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64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科学》重磅!斯坦福大学:让全球最贵癌症免疫疗法CAR-T更安全的创新技术诞生

2018-04-26

最新一期著名期刊《科学》杂志发表一篇来自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重磅文章,研究者们开发出一种利用突变IL2(orthoIL-2)以及相应的IL2突变受体β(orthoIL-2Rβ)来特异性地在体内扩增包括CAR-T在内的过继性T细胞的方法,能够有效地避免直接注射IL-2引起的巨大副作用。 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于T细胞的增殖、维持以及功能具...

中国科学家揭示名贵中药材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机制

2018-04-26

天麻(Gastrodia elata)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天麻的人工栽培一度被认为是世界性难题,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徐锦堂先生利用蜜环菌首次伴栽天麻成功,结束了天麻不能人工栽培的历史。为此,陕西药农自发集资为徐锦堂先生雕塑,赞誉他为“天麻之父”。半个世纪过去了,天麻的生产正面临着品种改良、技术更新、品质提升等一系列新问题,迫切需要从生物...

82年出生-基因编辑巨擘 张锋 当选美国与人文科学院院士

2018-04-26

昨天(4月18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公布了2018年新增院士名单,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当选,其中华人学者共有6位。 据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官网介绍,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英文简写为AAAS),1780年5月4日由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批准成立,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独立学术团体...

大事件!美国科学院最年轻院士王晓东赞助数十位中国院士专家在顶级期刊《科学》发表数十篇文章

2018-04-25

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发表一期增刊,由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头羊公司北济神州(Beigene)支持,国内数十位精准医学及肿瘤免疫领域著名的专家团队牵头,聚焦论述中国的精准医学及肿瘤免疫治疗。这事也给我们媒体出版界一些反思。。。 谁人不识王晓东? 国际著名科学家王晓东的大名可以说在科学界、工业界以及最近被热炒的舞蹈界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如同我国从...

非环类维生素A何以抑制肝癌复发?日本科学家揭示基因层面奥秘

2018-04-25

都知道老眼昏花的时候,补充维生素A会有帮助,但是非环类维生素A (ACR)又是什么东东?当然,和维生素A渊源密切,这是一种由维生素A衍生而来的人造化合物,不过它的能力并不在于给您一双善睐的明眸,据研究它可以防止肝细胞癌(HCC)的复发。 近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又有了发现:这种化合物是...

Nature子刊:科学大发现 DNA不只双螺旋

2018-04-24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证实了我们的遗传密码是以更复杂的对称性制造的,这些分子变体的形式影响我们的生物学功能。 该团队确定的新DNA成分被称为嵌入基序(i-motif)结构,该结构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研究人员发现,但到目前为止只有在体外见过,而不是在活细胞中。 而这回的研究终于实打实地发现:i-motif天然存在于人类细胞中,这意味着这个结构对细胞生物学的重要性,需要研究者们重新重视...

大事件!美国科学院最年轻院士王晓东赞助数十位中国院士专家在顶级期刊《科学》发表数十篇文章

2018-04-24

最新一期的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发表一期增刊,由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头羊公司北济神州(Beigene)支持,国内数十位精准医学及肿瘤免疫领域著名的专家团队牵头,聚焦论述中国的精准医学及肿瘤免疫治疗。这事也给我们媒体出版界一些反思。。。 谁人不识王晓东? 国际著名科学家王晓东的大名可以说在科学界、工业界以及最近被热炒的舞蹈界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如同我国从古...

【听周报】港交所CEO:生命科学的天时地利人和时机到了

2018-04-23

风向标速递 图,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来自港交所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4月20日出席活动后接受采访表示,港交所4月24日关市后,会正式公布整体改革和新规则,并于4月30日开始接受上市申请,有多家内地药企正准备排队赴港上市。他坦言,“对今天生物科技、生命科学领域来说,我们觉...

张锋、曹雪涛等人入选 2018 年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2018-04-23

日前,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正式公布了 2018 年当选的院士名单,共有 177 位院士和 36 位外籍院士当选。 名单中的华人学者共有 4 位。他们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终身教授、基因编辑专家张锋;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纳米技术和能源转换专家陈刚;耶鲁大学尤金—希金斯讲席教授、干细胞专家林海帆;密歇根州立大学讲席教授、生态学专家刘建国当选为科学...

6名华人教授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2018-04-23

【美国亚裔新闻局(AANB)综合报道】4月18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正式公布了2018年当选的院士名单,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当选。 名单中的华人学者共有4位。他们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终身教授、基因编辑专家张锋;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纳米技术和能源转换专家陈刚;耶鲁大学尤金—希金斯讲席教授、干细胞专家林海帆;密歇根州立大学讲席教授、生态学专家...

【人才风采录】基因检测造福百姓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贺林

2018-04-20

在生物探索组织的2017年度评选活动中,中国科学院院士贺林因推动中国遗传咨询职业化和标准化的建立,以最高票数入选2017生命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十大年度人物。而贺林院士领衔的中科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海门生物医药科技园。 中科基因公司拥有中科院院士、上海市领军人才、曙光学者等高端技术人才和具有...

顶级期刊《科学》封面及特刊聚焦肿瘤免疫治疗:大牛Carl June等最新文章畅谈免疫治疗革命!

2018-04-20

3月23日,最新一期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以封面以及特刊的的形式聚焦了肿瘤免疫治疗,以“The Cancer Immunotherapy Revolution”为主题,更是发表了多篇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多位顶尖专家的团队撰写的文章,其中包括里程碑式免疫疗法CAR-T治疗先驱Carl June教授最新综述文章。 肿瘤免疫治疗无疑是肿瘤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这种...

基因探索 | JAMA Cardiol:科学家鉴别出诱发心力衰竭的新型基因突变

2018-04-2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 Cardiology上题为“Association of Cardiomyopathy With MYBPC3 D389V and MYBPC3Δ25bpIntronic Deletion in South Asian Descendant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瑞典卡罗琳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南亚人群机体中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突变,与相同基因的一种突变相...

顶级期刊《科学》封面及特刊聚焦肿瘤免疫治疗:大牛Carl June等最新文章畅谈免疫治疗革命!

2018-04-20

引言 3月23日,最新一期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以封面以及特刊的的形式聚焦了肿瘤免疫治疗,以“The Cancer Immunotherapy Revolution”为主题,更是发表了多篇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多位顶尖专家的团队撰写的文章,其中包括里程碑式免疫疗法CAR-T治疗先驱Carl June教授最新综述文章。 肿瘤免疫治疗无疑是肿瘤治疗史...

《自然》2018最值得关注十大科学事件!基因编辑及癌症图谱入选,德国科学家与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掐架也入选

2018-04-18

近日,顶级期刊《自然》杂志选出了2018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基因编辑技术、肿瘤基因组图谱以及嫦娥四号均入选。 在新的2018年里,科学界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大事情? 从火遍2017年的基因编辑技术,到各国耗资巨大的太空任务,近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

“新时代,赢未来”--罗氏诊断中国分子诊断解决方案生命科学新实验室隆重落成

2018-04-14

      (2018年4月9日,上海)近日,“新时代,赢未来”罗氏诊断中国分子诊断解决方案生命科学新实验室落成典礼在上海漕河泾开发区隆重举行,标志着罗氏诊断新一代智能化生命科学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新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前身是罗氏诊断亚太培训中心,经过2017年硬件及软件的全面升级换代,目前已发展成为兼容实验、培训、演示、会议、参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最先进的智能型生命科学实验室,可同时为罗氏外部...

【嘉宾风采】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教授将在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做主题报告!

2018-04-05

《2018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治研讨会(2018 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 Forum CMDF)将于2018年10月26-28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 唐本忠教授 1982年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1988年先后获日本京都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多伦多...

《Cell》子刊:华人科学家叫板CTLA-4免疫检查点阻断假说

2018-03-12

近几年来,针对CTLA-4、PD-1和PD-L1的单抗药物在免疫治疗中的效果逐渐获得认可,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免疫检查点 (Immune Checkpoint)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2018年2月22日,著名期刊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刘阳/郑盼教授联合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长久以来流行的抗CTLA-4抗体Ipilimum...

华人科学家研发纳米机器人!有望成为抗癌新疗法!

2018-03-05

来自美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团队创建了可编程的DNA折叠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阻止肿瘤的血液供应来寻找和缩小肿瘤。携带乳腺癌,黑色素瘤,卵巢癌和肺癌的小鼠的检测结果揭示了DNA纳米机器人是如何驻扎在癌症供血血管并诱导形成血块的,这有效地阻断了肿瘤的氧气和营养物的生命线。在阻断血流后出现肿瘤组织发育不良,肿瘤缩小和抑制转移。使用纳米机器人注射治疗的动物存活时间更长,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表现出完全的肿瘤消退...

科学家开发出新的检测技术进行癌症、糖尿病早期诊断!

2018-03-02

目前,使用太赫兹(THz)波进行生物传感备受关注。THz波能够检测到分子振动和旋转,同时还不需要标记,因此不会影响检测物质的性质。然而迄今为止,THz波的衍射极限以及水对其强烈的吸收限制了该技术的使用。 而来自大阪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非线性光学晶体(NLOC)芯片,将THz波和微流体技术结合在一起,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PL Photonics》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