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3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权威期刊:阻止肝癌进展的新方法
肝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最近,美国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研究所(SBP)、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和泰国Chulabhorn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阻断一个重要免疫受体(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的活性,可降低肝癌的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七月二十三日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Gut》,可能为肝癌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
3型丙肝福音!百时美丙肝新药Daklinza获FDA批准
百时美施贵宝(BMS)在研PD-1免疫疗法Opdivo(nivolumab)在欧洲监管方面如日中天,该药在一个月内,接连收获晚期黑色素瘤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适应症。而本周四,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开始审查Opdivo单药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on-SQ NSCLC)以及Opdivo与Yervoy免疫鸡尾酒一线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监管申请。与此同时,Op...
PLOSONE:基因突变促使正常体重病人肝病的发生
基因突变被发现在正常体重范围内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生,这种形式的肝脏疾病与肥胖密切相关。与非携带着相比,携带PNPLA3突变体基因的病人被发现处于非酒精性脂肪肝高风险期,即便携带者不胖。这种在突变基因、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体重之间的交互作用被熊本大学的研究人员阐明。 &e...
马桂宜博士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重要发现
来自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ANXA3/JNK信号促进了肝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肿瘤生长,阻断这一信号有可能成为一个可行的肝癌治疗方案。这项研究发布在7月14日的《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解剖学系助理教授马桂宜(Stephanie Ma)博士。7岁时移民加拿大的马桂宜2003年于英属哥...
第二军医大学Cell Research发表肝病新成果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损伤后的修复反应,许多慢性肝病到晚期都会发生这样的组织学变化,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及分子机制。肝细胞在肝脏内稳态的维持中非常关键,但人们并不清楚肝细胞在肝纤维化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是在肝脏中含量丰富的转录因子,对于肝细胞的功能很重要。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HNF1α调控的反馈回路...
[俄罗斯]白种人变黑种人,只因接受的黑人肝脏移植?
一名俄罗斯男子称自己移植了一名非裔美国人的肝脏后皮肤变黑了,此话一出众人震惊。 65岁的Semen Gendler是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的一名发明家,他被诊断出患有丙肝和癌症。唯一生存的希望就是进行肝脏移植手术,于是他前往美国求医。Gendler说:“医生清楚地告诉我,如果不进行肝脏移植我将毫无生机。我在美国纽约有一些生意伙伴...
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曙光乍现
当一名患者走进Joel Lavine位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办公室时,如果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医疗中心将很难发现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一种被称为黑棘皮症的褐色疤痕从他的颈背一直延伸至腋下,表明可能存在胰岛素阻抗——即细胞不能对控制血糖的激素产生正常应答的现象。 穿刺活检分析显示,这名患者的肝脏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损伤:大量的脂肪...
喝茅台可以改善肝癌的发生!这究竟是什么鬼?
近日,笔者所在的多个微信群被一篇文章刷屏了,Plos ONE 刊登了一篇题为 Maotai Ameliorates Diethylnitrosamine-Init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ormation in Mice 的文章(PMID号为:24690765),此文立意新颖,让众多网友深深为之折服。在多个微信群里也引发了激烈讨论...
乙肝进展为肝癌的风险更高,预后更差
芝加哥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与丙肝患者相比,乙肝患者更易在较年轻时发展为肝癌,且多为侵袭性类型。 “目前,患者的肝炎类型不是治疗计划需考虑的一个因素,但这两种类型的病毒可导致不同的疾病影响,预后也有一些差异,”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胃肠肿瘤内科副教授Ahmed O.Kaseb博士在一份新闻稿中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遗传易感性分析
西方国家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发病率升高,影响了20%的人口。近期发表在《BMJ Open Gastro》的一项研究旨在系统性回顾和总结遗传关联研究,这些研究分析了可能的遗传因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易感性。 Figure 1.Flow diagram illustrating systematic lit...
歌礼申报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全口服丙肝治疗方案临床试验
中国本土创新药物开发企业歌礼今日宣布,公司全口服免干扰素慢性丙肝治疗方案的临床试验申请已分别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和我国台湾“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TFDA)受理。该方案由公司的两个直接抗病毒药物(DAA)ASC16与ASC08为核心组成,是中国本土企业研发的第一个全口服免干扰素丙肝治疗方案。这是继成功完成其第一个DAA ASC08台湾地区II期临床试验...
中山大学Nature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G蛋白偶联受体(GPCRs)重要调节蛋白β-Arrestin1通过炎症介导的Akt信号推动了肝细胞癌变。这些研究成果发布在6月16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吴斌(Bin Wu)教授和陈规划(Guihua Che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
中国学者解析肝癌中的lncRNA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类型, 也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作为全世界最常见的一种癌症类型,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新患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其死亡率在我国十大恶性肿瘤的排名中已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尽管HCC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预后情况仍然很差。 上海交通...
Radiology:新技术或可对肝脏肿瘤进行分级
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肿瘤,其中特定的一部分腺瘤会转变为恶性肿瘤,近日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的核磁共振技术,在对患者不进行侵入性的组织取样检测的前提下就可以有效对腺瘤进行分类,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Radiology上。 目前腺瘤患者都必须进行组织活检来确定肝细胞性腺瘤是良性还是潜在恶性的,而文章中研究者就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成像技术,其就可以利用肝脏...
俄科学家研发新型传感器 可检出肝炎艾滋等疾病
据《印度时报》6月10日报道,俄罗斯莫斯科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最新研发了一款灵敏度非常高的纳米机械传感器。这款传感器可用于检测恶性肿瘤及艾滋病、肝炎、疱疹等病毒性疾病标记。 这款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及检测生物对象。它还可以帮助医生发现人体出现或生长的恶性肿瘤。研究人员称,对于通过其它方法无法检测出的疾病,这款传感器都可以被用来诊断,属新一...
贵州百灵:抗乙肝1.1类新药获美国专利
近日,贵州百灵发布公告称:公司抗乙肝病毒1.1类化药新药替芬泰(原名Y101)获得美国专利授权(专利号:US9023809)。 据悉,此次替芬泰获美国专利是公司继2014年9月在国际知名医学杂志《糖尿病研究杂志》(Journal of Diabetes Research)上发表《在两种动物模型上,评价苗药配方-糖宁通络的降...
中国研究:阿西替尼联合TACE对肝细胞癌患者安全有效
芝加哥 ? 正在进行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显示,Inlyta(阿西替尼)及TACE(颈动脉化学栓塞疗法)对中国肝癌患者安全,并取得了较高的应答率,研究结果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展示。 “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后频繁出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上调,”Stephen Lam Chan,MBBS,MRC...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刊登权威杂志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长度为18―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它主要通过与靶标基因3’UTR的完全或不完全配对,降解靶标基因mRNA或抑制其翻 译,从而参与调控个体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及分化等生命活动。在人类疾病包括癌症中显示了异常的表达模式和功能异常,有实验证据表明,miRNA 可以担任抑癌基因或者癌基因,与肿瘤的形...
替比夫定可阻止孕妇垂直传播乙肝病毒?靠谱!
“如果我们减少乙肝的全球发病情况,我们需要首先解决的是母婴传播,这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来自中国重庆西南医院传染病研究所的王宇明教授(本刊编委)表示,“我们发现替比夫定不仅可切断孕妇垂直传播给婴儿乙肝病毒的途径,而且妇女和婴儿对此药的耐受性良好。” 研究人员对450名乙肝病毒阳性的孕妇(这些孕妇体内有非常...
中国学者973项目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肝癌干细胞
肝癌是我国最严重的肿瘤之一,也是世界上五大常见癌症之一,因此,揭示肝癌发病机制具有迫切性和重要临床意义。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受到了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可塑性潜能,在启动肿瘤形成和生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现有的治疗措施尚无法针对肿瘤干细胞发挥作用,这可能是导致肝癌复发和耐药的主要原因。肿瘤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转移特征,因此,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