉,但对手臂上如此严重的皮肤损害彻底震惊。通过查询资料得知,这位姑娘罹患的是淋巴瘤,确诊已有两月余。但当界哥仍然疑惑为何病情发展如此迅速时,噩耗传来,女孩下午还是不治去世了。 界哥怀着惋惜的心情继续了解细节后发现了更让人震惊的事情。可以说,这位...

Nature子刊:癌症治疗是否有效,这14个基因来决定

2016-09-07

  一项新研究发现了14个基因可以预测患者对肿瘤治疗的反应,尤其是对化疗和放射治疗的反应,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临床医生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还能帮助患者避免接受可能导致不良影响的治疗方法。   染色体不稳定性,给科学家带来了新机会  &...

西南地区首例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在重庆完成 杀死残留癌细胞

2016-09-07

  华龙网9月6日20时36分讯(记者 黄宇 通讯员 曾理 吴刘佳)今(6)日,记者从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悉,一位患有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患者在该院接受了腹部肿瘤切除术、并采用了该院最新引进的放疗设备治疗机针对肿瘤复发高风险的瘤床区域进行了单次大剂量照射。目前,患者病情已恢复平稳,由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接受进一步治疗。据了解,该患者也是西南地区完成的首例术中...

中国研发出推动癌症精准治疗发展的新技术

2016-09-06

  中国研究人员5日在英国《自然·方法学》期刊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可高效控制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从而实现对癌细胞的定向干预。   近年迅猛发展的CRISPR-Cas9系统具有很强的基因编辑和调控能力,通过sgRNA的精确“制导”和cas9核酸酶实施靶向基因功能操作,两者协同实现编辑和调控能力。这...

柳叶刀:癌症治疗因人而异,放疗或不适合所有肺癌脑转移

2016-09-06

  通常情况下,放射肿瘤学家都会受到关于随机试验临床证据不足的质疑。目前,医疗界已经具备五种成熟的全脑放疗(WBRT)评估试验,四项独立研究对接受全脑放疗与非全脑放疗的脑癌转移病人做出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评估。同时,Paula Mulvenna教授及其同事曾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研究结果也对接受全脑放疗与非全脑放疗的转移脑癌并发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所能接受的最适支持性护理做出了评价。虽然这些研究都表明全脑放...

再生医疗公司BioCardia买壳上市,继续推进骨髓细胞治疗心脏衰竭的III期临床研究

2016-09-06

  再生医学公司BioCardia在今年4月份放弃了IPO计划,而就在最近,该公司通过反向合并医疗设备商Tiger X Medical实现买壳上市,继续推进其骨髓细胞治疗系统治疗心脏衰竭的III期临床试验。   近日,BioCardia公司宣布与医疗设备商Tiger X Medical达成一项最终协议,拟与后者合并,在合并完成...

超声基因治疗:治疗心脏病和癌症的新方法

2016-09-06

  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文章指出,结合超声能量和超声微泡在细胞上打孔可能成为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作斗争的新工具。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这种基因治疗方法为声孔效应疗法。   简单的来,我们将超声触发细胞膜破裂的生物物理机制称为声孔效应。关于声控效应的研究主要与超声微泡振动物理刺激和由此产生的细胞膜渗透性相关。通过研究已经证明,存在一个微...

八成细胞治疗企业关门,合一康转战境外市场、布局医美,这个行业怎么了?

2016-09-05

  2016年5月4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就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召开视频会议,免疫细胞治疗被要求停止应用于临床治疗,仅限于临床研究。禁令之后4个月,据称,深圳大概有80%的免疫细胞技术企业因收入中断而关门。剩下的企业在零收入情况下,如何撑下去?被认为是治愈肿瘤的希望所在的免疫细胞产业,在国内又如何继续?   新三板...

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你真的知道吗?

2016-09-03

随着生命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疾病都与基因的结构或功能改变有关,因而,萌生了从基因水平治疗疾病的念头和梦想。基因治疗是指通过操作遗传物质(无论是人类本身的或外源的)来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进程,包括替代或纠正人自身基因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杀灭病变的细胞或增强机体清除病变细胞的能力等。基因治疗能从根本上治愈一些现有的常规疗法所...

谷歌要“颠覆”医疗格局?人工智能助力癌症治疗

2016-09-01

  机器学习可以将一名病人放射治疗的计划时间减少数小时。   对于医生来说,如何采用放射治疗肿瘤是非常艰难的。谷歌的机器学习部门--DeepMind,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减轻这一负担。   当医生采用放射治疗癌症病人时,他们必须小心地确认暴露于辐射的身体部位,在杀死肿瘤的同时,确保尽可能多的保留周围的健康组织。这个过程,被称为分割,需要医生手动绘制一个三维肿瘤区域,标注是否可以化疗。该过...

“抗癌”袋獾带来癌症治疗新希望

2016-09-01

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亦被称作塔斯马尼亚恶魔(Tasmanian Devil),是一种有袋类的食肉动物,虽然个头不大却异常凶猛,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州。日前英国剑桥大学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袋獾中发现了第二种可传染的癌症,这种癌症与此前发现的第一种可传染的袋獾癌症一样均可导致面部肿瘤,这正将一物种逼到濒于灭绝的境地。 ...

新突破!研究发现一种新抗体疗法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2016-09-01

  近日,一项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显示,一种抗体疗法可以减少轻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该研究提供了临床前数据和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二者皆支持进一步开发该抗体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内逐渐累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标志。一般认为是β-淀粉样蛋白相关毒性引发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这二者会导致阿尔茨海...

恶性“食脑”寄生虫或可治疗癌症

2016-08-30

恶性“食脑”寄生虫或可治疗癌症(供图/华盖) 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种参与脑癌发病的“食脑”寄生虫(a brain-eating parasite)或许可以被重编程来治疗卵巢癌。 我们都知道,从20世纪初开始有些感染性疾病就成为引发特殊癌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但让研究者更为担忧的是,全世界大约六分之一的癌症都可归因于感染性制剂,全球有超过2...

恶性“食脑”寄生虫可治疗癌症?

2016-08-29

我们都知道,从20世纪初开始有些感染性疾病就成为引发特殊癌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但让研究者更为担忧的是,全世界大约六分之一的癌症都可归因于感染性制剂,全球有超过200万的癌症病例都和特定致癌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有关,其中三分之二的病例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尽管在18世纪以前研究者们都阐明了寄生虫和癌症之间的密切关联,但如今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发现特定的寄生虫感染和特殊类型癌症发病风险...

Guardant360:综合体液活检指导转移性癌症治疗

2016-08-24

         体液活检为鉴别药物基因组学的改变提供了一种有希望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药物(尤其是小分子药物)为目标的基因组测试的一部分,无需很大的成本,也无需进行有创组织活检。   近期公布了针对一种综合体液活检测试的首项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结果,试验中医生使用该测试作为唯一的诊断工具,指导转移性...

肿瘤基因检测为个体化治疗指明方向

2016-08-22

         临床医生在肿瘤治疗中发现,人体肿瘤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个部位的肿瘤,治疗效果和方法也应因人而异,这种因人、因病而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称为“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就是通过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的特定基因信息,依据人体的基因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使得治疗更有针对性,既有效避免患者产生不良反应,还为患者争取更多...

HIV福音!二合一鸡尾酒Tivicay/Epivir挺进III期临床,艾滋病一线治疗大大简化

2016-08-22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SK)旗下HIV部门ViiV Healthcare近日宣布,已启动艾滋病(HIV)二合一鸡尾酒Tivicay/Epivir(dolutegravir/lamivudine)的III期临床项目(GEMINI)。该项目包括2个III期临床研究(GEMINI-1,GEMINI-2),将招募约1400例初治(未接受治疗)HIV-1成人感染者,评估二合一鸡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