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63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科学家或开发出抵御HIV感染的潜在疗法

2015-06-30

  近日,来自美国威尔康乃尔医学院(Weill Cornell Medical College)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方法,或可有效抑制HIV在细胞内的复制,相关研究刊登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或可有效阐明人类机体免疫力抵御HIV-1的机制,同时也为开发新型策略,比如HIV疫苗来有效抑制HIV的感染提供思路。   在通过体液传播的过程中,...

Cancer Cell:科学家开发出抵御多种癌症的新型候选药物

2015-06-30

  近日,来自圣路易斯大学(Saint Loui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通过靶向作用沃伯格效应成功地阻断了癌细胞的生长,沃伯格效应是一种癌细胞的代谢特性;并不像当前个体化疗法那样只关注和多种癌症相关的遗传突变,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对多种癌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靶向关注并且分析,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   研究者在实验室利用动物模型和人...

科学家发现可抵御癌症进展的靶向酶类

2015-06-30

  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如何来控制对癌症肿瘤生长非常重要的酶类,这对于未来癌症疗法的开发将非常重要;这种名为ADAM17的酶类可以促进癌细胞生长,其对于肿瘤进展非常关键,同时该酶还可以扮演一种分子剪刀,分离细胞表面的分子从而促进细胞生长。   目前全球的研究人员都在寻找方法来抑制ADAM17的...

科学家或开发出诊断肺癌的新型血液检测手段

2015-06-30

  近日,来自宾夕法尼亚州Valley健康系统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简单高精确性,同时又具低侵入性的检测手段来帮助筛选检测肺癌,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Oncotarget上,肺癌是男性个体常见的癌症,而且其在美国也是引发个体死亡的一大杀手。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相比标准的低剂量CT扫描技术而言,在血液中循环的一种蛋白或可帮助更加精确地进行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本文研...

头胎注定比二胎聪明?看看科学怎么说

2015-06-30

  记者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了解到,“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父母经常会问医生,“听说第一个孩子比第二个孩子聪明,这是真的吗?”面对这个“奇怪”的问题,医生也很纠结:如果说头胎更聪明,言下之意就是二胎不生也罢。如果说二胎更聪明,这不是逼着父母忽视大宝的感受吗?   虽然医生们一般会回复“都一样”,但国外一种叫“出生台阶理论”的研究显示,头胎宝宝智商可能更高,但弟弟妹妹或许更富有...

JNCI:科学家发现新淋巴结转移灶不会形成新生血管

1970-01-01

有研究表明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阻断新血管生长对于提高一些癌症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作用,但临床数据表明这些药物在抑制新转移灶形成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尽如人意。近日,来自美国马萨诸塞总医院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导致这一结果发生的一个可能原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 ...

Cellreport:科学家发现脑癌干细胞的致命弱点

1970-01-01

大脑胶质瘤,是大脑癌症的一种,在美国,每年大约1万8千人死于这种疾病。大脑胶质瘤患者在确诊后,平均寿命仅仅为15个月,而且只有30%的患者生存期可以超过两年。目前,治疗大脑胶质瘤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然而,肿瘤细胞常常会死灰复燃。大脑肿瘤细胞的这种能力,与癌症干细胞相关,正是因为这些干细胞逃脱了治疗,使得新的癌症细胞得以生长。近日,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

【重磅】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盛典—医药卫生领域18人获奖

2015-06-28

  6月26日下午,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引用《科学中国人》总编辑张刚在致辞中的一段话,为本次年度人物评选做一个总结——我们希望做这样一件事:让更多的科学家走到台前,让他们的名字广为人知,让他们的故事喜闻乐见。他们值得拥有这样的荣耀。以下是医药卫生领域的获奖名单:   1、吴天一   人物小传   吴天...

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2015-06-27

6月26日下午,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 Q:今年都有多少人获奖呢? A:一共有146位科学家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万立骏啦、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专家裴荣富啦,光院士就有12位。其余还有“嫦娥二号”总设计师黄江川、水稻育种专家邓华凤、“天河二号”总指挥廖湘科、清华大学教授黄来强等百余位知名科学家。 ...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会不会威胁人类自身?科学家说的不算数!

1970-01-01

今年一些顶级科学家警告世人,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具有对人类和其他物种基因组进行改造的能力。这可能对后代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甚至影响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到对人工智能的担心,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年宣称,人工智能可能毁灭人类。2013年,前皇家学会主席Martin Rees联合剑桥大学风险研究中心对人工智能的威胁开展了研究。 今年晚些时候,美国科学院将召集科学家...

科学-转化医学:利用体液筛查头颈部癌症可行

2015-06-26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近日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通过分析血液和唾液样本中的DNA来发现早期、晚期和复发的头颈部癌症是可行的。   研究人员以90多名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了他们的血液和/或唾液样本,以寻找体细胞突变或人乳头瘤病毒(HPV)序列。对于同时提供血液和唾...

科学家在肠道微生物组中发现引发结肠癌的罪魁祸首

2015-06-25

  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Genome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指出,结肠癌患者机体肠道细菌的改变或可帮助揭示某些毒力细菌和结肠癌的发病直接相关,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细菌毒力特性,者或可帮助医生们预测患者机体肠道细菌的改变如何来影响癌症患者的预后。   人类肠道的微生物组,即众多微生物的集合,微生物组和不同的细菌会共同维持一个健康的肠道...

2015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入选名单(生物医药部分)

1970-01-01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评通过的4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14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含3个创新团队)在科技部网站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公布。 初评通过的1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4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委托管理单位、推荐单位及项目完成单位等进行内部...

科学家阐明调节皮肤癌发生及扩散的新机制

2015-06-24

  来自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机制或可调节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肿瘤发生以及扩散,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ell Stem Cell上。   基底细胞癌(BCC)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癌症,其每年在全世界会影响数百万人的健康,然而目前研究者并不清楚开启BCC以及癌症扩散的分子机制;这项研究中研究者报道了一种名为Sox9的分子,其可以通过调节癌细胞的发生以及扩散从...

《自然》社论:性别歧视在科学界无立足之地

2015-06-24

  上周,英国诺贝尔奖得主Tim Hunt在韩国的一场科学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惊人的歧视女性的言论。   Tim Hunt称有女性科研人员会爱上男性同事并会制造许多麻烦,因此他认为成立单性别实验室是可行的。《自然》社论认为所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应该谴责此言论。   Tim Hunt称他的此番言论是为了活跃气氛,...

SciTransmed:瑞典科学家发现男性不育新机制

1970-01-01

近日,来自瑞典卡罗琳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男性不育与前列腺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有关,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现在不孕不育情况的发生越来越多,其中有一半案例是由于男性不育造成的,虽然男性不育有很多可能的原因,但这种情况仍未得到完全解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IJO:吃水果减肥的科学依据

1970-01-01

近日,来自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浆果、葡萄和其他水果能够将多余的白色脂肪转化为消耗卡路里的米色脂肪,这为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给小鼠饲喂了高脂饮食,并将小鼠分为两组,其中一组给予白藜芦醇处理,剂量相当于人类每天摄入12盎司的水果,一段时间后,给予白藜芦醇处理的高脂饮食小鼠其体重的增加比对照组小鼠少40%。 ...

果蝇睡眠时间和小孩相仿 科学家发现相关基因

2015-06-21

  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6月18日报道,研究发现,果蝇的睡眠时间大约和小孩差不多。雄蝇每天需要约12小时睡眠,雌蝇则每天需要约10小时睡眠。为了找到控制果蝇夜晚睡眠时间长短的基因,高庆熙(音)用果蝇进行了一次大型试验。   在美国托马斯·杰斐逊大学工作的高庆熙和她的研究小组在美国《当代生物学》半月刊发表文章称,他们对3000只果...

如何让肿瘤免疫治疗更多癌症患者?科学家呼吁抗癌药物测试新方法

1970-01-01

癌症医生表示,增强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能力的新型药物有可能是近年来最大的医学进步之一,它能将病人从鬼门关上拉回来,延长数年的寿命。但事实是,这种情况只会发生在一小部分病人身上。现在,医生说,开发一项能提前鉴定出哪些病人能受益的检测是当务之急,它能省去其他病人大笔的费用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目前,这种药物每个病人每年要花费约15万美元――在一些需要...

科学家发明单碱基分辨率测序技术:CeU-Seq

1970-01-01

  2015年6月15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研究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hemical pulldown reveals dynamic pseudouridylation of the mammalian transcriptome”的研究论文(DOI:10.1038/nchembio.1836)。文章报道了一种通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