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44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重磅!NK细胞竟能催眠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转移? 科学家是这样说的......
肿瘤为什么难治?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初次成功治疗后的肿瘤会复发,一些肿瘤细胞会利用一切能想到的机制,逃过初次治疗,并通过“休眠”的方法隐藏在我们的身体中,等待时机成熟被激活,从而造成肿瘤转移。 这是癌症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癌症研究的重中之重。休眠癌细胞的重新激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元凶。因此,找到这些肿瘤细胞是如何保持休眠状态...
【快讯】张文宏说:“如果要转化,请到张江来”,张江细胞产业园将扩容至16万平方米,国内企业融资总额超50亿元
2021张江细胞产业国际峰会暨中国细胞治疗第二届年会今天在上海科技大学举行。会议透露,经过两年建设,张江细胞产业园目前已集聚细胞相关企业超过80家,覆盖了从存储、研发、科研临床到医疗应用的四大环节,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细胞产业核心区。 张江集团打造的张江细胞产业园已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细胞产业集群、全国最具国际化细胞产业核心区,同时依托张江科学城...
【Nature子刊】重新激活“瘫痪”的免疫细胞 | 神经胶质瘤的创新型疗法来了!
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许多过去让人们束手无策的疾病都逐渐被缓解、治愈......然而,作为“众病之王”的癌症始终没有被人类完全战胜。 神经胶质瘤,顾名思义,是一种由神经胶质细胞恶化发展而来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神经胶质瘤通常是无法治愈的,它在大脑中扩散,很难通过手术完全...
【Science子刊】时隔153年!新发现人体“长寿”型树突细胞亚群,“哨兵”从未离开!
1868年,科学家们首次发现树突状细胞,当时其被错误地归类为神经系统的成员。现在,免疫学家知道这些细胞相似,但是类型不同,并且作为免疫系统的“哨兵”有着大致相同的工作——“全天候巡逻”,寻找感染和疾病的渗透原因。 树突状细胞(DC),是抗原呈递群体;也就是说,它们吞噬入侵者的样本,并迅速将其呈递给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抗病战士...
【Cell】双管齐下:这种罕见的免疫细胞竟可预防癌症复发,改善临床结果
肾癌是癌症免疫疗法最敏感的恶性肿瘤之一。与其他癌症相比,肾癌的免疫特性更为突出;与大多数其他实体瘤相比,肾癌有更多的免疫细胞浸润。 但经过治疗后的肾癌并非都万事大吉。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肾癌。经过手术治疗后,它的癌症复发率高达40%,并发展为无法治愈的转移性疾病。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
12个优秀项目+重磅点评嘉宾,细胞与基因治疗项目路演参会报名
2021年6月3-5日,“2021张江细胞产业国际峰会 中国细胞治疗第二届年会”将于上海市召开。本次峰会邀请国内细胞-基因治疗领域杰出科学家、医学专家、企业家和青年学者开展学术和产业交流,深入探讨细胞前沿问题和最新研究技术,包括标准化细胞制备、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以推动中国细胞治疗领域研究与转化应用发展。 为了挖掘细胞治疗领域创新创业项目,展现细胞领域...
2021张江细胞产业国际峰会|中国细胞治疗第二届年会会议通知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细胞治疗领域研究与转化应用发展,展示细胞治疗的最新成果和重要进展,促进细胞治疗研究和产业交流合作,“2021张江细胞产业国际峰会”、 “中国细胞治疗第二届年会”将于2021年6月3-5日在上海召开。 大会主题为:细胞与基因治疗方兴未艾。 本次大会将邀请国内细胞-基因治疗领域杰出科学家,医学专家、企业家和青年学者开展学术和产业交流,探讨前...
【Nature】12年时间!神秘古菌终被培养出来,揭开细胞进化历程
古细菌(简称古菌)作为生物三界之一(另外两界为细菌和真核生物),起源比细菌更为古老,其通常存在于深海、高温等极端环境中。而且,它们可能是地球上复杂生命进化的关键。尽管真核生物和古菌可能都起源于共同的祖先,但是许多科学家怀疑是古菌促进了真核生物群的产生,例如变形虫、蘑菇、植物和人等。 一种流行的进化理论表明,真核生物就是起源于古菌,古菌在此过程中与其...
【Nature子刊】首创!新疗法让T细胞穿过肿瘤的速度提升近两倍,更快破坏肿瘤,可用于多种类型的癌症
美国科学家在80年代提出的早期抗癌免疫疗法CIK疗法,很可惜,这种方法有很大缺陷。其输入的免疫细胞特异性太差,99%以上都是对抗细菌、病毒这类的,根本没有专门针对癌细胞的能力。魏则西同学就是该疗法的牺牲者。而不同的免疫细胞功能不同,并不是数量多就行。为了克服这一弊端,合成生物学家和免疫学家尝试改造工程化T细胞来治疗癌症。CAR-T免疫疗法通过工程化改造病人自身的T细胞,让...
【Nature】诺奖得主用万多条基因表达破解细胞挤压的奥秘,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人与人之间距离越近,交流思想、信息的机会也就越多;而细胞之间距离越近,也会有细胞挤压的“化学反应”! 细胞挤压是一种细胞排除机制,适用于海绵、线虫、昆虫和哺乳动物等多种生物。在挤压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会从周围的细胞层中脱离,同时还不破坏留下的细胞层。 近期,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
【Nature】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多家顶尖研究机构,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全的人类心脏单细胞图谱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器官,心脏在人体血液循环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人们对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深入了解,需要对心脏中涉及的分子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了解心脏细胞的全部组成及其基因表达谱是这项工作的基本第一步。 2020年9月,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的多家顶尖研...
【新研究】高盐饮食影响免疫力 | 吞噬细胞的线粒体受到抑制
古语有云:“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论古今,盐在人们生活中都不可或缺,过多或过少的食用盐都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食盐是钠的主要膳食来源。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盐的含量应控制在5g以内,于是很多家庭会盯着盐罐子里的5g盐。但是不要忘记了,不少调味料中也是含有盐的,比如酱油、零食等。 ...
【新研究】膳食氨基酸决定癌细胞的命运 | 致癌基因Src通过平行途径促进细胞死亡和增殖
在古希腊神话中,摩伊拉(Moirai)是命运三女神的总称。她们在凡人出生时就将命运分配给他们,所以人的命运是注定的,就连她们的宙斯也不能违抗她们的安排。然而,与希腊神话不同的是,癌细胞生死的命运(细胞增殖或细胞死亡)还没有被人们完全理解。 近日,RIKEN生物系统动力学研究中心(BDR)的研究小组专注于致癌基因Src,并研究了果蝇如何调控细胞增殖(...
【新研究】麻省理工研究发现: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软化,这为治疗癌症转移提供新思路
癌症是世界性难题,大家都谈癌色变。一旦患上癌症,不仅要忍受身心的痛苦,还要承受人财两空的煎熬。 据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发现,大部分的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癌细胞的转移,也是迄今为止癌症治愈率无法提高的最大绊脚石。如果科学家能够克服障碍,那么就可以找到新药,挽救生命。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当癌细胞转移时,它们通常会在血流中...
还在用2D细胞模型?火热的类器官技术了解一下
类器官是指来源于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新生儿或成人干细胞(ASCs),肿瘤细胞等,在体外特定的3D环境中生长,形成微小的细胞簇,自组织并分化成功能细胞类型,再现了体内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也被称为“微型器官”)。 类器官发展历程 早在1907年,Henry Van Peters Wilson第一次进行...
【新研究】癌细胞转移遇到强劲对手,科学家研发出“人字形微流体探针”,可成功逮捕“潜逃”的癌细胞
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转移之前及时发现并及早诊断的话,其存活率显著提高。而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的话,这些肿瘤细胞会从原发位置脱落到血液中,从而使癌症发生转移,这些细胞就是循环肿瘤细胞(CTC)。 目前对于前列腺癌的常用检测手段主要是:直肠检查(DRE)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水平测定。但是,这些检查方式也有缺点:首先,这2种检测...
【快讯】2021第二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单细胞测序技术自2009年问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以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单细胞测序从单个细胞水平对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或转录组扩增,进行高通量测序,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相...
领星携手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弩教授揭示 circRNA调控胶质母细胞瘤发生机制
近日,领星与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弩教授合作撰写学术论文“Circular RNA-encoded oncogenic E-cadherin variant promotes glioblastoma tumorigenicity through activation of EGFR–STAT3 signalling”,发表于“Nature Cell Biology”,IF:20.042。 ...
【重要提醒】2021第二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论坛,报名已满!
重要提醒 2021第二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论坛将于4月15日在北京西郊宾馆举办,目前报名人数已远超计划人数,将关闭报名通道! 对于已经报名,并审核通过的用户,如果您因故不能参加已成功报名的活动,请及时联系我们取消参与,我们将把名额分配给其他有需要的人,避免资源浪费,转化医学网倡导建设良好的信用体系,营造和谐的行业氛围,谢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
【Nature】刷新近百年来人类对癌症代谢的认知,高速消耗葡萄糖的不是癌细胞本身
在过去20年中,癌症的代谢研究领域发生了爆炸式增长,且这些都基于德国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Otto Warburg在1922年的研究:癌细胞以非常高的速率消耗葡萄糖,无论是否有充足的氧气,癌细胞糖酵解都很活跃。 这种癌细胞主要使用糖解作用取代有氧循环的现象,就称作“Warburg效应”(瓦氏效应)。这是现代医学利用正电子发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