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62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子刊:科学家解开老年痴呆之谜

2015-06-0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β淀粉样蛋白累积与缺乏恢复性睡眠有关,睡眠就是阿尔茨海默症之谜中缺失的一环。这项研究发表在六月一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有力证据证明,β淀粉样蛋白会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缺乏深度、恢复性睡眠),损害大脑的长期记忆。“我们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症引发记忆衰退的新通...

Cell子刊:加拿大科学家能让血液细胞转变为神经细胞

1970-01-01

5月21日发表在《Cell Reports》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写道,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干细胞和癌症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能够直接把成年人的血液细胞转化为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神经元以及负责感受疼痛、温度和瘙痒的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研究者称使用这项技术从一份简单的血液样本中就能够生产出100万个感觉神经元。 将血液转变为感受器 ...

Cell Rep:科学家鉴别出了治疗耐药性黑色素瘤的新靶点

2015-05-30

  近日,来自美国桑福德-伯纳姆医学研究所(Sanford-Burnham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的科学家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刊登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发现一种特殊的分子改变会使得黑色素瘤对常见的药物BRAF抑制剂产生耐药性,而靶向这种特殊的分子路径(分子改变)或可帮助开发一种新型有效的策略来改善耐药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健康和生...

干细胞顶尖科学家Cell Stem Cell最新综述

1970-01-01

来自伦敦国王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的Fiona Watt教授是国际肿瘤和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她曾任国际干细胞研究协会(ISSCR)主席,Wellcome Trust干细胞研究中心(CSCR)执行主席,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癌症研究中心(CRUK-CRI)主席。Watt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正常表皮和鳞状上皮肿瘤中干细胞相关研究等。 5月,Watt教授在Cell S...

科学家发现控制痛觉的单个基因,感觉人生从此不一样了!

2015-05-28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苦苦寻找疼痛的根源。得益于本周公布的一项新研究成果,科学家们已经向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研究人员已经识别出一个单个基因,而该基因正是许多先天性无痛症(congenital insensitivity to pain,CIP)的根源。   对于先天性无痛症患者而言,他们从一出生开始就感觉不到任何疼痛。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的基因被称为“PRDM1...

Science:极端病毒或可帮助科学家开发治疗疾病的新工具

2015-05-27

  通过揭开生活在几乎是沸酸环境中奇怪病毒,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或许就寻找到了可以抵御人类疾病的新型工具,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研究者Edward H. Egelman博士表示,让我们非常感兴趣的就是观察蛋白质和DNA如何结合来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保持稳定,而我们的研究发现也似乎阐明了一种对热、干燥及紫外辐射的耐受性机制,这或许就可以帮助开发新型的包...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做全球最好的抗癌新药

2015-05-27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这,一直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所长王晓东的座右铭。   2004年4月,凭借在细胞凋亡领域的杰出成就,41岁的王晓东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陆20多万留美人员中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作为一名华人科学家,无论走到哪里、有多大成就,祖国...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做全球最好的抗癌新药

2015-05-27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这,一直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所长王晓东的座右铭。   2004年4月,凭借在细胞凋亡领域的杰出成就,41岁的王晓东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大陆20多万留美人员中获此荣誉的第一人。   “作为一名华人科学家,无论走到哪里、有多大成就,祖国还是祖国。”2003年,他应邀回国创办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北生所。5年之后,...

Nat Genet:科学家揭示前列腺癌中的新型基因亚群

2015-05-26

  来自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re)等处的科学家近日首次成功对前列腺癌中的局部多病灶疾病进行了完整地绘图,同时阐明了其分子特性,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驱动前列腺癌发生的一种新型基因亚群,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相关研究或为开发治疗前列腺癌的个体化疗法提供一定帮助。   研究者Bristow博...

Nat Neurosci:科学家发现精神分裂症疗法的新靶点

2015-05-26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主要的遗传调节子,其或可帮助解释引发精神分裂症的错误大脑功能;相关研究或可帮助开发治疗因突触异常而引发的精神分裂症和其它疾病的新型策略提供一定的帮助。   信使RNA(mRNA)可以将DNA的遗传信息翻译成为...

深圳布局脑科学前沿研究领域—“孔雀团队”新兴遗传工程脑疾病研究项目启动

1970-01-01

记者从5月23日举办的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MIT麦戈文联合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获悉,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引进的“新兴遗传工程介导重大脑疾病研究创新团队”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深圳在脑科学这一国际前沿领域实现的重要布局。 据了解,该“孔雀团队”由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所长Robert Desimo...

JNCI:科学家发现促进卵巢癌产生化疗应答关键分子

1970-01-01

近日,来自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miR-506可作为衡量上皮卵巢癌化疗效果的临床标记物,同时还可促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是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潜在作用靶点。 上皮卵巢癌占所有卵巢癌的90%,并且卵巢癌是美国妇科癌症的头号杀手,目前对卵巢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和基于platinum的化疗方法,但癌细胞产生化疗抵抗大...

J Virol:科学家开发出了抵御H5N1和H7N9的重组性病毒疫苗

2015-05-25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堪萨斯州立大学(Kansas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针对H5N1和H7N9两种禽流感病毒的疫苗,这两种病毒可以从禽类传播给人类,每年其可引发数百万只鸡及成百上千人死亡。这种新型疫苗的开发方法或可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开发针对当前存在的禽流感病毒的高效疫苗,进而帮...

Neuron:科学家阐明记忆如何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

2015-05-24

  我们对某种特定食物的记忆越深刻,我们选择这种食物的欲求就越强,甚至是在这种食物没有吸引力的时候也是如此;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uron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如何通过提供多种食物及扫描追踪大脑活性来揭示机体记忆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对记忆的影响往往可以通过增加大脑区域间的“交流”来介导。   我们每天的许多决策,比如“我应该给女朋友送什么东...

Cancer Cell:科学家发现促进癌细胞死亡的特殊分子化合物

2015-05-24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埃默里大学温希普癌症研究所(Winship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利用细胞凋亡来治疗肺癌的新型策略,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Bcl-2是一种治疗癌症的已知靶点,其可以通过细胞凋亡来帮助癌细胞躲避细胞死亡。   研究者Xingming Deng表示,我们发现了...

上海九院范先群教授荣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970-01-01

2014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5月18日上午举行,表彰为上海科技创新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上海九院院长范先群教授领衔完成的“眼眶外科修复材料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项目通过研发适应眼眶特殊微环境的修复材料,开展眼眶外科内镜导航手术系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攻克目前眼眶疾病治疗中存在的瓶颈问...

怀孕了,到底能不能用药?给你最科学的答案

1970-01-01

很多准妈妈会被一些用药问题所困扰:怀孕期间生病了到底能不能用药?在不知道怀孕的情况下服用了药物,孩子还能要吗?天然草药、保健品是否比药物更安全? 孕期用药无小事 准妈妈生病后,首先要与医生沟通身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药物,不必拒绝一切药物,以防耽误治疗,也不可随意自治。 ...

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基础研究领域

1970-01-01

1.陈恕行 人物小传 陈恕行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年6月生,浙江镇海(今宁波)人,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 提名理由 他潜心于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他首次给出了含附体激波解的局部存在性与稳定性的严格数学论证,为解决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突破了瓶颈;他首次应用偏微分方程理论证明了马赫结构...

JNCI:科学家鉴别出可增强卵巢癌化疗耐药性反应的生物标志物

2015-05-21

  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可以控制基因表达的特殊分子在控制卵巢癌患者机体化疗耐药性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   研究者在文章中鉴别出了一种名为miR-506的非编码“micro”RNA分子,其是上皮卵巢癌化疗的主要临床标志物,同时该分...

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基础研究领域

1970-01-01

基础研究领域: 1.陈恕行 人物小传 陈恕行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年6月生,浙江镇海(今宁波)人,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 提名理由 他潜心于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他首次给出了含附体激波解的局部存在性与稳定性的严格数学论证,为解决这一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