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64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中国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首例SCNT克隆短尾猴诞生!
自1996年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克隆技术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灵长类的克隆技术,这对于人类的自我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项技术也异常的难实现。《Science》在2003年更是发表了一篇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论文,称用现有技术克隆灵长类动物是行不通的。 7年后,也就是2010年,美国俄勒冈灵长类研究中心的著名科学家米塔利波夫率领团队成功移植了克隆猴胚胎,但胚胎发育...
华人科学家发现维生素C新功效:可优先杀死肝癌干细胞!
中国的神药很多,在最近打击神药的浪潮中,很多神药都被打下了“神坛。”“神药”成了一个讽刺的代名词,然而在我们的日常医疗中,确实存在着四大神药,也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过这四大神药的名字——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反应停和维生素C(排名不分先后)。阿司匹林最近在癌症领域风生水起,同被挂上神药称号的维生素C同样不甘人后。最近,来自中国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王红阳院士的研究团队就为大家带来了维...
开创历史:《科学》杂志五篇雄文坐实,最有望攻克癌症的免疫疗法行不行,竟然还要看肠道微生物的“脸色”
其实,这已经是《科学》杂志发表的第五篇肠道微生物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文章。这五篇重磅连起来,几乎可以说是坐实了人类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免疫疗法,患者响不响应,效果怎么样,还要看肠道微生物的“脸色”。 其实并不是肠道微生物这两年变活跃了,只是科学家们这几年终于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的秘密,比如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与糖尿病、与帕金森病、与炎症性肠病、与自闭症……竟然都有着密不可分...
重磅!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
来源:科技日报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最全名单揭幕!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王泽山 南京理工大学 侯云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
科学研究揭秘:钱和快乐到底什么关系!
“高收入有很多好处,包括改善健康和提高生活满意度,但它与更幸福相关吗?”第一作者——来自尔湾加利福尼亚大学的Paul Piff教授问。“毕竟,大多数人认为金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好处。但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事实并非如此。在很多情况下,金钱未必能帮你买到幸福。” 这项研究发表在《Emotion》杂志上。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1519...
《科学》2017年度突破花落生命科学领域!投票结果刚刚公布!
在12月4日,《科学》杂志已经票选出了年度最受关注的4项年度科研突破。之后,《科学》的编辑和新闻工作者便开始在网站上进行“2017年度科研突破”投票活动,活动截止到12月10日,其结果将会在今日公布。 在揭开年度最后欢迎研究的结果前,就让我们来看看这4项研究分别是什么。 一、癌症的“狗皮膏药”——PD-L1抑制剂...
《科学》重磅!帕金森症关键毒性物质被找到!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疾病的一种关键特征是受损的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在帕金森病患者体内的一种被称作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脑细胞中堆积。 近日,一项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首次发现帕金森病背后关键性毒性物质。在12月15日《Science》上“Structural basis of membrane disruption an...
自然杂志---张江生命科学 之对话高峰论坛
生命科学已经成为全球大健康发展时代最具潜力、最富活力的科技领域之一,正在引发新一轮的医药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在张江科学城规划方案落地之际,作为2017年张江科学城建设的一部分,由上海浦东生物产业行业协会、浦东新区转化医学联盟和转化医学网承办的“自然杂志与张江生命科学对话”为主题,特邀著名院士、专家和企业家,立足作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的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健康生命科学研发创新的...
《Nature》长文书衰老机制新篇章!华人科学家突破性研究
北京时间,11月9日凌晨,一篇新鲜出炉的论文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这篇名为“Genetic variation in glia–neuron signalling modulates ageing rate”的研究论文,是首篇揭示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基础是什么,并且阐明了神经肽介导的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这一新的衰老调控机制在衰老速度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这是近年...
科学家将胰腺癌生存与四个基因联系起来
近日,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哈佛大学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和斯坦福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胰腺癌患者存活的时间长短竟取决于四种基因。 在这项研究之前,胰腺癌存活时间于具体基因的内在联系尚未被科学家所阐明。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对356例可以手术取出癌组织的胰腺腺癌患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这一巨大的癌症病人总量和样本量是之前所有相关研究所...
重磅!《科学》敲出肠道菌群双黄蛋:促进癌症患者免疫治疗!
导读 我们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认识到肠道菌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然而随着分子病理研究的不断进展,我们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进行研究的时候,便发现了肠道菌群对于人体的作用尤其重大。在之前,人们已经通过动...
亿康基因首席科学家谢晓亮院士,CEO陆思嘉博士出席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
思考未来没有极限,创造未来不惧极限!10月28日,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未来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盛大召开。本次会议涵盖1场盛大的主旨开幕全会、3场未来科学家大奖获奖人学术报告会、14场未来峰会、40余位顶尖科学家出席。这是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学人文创新盛宴,科学界、商界领袖、艺术界精英共聚一堂、跨界对话,汇聚创新思想、分享人类认知最新成果、启迪创新思维,引领未来。 ...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位生命科学家都有谁?
日前,人工智能搜索引擎Semantic Scholar(意为语义学者)评选出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生物医学领域学者Top10排名,这些科学家来自各大高校、部门机构和药企,涵盖了遗传学、神经科学、免疫学、药代动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以下为具体排名: 1. Eric Lander ...
诺奖得主Science论文遭撤稿——涉及多位华人科学家丨特别关注
10月27日,最新一期Science杂志编辑部发布了一则撤稿声明,撤稿声明显示,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教授Bruce Beutler及其合作者2014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题为“MAVS, cGAS, and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in T-independent B cell responses”的一文因...
舌尖上的中国科学家:CRISPR 改造小猪,“口感”更佳哟!
一种神奇的小猪:低脂还耐寒 导 读 我们大中华,自以为傲的便是吃货本色。从小龙虾到大闸蟹,生蚝泛滥到中国吃货神兵天降。不说《舌尖上的中国》,单是每个地方的特色都让人垂涎三尺。中国人的一天如果不和吃打交道,那么一天至少要失去大半的...
2017年何梁何利奖揭晓,52名科学家获奖!
今天下午(10月25日),备受关注的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获奖人在北京颁奖。 本年度共有52位获奖科学家获奖。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彭士禄院士和黄旭华院士,奖金为100万元港币。此外,唐志共等34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小武等16名科学家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奖金为20万元港币。 ...
第十一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圆满闭幕
2017年10月12-1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第十一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1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为更好的促进肿瘤标志物领域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并延续和发展好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创办的品牌论坛,大会于10月14日上午特别开设“第十一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 ...
《科学》突破研究!新蛋白逆转癌症药物治疗导致的DNA损伤!
TDP2通过何种途径控制DNA解螺旋 治疗癌症药物在杀死癌症细胞的时候会诱导产生DPCs,这种物质可以杀死细胞,但是其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杀灭作用。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研人员发现:一种被命名为ZATT的蛋白可以在TDP2的作用下消除细胞中累积的DPCs!这将为癌症药物治疗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我们在进行癌症治疗的时候,使用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