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99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JAMA子刊】科学家找到预测儿童白血病新方法!

2021-08-23

最近,发表在《JAMA Onc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报告称,当两种不同的DNA变化同时发生时,它们似乎可以预测侵袭性儿童白血病。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题为“Association of Combined Focal 22q11.22 Deletion and IKZF1 Alterations With Outcomes in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nb...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现一种远程控制系统能够更精准指导CAR-T细胞杀死肿瘤!

2021-08-20

近日,佐治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师领导的一组科学家正在扩大一种革命性免疫疗法的精确度和能力,这种疗法已经在让肿瘤学发生转变。CAR-T细胞疗法被患者、临床研究人员、投资者和媒体誉为治疗某些种类癌症的可行方法。 CAR-T细胞疗法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就是在实验室改造病人的T细胞(一种白细胞),然后加入嵌合抗原受体(CAR),这些定制的免疫细胞会再次回到病人体内,然后找寻并摧毁...

【Nature子刊】重磅!自我组装药物真的能更有效治愈癌症吗?来看看科学家的最近研究

2021-08-20

对于癌症治疗,最难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方面,就是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是用同一种药物,然而,肿瘤的种类太多了,每一类型的肿瘤,都只能采用它们各自不同的方法给予治疗,因此,对于不同的肿瘤,对付它们的方法和过程非常地繁杂,这不仅仅给临床医生带来了许多困难,也给科学界带来了不少难题,同时,这种问题也促使着科学家多年来不间断地研究不同肿瘤的特点和它们分别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对于目前现有的...

【BMJ Journals】重磅!新冠疫情真的能得到彻底消除吗?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明:这很有可能!

2021-08-12

近日,科学家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根除新冠疫情的愿望有望达成,这个可能性虽然远远低于根除天花的可能性,但是它比根除脊髓灰质炎更加容易达到。这是科学家经过对这三种疾病的在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三个方面的综合评分与细致对比得出的结论。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BMJ Journals》杂志一篇题目为“We should not dismiss the possibility of erad...

【进展】科学家利用高度枝化聚(β-氨基酯)基因递送平台治疗遗传性皮肤病

2021-07-26

      非病毒基因疗法治疗遗传性皮肤病的前景十分广阔,然而,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和有效的临床转化非常有限。2021年7月20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明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周德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李明主任医师、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王文新教授为通讯作者, 在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

【Science子刊】间歇性禁食真的能减肥吗?科学家表示它并不是减肥的灵丹妙药!

2021-06-21

近年来,间歇性禁食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因为间歇性禁食后体重得到改善。然而,迄今为止关于禁食与传统饮食相比的有效性的证据是有限的,传统饮食的目的是在一周内减少热量的摄入。 在一项针对健康个体的小型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间歇性禁食对减肥无效。即使限制每日摄入量,间歇性禁食降低身体脂肪含量的效果也较差,并且在代谢或心血管健康方面没有短期改善。 ...

【新研究】“坏脂肪”抑制杀伤性T细胞攻击癌症,引导科学家开发出新的抗癌疗法

2021-06-15

肿瘤转移是一个低效能的过程。一般来说,只有一小部分肿瘤细胞能够成功扩散、迁移,并且在远端种植。肿瘤转移依赖于转移微环境——一种特殊的微环境,能够促进转移事件的发生及远端转移灶微环境的形成。 肿瘤微环境的特征, 主要有三大类: 缺氧、慢性炎症及免疫抑制。而肿瘤微环境“家族”成员之一就是肿瘤相关脂肪细胞,它通过分泌脂质、脂肪因子和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构成...

【Nature】重磅!NK细胞竟能催眠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转移? 科学家是这样说的......

2021-06-07

肿瘤为什么难治?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初次成功治疗后的肿瘤会复发,一些肿瘤细胞会利用一切能想到的机制,逃过初次治疗,并通过“休眠”的方法隐藏在我们的身体中,等待时机成熟被激活,从而造成肿瘤转移。 这是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癌症研究的重中之重。休眠癌细胞的重新激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元凶。因此,找到这些肿瘤细胞是如何保持休眠状态...

【Nature子刊】哪些乳腺癌患者会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性?科学家是这样说的......

2021-05-20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乳腺癌新发病例数达226万,肺癌为220万,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而中国每年就有40万女性患乳腺癌。 在乳腺癌发育过程中,雌激素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表明,近80%的乳腺肿瘤是雌激素受体阳性(ER+)有关。 几十年来,人们一...

2045年,男性精子数量“归零”?听听哈佛科学家怎么说

2021-05-16

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环境医学和公共卫生系Shanna Swan博士长期致力于研究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最近,她出版了一本名为《Count Down (倒计时)》的新书。 她在她的新书中指出,精子数量可能会在2045年时“归零”,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一系列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包括塑料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和双...

【Nature】检测千年前的8坨粪便,这群科学家要干啥?肠道菌群研究终于将“魔爪”伸向科研考古界!

2021-05-14

人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被称为肠道菌群。影响肠道菌群的主要因素有4个方面:人体自身的因素(包括人所处的环境因素);人体摄入的饮食;细菌自身因素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会遇到不同的环境、吃到不同的食物,我们体内的肠道菌群也随之不断变化。肠道菌群的平衡与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者我们的健康,...

【新研究】原来皮皮虾不仅能吃,还能用!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新型仿生成像系统”,可看到肿瘤的确切位置并切除!

2021-05-13

据报道,自然界存在许多奇特的物种,有时它们的特征兼具两种动物的特征,因而拥有“双重身份”。其中包括:螳螂虾,它兼具螳螂和虾的特征,事实上却是一种口足目动物。而皮皮虾是螳螂虾的一种,其形态与虾相近,但又拥有螳螂的“双刀”。 它既是螳螂又是虾?事实上,螳螂虾既不是螳螂也不是虾,它是鲜为人知的口足目动物,这种海洋生物与龙虾和虾有亲源关系,它们的爪子用于刺...

【Nature子刊】哈佛科学家探索食道癌与古老病毒的奥秘,阻断ADAR1酶原来这么重要!

2021-05-12

食道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中国是食道癌的高发区,吸烟、喝酒是引起食道癌常见病因,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最为常见。 早在2009年,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Adam Bass教授就确定了以转录因子SOX2为靶点的染色体3q反复扩增是ESCC存在的重要原因。 2021...

二轮通知 | 2021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

2021-05-10

01大会主席 02大会组织机构 (按姓氏拼音排序,名单持续更新中) 03 大会名家讲坛拟邀请嘉宾 (按姓氏拼音排序,名单持续更新中) 04 大会日程 05 主题论坛 (持续更新中) 06 论坛主席团 (按姓氏拼音排序,名单...

【新进展】你是什么血型?快看看超500万人的研究!瑞典科学家发现血型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2021-04-28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某些血型与49种疾病之间存在联系。例如,B型血患肾结石的概率低一些。这项研究利用了超过500万人和1000多种疾病的数据,证实了不同血型与疾病的关联。 该研究发表在《eLife》杂志上,题为“An agnostic study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ABO and RhD blood group a...

【Nature】剑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有治疗白血病潜力的新型抗癌药,首次将METTL3酶作为对抗癌症的靶点

2021-04-27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种由骨髓性白细胞(而非淋巴性白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造血系统癌症。一旦得此病,人们通常需要数月的强化化疗和长时间的入院治疗,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英国,每年大约有3100人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其中大多数年龄超过65岁。 数十年来市场上主流治疗AML的方案没大改变,只有不到三分...

【Science】科学家探秘人类不老之迷!原来它可以减缓并改善与年龄有关的衰老

2021-04-26

NMN(烟酰胺单核苷酸)在人体细胞能量生成中扮演重要角色,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先前,有研究人员表示向动物补充NMN可以减缓并改善与年龄有关的体内许多组织功能的下降。 但是动物和人毕竟在身体机制的各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人体补充NMN是否起着同样的作用受到了科学家的质疑,且一直以来都缺乏临床试验的证据。 近期,华盛顿大学的...

【新研究】癌细胞转移遇到强劲对手,科学家研发出“人字形微流体探针”,可成功逮捕“潜逃”的癌细胞

2021-04-20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转移之前及时发现并及早诊断的话,其存活率显著提高。而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的话,这些肿瘤细胞会从原发位置脱落到血液中,从而使癌症发生转移,这些细胞就是循环肿瘤细胞(CTC)。 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的常用检测手段主要是:直肠检查(DR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水平测定。但是,这些检查方式也有缺点:首先,这2种检测...

【Nature】重磅| 纽约大学科学家发现新的肿瘤抑制因子,成为癌症潜在治疗方法

2021-04-16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期待已久的酶,它能够通过分解驱动蛋白质来预防癌症。 与发育中的胎儿一样,限制细胞分裂是预防癌症中异常、侵袭性生长的关键,新研究发现,细胞已经进化到使用AMBRA1来抵御它。 该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题为“CRL4AMBRA1 is a master regulator of D-type...

【Nature子刊】首创!科学家发现治疗“癌症之王”——神经母细胞瘤的新方法,可阻止癌症进一步发展

2021-03-31

神经母细胞瘤素有“儿童癌症之王”称号,是因为这种肿瘤在过去疗效极差,而且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多发于肾上腺或腹膜后,位置很深,早期不易发现。而这种肿瘤恶性度高,进展快,易发生骨髓、骨及器官转移。 最近,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新方法。 该研究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