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40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重磅】Nature biotechnology:外泌体癌症诊断市场应用总结
成胶质细胞瘤外泌体转运RNA和蛋白质促进肿瘤的生长,可作为诊断标志物 (图) 今年1月21日,全球首个基于外泌体的癌症诊断产品于美国上市,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Exosome Diagnostics公司推出的这一液体活检产品标志着新兴的外泌体生物学向成熟迈进了一步。投资资本也开始流入该领域:1月7日,Exosome Diag...
液体活检助力精准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的致病基因
微创及无创分子诊断技术具有彻底改变目前临床诊断行业的潜能,而在众多的分子诊断技术之中,液体活检可谓首屈一指。通过对病例血样ctDNA的采集与测序,液体活检技术能够对多种癌症进行精确诊断,有效地提高癌症的预防与治疗水平。 近日,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领导合作研究小组成功证实了一种简单液体活检技术作为临床工具识别特定病人的可行性。根据他们的报告,这种简单液体活...
Cell封面故事:癌症的定时炸弹
一项新研究表明,昼夜节律环路对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干细胞(AML)而非健康血细胞至关重要,这为AML的治疗指出了可能的信号通路。 有一句俗话叫做“时间就是一切”。对于AML来说,这句格言可能是真的。在发表于4月7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由来自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医学院Broad研究所、Brigham妇女医院(B...
比癌症更吓人的竟是它 真实案例揭秘肿瘤患者的五大心理误区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约有281.4万名中国人死于癌症,平均每天有超过7500人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中国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君击垮的是你的身体还是心理防线? 4月5日,凤凰健康针对这一问题启动名为“肿瘤君来袭,心里过不去的坎儿怎么破?”的调查,截止到4月7日10点45分,共有1633位网友参与投票。投票结果显示:近68%的网友认为癌症来袭时,心理恐惧比病痛更折磨人,67%的网友相信...
中山大学科研团队:癌症等疾病未来有望通过“基因编辑”根治
遗传性疾病、癌症、艾滋病、地中海贫血,将来有没有可能得到根治?国家首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松阳洲教授团队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认为基因编辑技术将让人类获得“改写生命剧本的神笔”,为战胜疾病提供全新的有效工具。 2015年4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军就及其同事完成了全球首次对人...
多篇Science文章:聚焦癌症转移
最新一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期关于癌症的特刊,主要将焦点放在了癌症转移上,其中包含了两篇综述文章(Reviews),两篇观点文章(Perspectives),一篇评论文章(editorial)和一篇新闻故事(news story)。 这些文章重点介绍了在了解癌细胞扩散机制,以及阻止癌细胞散播的最佳手段方面取...
维生素D可降低癌症风险
最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称,更高水平的维生素D——特别是血清中的25-羟维生素D浓度,与相应的癌症风险降低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4月6日在线出版的《PLOS ONE》杂志。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Cedric Garland博士指出:“我们量化了足量维生素D预防所有类型浸润性癌症的能力,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这一...
Juno与药明康德建立新公司,在华开发创新癌症细胞免疫疗法
结合Juno业界领先的免疫肿瘤学专业技术以及药明康德世界一流研发生产平台的大力支持,药明巨诺将致力打造中国领先的细胞疗法公司。 全球肿瘤细胞免疫疗法的领军企业Juno Therapeutics(NASDAQ:JUNO)与药明康德今日宣布在中国建立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JW Biotechnology Co. Ltd)...
人群基因组筛查,抗击癌症的魔法猎枪
乳腺癌专家George Sledge博士去年在世界个性化医疗大会(Personalized Medicine World Conference)上表示“事实证明,我们不需要一个神奇的子弹来治愈癌症,我们需要的是一支魔法猎枪。” 作为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医学肿瘤学教授与首席科学家,Sledge博士口中的魔法猎枪所指的便是人群深层基因组分析,作为基因组研究领域的雪崩式的进展,人群深层基因组分析...
惊人发现,手术本身推动癌症复发?
结直肠癌又称大肠癌,是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当结直肠癌转移到肝脏的时候,医生们通常会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癌症都是阴魂不散的。匹兹堡大学的Allan Tsung认为,手术过程本身(尤其是机体对手术损伤的修复应答)会促使癌症复发。 中性粒细胞是响应手术损伤的第一批免疫细胞。这些细胞会向血液中喷出网状DNA...
Nature首次揭示年龄如何影响癌症
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细胞累积损伤并发生慢性炎症时,癌症的风险会随人的年龄而增长。现在由Wistar研究小组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证实,黑色素瘤中老化的肿瘤细胞与年轻肿瘤细胞表现不同。他们的研究结果发布在4月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微环境的改变使得这些老化肿瘤细胞更具转移性,对靶向治疗具有更强的抵抗力。根据这些研究结果,科学家们演示了如何让抗氧化剂作为...
癌症能治愈吗 8种癌症能治愈!
癌症能治愈吗?也许大家都会认为患上了癌症就等于身患绝症,是不可治愈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有些癌症还是能够治愈的,不要抱有悲观的想法和态度,这对于癌症的治疗是很不利的。 那么哪些癌症是能够治愈的呢? 1.乳腺癌:最适合个性化治疗的癌症 乳腺癌是让所有女性倍感恐惧的癌症。它不仅危及生命,还让女人面临性别特征的残缺问题,是身体和心理杀伤力很大的恶性肿瘤。但现...
攻克癌症,近在咫尺?
新闻事件:31日,原纽约市长Michael Bloomberg和副总统Jeo Biden联名发表文章,指出我们第一次已经到了征服癌症的射程之内。昨天Bloomberg和Kimble(不是Jimmy Kimble)基金会向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捐赠1.25亿美元用于肿瘤免疫疗法研究。今天回家路上正好广播采访癌症登月计划的总指挥Greg Simon。他说肿瘤药物研...
GEN:挖掘全外显子测序数据优化癌症治疗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近期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生物信息学工具,该系统主要用于肿瘤全外显子测序初步数据的解释与分析。同时,科研人员与临床医师可将该系统分析结果中的致癌基因与FDA授批靶向治疗药物相匹配,用于个性化医疗的相关研究与癌症的临床治疗。("IMPACT: A Whole-Exome Sequencing Analysis Pipeline for Integrating Mol...
ASCO:2016美国癌症治疗现状报告
近期,ASCO 在 Journal of Oncology Practice 上发布了美国癌症治疗现状报告2016版。在这项报告中,ASCO 指出了目前美国癌症治疗方面获得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新型医保法案的成果与不足,高质量治疗模式的开发与应用等问题。 2015年,美国的癌症治疗依旧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局面。死亡率降低,癌症幸存者数...
免疫细胞弯曲导致核破裂 促进癌症药物研发
细胞能够完成的一些运动是你在瑜珈班上做不到的。当免疫细胞侦察到入侵的微生物时,他们能够把自己变形以穿过细胞间狭窄的缝隙。但他们可能付出代价,两项新的研究揭示,这种变形的能力可能使包裹细胞核的核膜破裂,并破坏DNA。其结果将促使研究人员设计出防止癌症细胞迁移到新的部位的药物。 “这是一个惊奇的发现”,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的生物...
癌症免疫治疗背景知识
一、基本概念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一直以来,人类尝试各种手段来对抗癌症,例如手术、放疗、化疗等等,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手段的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 实际上,人体的免疫系统本身就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但是,在癌症发生过程中,癌细胞会利用多种方式逃脱机体的监视。癌症的免疫治疗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将免疫系统重...
专访Dana-farber流式中心负责人John Daley
现任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流式实验中心负责人的John Daley,从1979年开始接触流式细胞技术至今,已经有36年之久,对这项技术和其发展历史了如指掌。 即便如此,当他第一次接触到质谱流式技术(CyTOF- cytometry by time-of-flight)的瞬间,便被深深地迷住了。“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很难想象有...
GEN:引领癌症免疫治疗的“四驾马车”
近些年来,一场癌症治疗的革命正在悄然发生,除了依赖于一种又一种的人工分子来诊治癌症,科学家们正在寻求通过病人自身免疫功能治疗恶疾的方式。 现在,癌症免疫疗法主要面临着三大任务:增强癌细胞免疫靶标性,提高特异免疫分子的癌细胞击杀率以及提高免疫细胞的肿瘤靶向性。 自肿瘤免疫治疗出现伊始,这一领域便处于不断进化的状态,现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相关实验已经在各大实验...
纳米人工红细胞可精准治疗癌症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郑明彬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马轶凡等专家,在纳米人工红细胞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在著名国际学术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发表。 据郑明彬介绍,该团队采用聚合物包载光敏剂(吲哚菁绿)——氧载体(血红蛋白)复合物,覆盖类似红细胞膜的磷脂层,构建了具备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