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3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comm:灵芝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
近日,来自台湾长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通过动物实验首次发现灵芝能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生态,改善肥胖。 肥胖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亿肥胖的人和14亿体重超重的人。肥胖会促进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癌症,肥胖的发生主要是由...
人类肠道内的益生菌
肠道微生物群是存在人体肠道的微生物群体的总称,其中包括了细菌、真菌、古菌以及原生物动植物(甚至病毒)等种类众多的微生物。由于测序技术的提高,近二十年来,科学界越来越关注肠道微生物菌群。也有很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菌群对于人体的健康有着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肠道,还可能对大脑、肝脏这样的器官产生影响,相反的,人体对肠道微...
科学家在肠道微生物组中发现引发结肠癌的罪魁祸首
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Genome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指出,结肠癌患者机体肠道细菌的改变或可帮助揭示某些毒力细菌和结肠癌的发病直接相关,文章中研究者鉴别出了一种新型的细菌毒力特性,者或可帮助医生们预测患者机体肠道细菌的改变如何来影响癌症患者的预后。 人类肠道的微生物组,即众多微生物的集合,微生物组和不同的细菌会共同维持一个健康的肠道...
《转》访秦楠博士:肠道微生物菌群基因组检测助力精准医疗
秦楠博士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国际人体微生物组协会 (International Human Microbiome Consortium) 秘书长,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组学平台负责人。 肠道微生物菌群是人体第二套基因组 转化医学网:今年来,我们经常听到肠道微生物菌群这个词,并且被称为人体第二...
帕金森疾病或始于机体胃肠道
近日一项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等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帕金森疾病或开始于机体的胃肠道,通过迷走神经扩散到大脑,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Annals of Neurology上。 研究者Elisabeth Svensson教授指出,文章中我们对1.5万名登记的病人进行研究,这些患者机体胃部的迷走神经均被切断,在1970年至1995年间切断患者胃部的迷走神经常常会...
Cell:改变肠道菌群预防结肠癌
近日,来自美国St.Jude儿童医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表达于免疫系统的基因在决定结肠癌侵袭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发现这种叫作AIM2的基因发生缺失会导致小肠细胞增殖失控,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AIM2能够影响肠道菌群,在肠道中增加"好"细菌的数量可能对于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最近,这一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上,这些发现将在结肠癌的预防,...
中国人的肠道是“好得很”还是“糟透了”?
中国人在数百年前还是一个“吃素”的族群,但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因此被人戏称为“东亚病夫”。如今中国人变成了一个“荤素搭配”的“杂食性”族群,更多的人出现营养过剩。如果说过去的中国人易患传染病,那么现在的中国人则易患代谢病,又称非传染病、慢性病。慢性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神经退行病、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 中国人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那么...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 杨云生教授--肠道微生态临床研究
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会议暨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授牌仪式于2015年6月13日-14日在北京九华山庄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病中心的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杨云生教授,围绕“肠道微生态”这一主题,用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微生态集团到非常热门的粪便生态移植(FMT)等方面为我们带来了非常细致的讨论。 杨教授首先带领...
八一八肠道微生物菌群和粪便移植那点事
人体的第二套基因组 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人体DNA,其实还有另外一套基因组一直“潜藏”在我们体内,伴随我们的终生,这就是肠道微生物菌群。它所编码的基因有100万个以上。两套基因组相互协调、和谐一致,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肠道菌群是如何被发现的? ...
免疫细胞帮助肠道好细菌战胜坏细菌
近日,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在《免疫》期刊上撰文指出,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可能是健康肠道菌群“卫士”。他们发现,白血球中的一种单一结合蛋白质可能影响小鼠的肠道菌群是否平衡。如果没有该蛋白质,小鼠更容易感染有害细菌。但其背后的机制尚不清楚,科学家表示,可能是免疫系统能以某种方式感知到入侵肠道细菌的存在。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赋予肠道细菌天然的限制感染能力。”芝加...
华大基因宏基因组研究获颠覆性发现
婴儿的微生物组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成熟。科学家们对98名一岁以内的瑞典婴儿进行了肠道菌群分析。他们发现,即使引入了固体食物,非母乳婴儿的微生物组仍旧比母乳婴儿更接近成人。这项研究发表在五月十三日的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 “我们一直以为引入固体食物是改变婴儿肠道菌群的关键因素,但这项研究表明推动...
研究人员发现婴儿肠道菌群变化与1型糖尿病的关系
Broad研究所和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Ramnik Xavier领导的团队,跟踪了33例具有1型糖尿病遗传风险的婴儿,从其出生直到其3岁,在这期间他们定期鉴定了婴儿肠道中的微生物。他们的结果,昨天发表在了《Cell,Host & Microbe》上,研究人员发现,虽然在婴儿中,肠道菌群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内的菌群十分稳定。但是那些出现了1型糖...
肠道“秘密”:人类的第二个大脑
无论是转换心情、做出决策还是采取行动,你头顶的那个大脑,都不是你身上唯一一个进行思考的部件。 这是一个很不顺心的早晨。你上班迟到了,错过了一个关键的会议,现在你的老板对你十分生气。所以你在午餐时直接走过沙拉区,直奔那些特别油腻的食物。你控制不住自己——在我们倍感压力时,大脑会鼓励我们寻找“慰藉食物”。这一点已经众所周知。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真正...
孕期压力或可影响婴儿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
近日,来自荷兰内梅亨大学(Radboud University)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怀孕期间经历压力的女性更容易使其腹中婴儿的肠道中缺乏肠道菌群,并且引发高风险的肠道问题及过敏症反应等,这或许会在以后影响婴儿的机体发育和健康,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sychoneuroendocrinology上。 女性怀孕...
肠道微生物或可诱发自身免疫疾病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The EMBO Journal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根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年轻小鼠肠道中特殊类型细菌的定植或可在其以后生活中诱发机体免疫反应,而这些机体反应常常会促使小鼠患病。研究者表示,分节丝状菌(segmented filamentous bacteria)水平的升高会诱发小鼠肠道中淋巴组织的改变,进而引发攻击细胞...
1型糖尿病新发患者胰岛细胞内肠道病毒感染检测
挪威科学家找到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内存在肠道病毒的证据。这为胰岛细胞内低度肠道病毒的感染会导致人类糖尿病病情恶化这一论点提供了证据。 根据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研究报道。这一发现为抗病毒疗法和1型糖尿病疫苗结合进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1型糖尿病影响年轻人和儿童。与2型糖尿病不同, 1型糖尿病不能通过...
健康的肠道菌群或可抑制个体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近日,来自乔治亚州立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国际杂志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促进肠道细菌的健康或可以帮助治疗或者预防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是一组与超重或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总称,其会增加个体患心脏病、糖尿病及中风的风险。 研究者An...
[JCO]专家亲历:胃肠道肿瘤新药的不良反应管理
随着新药进入到转移性疾病治疗领域,肿瘤护理在指导患者当心药物副作用及报告不良事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Jessica Mitchell博士讲述了她管理胃肠道肿瘤新药的不良反应的亲身经历,相关文章发表在J Clin Oncol 上。 尼苏达州罗切斯特梅奥诊所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执业护士 Jessica Mitchell在近期接受的一次采访中强调:”事实上,让患者感觉到自己被完全知情且有权提...
瘦子的秘密武器——鲜为人知的“肠道菌”
本期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遗传学组成能够通过塑造微生物组决定我们的胖瘦。伦敦国王学院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双胞胎研究鉴定了一种鲜为人知的肠道菌,这种细菌高度可遗传,而且在身材苗条的人体内更为普遍。移植到小鼠体内之后,这种细菌还能避免小鼠发胖。 此前,人们普遍认为遗传变异、肠道菌与代谢疾病和肥胖症有关。然而...
肠道菌群也需要倒时差
昼夜节律又称近日节律,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左右为周期的变动。发光菌的发光,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摄食、躯体活动、睡眠和觉醒等行为都显示出昼夜节律。人体生理功能,学习与记忆能力、情绪、工作效率等也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波动。昼夜节律与人类的活动关系密切。生理节律遭扰乱,会导致食欲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事故增多。施用药物时间不同,疗效也不相同。毒物作用时间不同,其毒性表现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