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99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重磅!科学家绘制出人脑发育多组学基因图谱

2022-10-08

在刚刚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已在不同的时间点,非常详细地研究了大脑类器官内的数千个单个细胞。他们的目标是用分子遗传学术来表征细胞,换句话说,将所有基因转录物(转录组)的总和作为基因表达的量度,同时将基因组的可及性作为调节活性的量度。然后,设法将这些数据表示为一种图谱,显示类器官内每个细胞的分子指纹。 https://www.na...

【Science子刊】科学家确定了三种蛋白质:可在心脏病发作后维持心脏功能

2022-09-02

该研究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它的阳性临床前数据概述了这三种蛋白质的机制,这些蛋白质已被证明可以在小鼠心脏病发作后恢复其心脏功能。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o0699 “搜索引擎”Funsel  01  ...

“快乐”科学家——29岁徐沛雨多次登上世界顶级期刊

2022-08-18

登上国际期刊 众所周知,《Cell》、《Nature》和《Science》作为国际学术界的三大期刊,具有极高的权威性。那么,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完美的反映了研究者的卓越能力。而徐沛雨的三次研究,一次发表在在《Cell》上,两次发表在《Nature》上。除此之外,徐沛雨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其他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包括《Molecular Cell》(分子细胞)...

【Cell】“无中生有”超能力?科学家不用精子卵子子宫培育出胚胎!

2022-08-08

2021年3月,在没有子宫的情况下,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Jacob H.Hanna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机器子宫”,成功地让小鼠胚胎在里面发育了6天,经历了原肠胚前期到器官发生晚期的关键阶段。这项研究成果发布于《Nature》,如今,在没有精子和卵子的情况下,研究人员依旧成功培育出胚胎,该研究也发布于《Nature》。 https://www.cell.com/...

【Nature子刊】夏天怕晒伤?科学家确定控制皮肤再生的关键机制

2022-08-04

近日,该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CDK9 activity switch associated with AFF1 and HEXIM1 controls differentiation initiation from epidermal progenitors”,揭示了皮肤再生的关键机制。 皮肤再生,即受伤组织被新的组织取代。虽然我...

【Nature】科学家确定了癌症突变的内源性来源

2022-07-22

突变在癌症发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很多突变都会产生可供靶向作用的弱点,而确定包含基因突变形式的人群中所有癌症患者的比例,对于公共卫生和基础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好处;癌症研究人员已经利用DNA测序技术识别出了引发多种形式癌症的基因突变。 APOBEC3家族与癌症中一些最普遍的突变特征有关,然而,内源性APOBEC3酶与人类癌症基因组突变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使得A...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现影响白血病前期风险的基因!

2022-07-16

14种遗传性基因突变的发现显著地增加了一个人患上与某些类型的癌症和心脏病发作相关的无症状血液疾病的风险,这一研究发表于《Nature Genetics》上。这一发现是通过对421,738人的遗传数据进行分析的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之一,这一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早期发现包括白血病在内的癌症的潜在新方法铺平道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

【Science】音乐疗法并非空穴来风?中国科学家揭示声音减轻疼痛的原理!

2022-07-08

导读:在有历史记载的远古时代,音乐就被中国人应用于医学治疗。至今,已有许多研究表明了自然的声音和音乐有减轻疼痛、改善情绪和健康状况的作用。最近,中国科学家们已确定了声音调节疼痛的神经机制,并发现了最佳镇痛效果的信噪比。 古往今来,有许多将音乐用于医学治疗的案例。据《吕氏春秋·古乐》所载:"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

【Nature子刊】科学家揭示了化疗后结肠癌复发的原因

2022-07-03

大约每25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会患上结肠癌,全世界每年诊断出近200万例新病例。化疗通常用于治疗结肠癌。虽然这种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是有效的,但许多患者在治疗后复发。科学家们发现,具有Mex3a蛋白活性的肿瘤干细胞仍处于潜伏状态,从而对化疗产生抗药性。由于用于这种治疗的药物的作用,这些细胞采取类似于胚胎状态,并且在化疗后的某个时间,当环境更有利时,它们被重新激活以再生肿瘤的所有复杂性。这...

【Science子刊】科学家利用新的测绘技术,和癌症更好地周旋

2022-06-09

根据范安德尔研究所(Van Andel Institute)近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 》上的一项研究“Concordance of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8-oxo-guanine patterns with two cancer mutation signatures of upper GI tract tumors“过氧化氢诱导的8-氧鸟...

【快讯】涉嫌窃取GSK价值5.5亿美元的商业机密,华裔科学家薛功达面临最高十年有期徒刑

2022-05-05

美国司法部周一宣布,联邦陪审团判定薛功达涉嫌参与窃取葛兰素史克的机密信息,而后与妹妹薛瑜一起创办了自己的生物科技公司。薛功达是该案中第五名被定罪(或认罪)的人,他可能面临最高10年的监禁。 这个传奇故事要追溯到2010年,薛瑜是全球顶尖蛋白质生物化学家之一,当时在葛兰素史克工作,薛功达受雇于瑞士诺华旗下的弗里德里希·米歇尔研究所(Friedrich Miescher Instit...

【快讯】年少成名的明星科学家David Sabatini深陷性骚扰丑闻,纽约大学却不顾教职工和学生的反对坚持聘用

2022-05-03

David Sabatini于1968年出生在纽约,本科毕业于布朗大学,1997年获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阶段,他凭借 mTOR 研究年少成名,2002年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怀特黑德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的助理教授,2006年便拿到终身教职。而2021年8月21日,他被指控性骚扰而受到研究所的调查,最终被麻省理工学院开除。 据《Science》杂...

《Nature》公布的2022高关注度技术,如何助力中国科学家科研升级!

2022-03-22

2022年1月25日《Nature》杂志公布了2022年7项值得关注的核心技术,包含了从基因编辑到蛋白质结构解析、空间多组学技术再到量子计算等多领域高潜力技术。这是空间多组学技术继2020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后,两年内再次被《Nature》提名,进一步明确空间多组学技术极具潜力的科研发掘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 ...

【Nature子刊】海洋细菌制造“抗癌分子”,科学家首次了解其谜团!

2022-03-22

多年的实验室工作揭示了海洋细菌是如何制造出一种有效的抗癌分子的。 所涉及的海洋细菌,称为Salinispora tropica,制造salinosporamide以避免被其捕食者吃掉。但科学家发现salinosporamide A也能治疗癌症。他们分离出了其他salinosporamide,但salinosporamide A具有其他缺乏的特征——包括使其对癌细胞有害的生物活性。...

【Nature】对俄制裁波及学术: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2022-03-15

乌克兰科学家向期刊施压,要求禁止俄罗斯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俄罗斯科学家在道义上没有权利向国际科学界转发任何信息。”乌克兰教育和科学部青年科学家理事会主席Olesia Vashchuk在3月1日的两封信中说。这些写给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和引文数据库Clalvate的信,呼吁将俄罗斯的期刊从数据库中删除,并将俄罗斯科学家从期刊编辑委员会中除名。 那些反对抵制...

【Science子刊】科学家在DNA测序方面取得飞跃!

2022-03-12

近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篇论文“Single-molecule Taq DNA polymerase dynamics”中,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CI)化学系和物理&天文学系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个使DNA测序成为可能的关键酶的新细节。这一发现标志着个性化医疗时代的飞跃,届时医生将能够根据患者个体的基因组设计治疗方案。 UCI化学教授、新研究的...

【AACR】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够杀死胰腺癌细胞的分子!“癌中之王”就这样被攻克了吗?

2022-03-07

美国罗斯威尔帕克综合癌症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分子,该分子通过铁代谢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最近,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上,题为“Small Molecule MMRi62 Induces Ferroptosis and Inhibits Metastasis in Pancreatic Cancer via Degrad...

【Science子刊】科学家的一项“意外发现”成功阻止“小细胞肺癌”进展!

2022-02-25

弗吉尼亚大学癌症中心的一项意外发现使科学家们得以阻止小细胞肺癌的进展,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可能打开治疗小细胞肺癌新方法的大门。 由Kwon-Sik Park博士和John H. Bushweller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试图了解EP300基因突变在小细胞肺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他们的实验表明EP300基因可以产生一种具有惊人特性的蛋白质,能够促进或阻止小细胞肺癌的进展...

【PNAS】新进展!科学家利用脂质纳米颗粒将基因编辑精准地靶向肺部

2022-02-24

即使你之前对脂质纳米颗粒(LNP)并不了解,但最近你可能已经注射过LNP了,因为LNP是目前两款广泛使用的mRNA COVID-19疫苗的运送载体。 塔夫茨大学的工程团队对现有的LNP技术微调,将其设计为能够靶向特定的组织和器官,从而适用于更广泛的疾病,这有助于减少对身体其他健康部位的毒性影响。 近日,生物医学工程教授Qiaobing Xu博士的课题组与哈佛医学院、波...

【CMGH】科学家绘制出首个单细胞分辨率下完整健康肠道的综合细胞图谱!

2022-02-20

Magness实验室利用完整的人类胃肠道观察肠道所有区域的细胞类型之间的差异,阐明细胞功能,并研究这些细胞之间以及每个人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这在世界上是首例。 “我们的实验表明,我们可以详细地了解每种细胞类型在某一重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功能,”UNC-NC国家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该论文的资深作者Magness说。“我们还了解了肠道内壁如何通过受体和传感器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