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3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刘如谦团队再作创举!首次开发线粒体基因编辑工具!

2020-07-10

  还记得18年诞生的两名基因编辑婴儿吗?   此前,霍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富人将能够编辑子女的DNA,提高其记忆力和疾病免疫力......,没得到改造的人类可能无法竞争,逐渐绝迹,或者变得不重要,人类会展开自我设计的竞争。”   而后,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类受精卵并植入母亲子宫,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

【Nature子刊】史上最大单细胞RNA测序项目!首次发现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有望抑制所有的癌细胞

2020-07-10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癌症是如何开始、发展和获得对治疗的抵抗力的,部分取决于对癌症干细胞生物学的更深入探索。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成人原发性脑癌,对胶质母细胞瘤的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是有限的。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源自单一癌细胞类型的癌细胞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用来减缓癌细胞的生长。   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个癌细胞RNA测序项目,包括55...

【新研究】首次对比:香烟,电子烟和水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对心血管的危害

2020-06-29

  目前,全世界前8位死因中,有6种与吸烟有关。烟草流行是对公众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日,德国的研究人员首次比较了香烟,电子烟和水烟对人体健康和心血管的危害,并发现香烟,电子烟和水烟都会使动脉变硬,引起炎症并破坏DNA,从而引起各种健康问题。   这项研究由德国美因茨大学医学中心心脏病学系的Thomas Münzel教授领导并于6月25日发表在《...

【JAMA子刊】新发现: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一种新基因,有望治疗阿尔茨海默症

2020-06-24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一种新发现的阿尔茨海默症基因(RBFOX1)可能导致大脑中首次出现淀粉样蛋白斑块。   RBFOX1基因的一些变体似乎增加了构成这些斑块的蛋白质片段的密度,并可能导致神经元之间关键连接的破坏(阿尔茨海默症的另一个早期征兆)。   这一发现可能会带来阿尔...

【快讯】泛生子登陆纳斯达克,首次公开发行价16美元,市值达14.14亿美元!

2020-06-19

刚刚,肿瘤基因检测公司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生子”)登陆纳斯达克向美,以“GTH”为股票代码,发售16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首次公开发行价格为16美元,依此计算泛生子市值达14.14亿美元。瑞士信贷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主承销商,BTIG和加通贝祥近期加入承销团。其中,中金公司旗下中金资本是泛生子近两轮主要投资方之一。 一、泛生子持股情况...

CRISPR编辑iPSC新进展:首次报告协同基因编辑效应

2020-06-17

  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教授利用逆转录病毒将4个转录因子转入成体细胞,将其转变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从此后,诱导多潜能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进步,被用于研究人类疾病,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进入到临床实验阶段。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已成为目前最常使用的基...

【实锤】首次证实:高盐饮食会改变人体的肠道微生物群,进而引发高血压

2020-06-13

  早前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影响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近日奥古斯塔大学科学家的报告首次指出,人体内盐摄入量的减少能够改变人体内肠道微生物群,从而使血压降低,特别是对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女性来说,这种影响更加显著。   在145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研究人员发现,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建议的每日2300毫克的钠盐摄入量来说,仅仅连续六周就会导致短链脂肪酸(一...

【重磅】国家卫健委发文,首次将核酸检测纳入医院考核

2020-06-10

  6月2日下午,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104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通过远程连线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武汉的核酸检测已经做到了全覆盖,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大事,对中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有重要指导作用。   6月8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介绍牡丹江市民核酸检测结果等...

【重磅】首次数据支撑:碎片化睡眠危害大!会引发慢性炎症和动脉硬化

2020-06-06

  夜间睡眠中断和动脉堵塞往往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悄悄出现。虽然这两种疾病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关,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一项新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它们实际上在病理上是相互交织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睡眠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夜间碎片化睡眠会导致脂肪动脉斑块的形成,也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起致命的心脏病。   研究的资深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柳叶刀】陈薇团队首次COVID-19疫苗人体试验结果:安全,可诱导快速免疫反应

2020-05-23

    根据《柳叶刀》上发表的最新研究,第一个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被发现是安全的、耐受性良好的,并且能够在人体内产生针对SARS-CoV-2的免疫反应。在108名健康成人中进行的开放标签测试在28天后显示出了有希望的结果,最终结果将在6个月内进行评估。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确定它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否能有效地预防SARS-CoV-2感染。     负责这项研究的中国北...

【Science子刊】最新研究:疟疾疫苗首次临床试验成功了!

2020-05-21

  在过去的十年里,人们对减毒全Pf子孢子菌(PfSPZ)疫苗越来越感兴趣,因为这种全生物体免疫将能够诱导针对寄生虫中存在的广泛抗原所需的保护。第一种用辐射减弱的PfSPZ免疫人类的方法是在近50年前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被转化为疫苗,由辐射减弱的、代谢活跃的、无菌的PfSPZ组成,符合直接静脉接种(DVI)的监管标准。该产品,Sanaria PfSPZ疫苗,在美国、欧洲和非洲的20...

【Nature】世界首次!中国两名男子率先接受了开创性的心脏病干细胞治疗,成功康复!

2020-05-14

  实施这项手术的心外科医生表示,中国的两名男子是世界上首批接受“重新编辑”干细胞的心脏病实验性治疗的人,并在一年后成功康复。在2019年5月份,外科医生告诉《自然》杂志,这两名男子被注射了来自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心肌细胞,这是多能干细胞技术在治疗受损心脏方面的首次临床应用。   目前还没有结果公布出来,因此没有参与到这项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提醒称,目前没有方法证实这项治疗是否...

【CTM期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次揭秘精准医学MDT经验和策略

2020-04-13

  2020年3月,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山医院精准医学团队王向东教授、程韵枫教授、刘天舒教授的最新成果“Multidisciplinary therapy strategy of precision 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6] 。 ...

【新成果】周强工作室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全长三维结构

2020-03-06

  导读:昨日,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全长三维结构,以及表面蛋白S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全长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SARS-CoV-2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可引起人类严重的呼吸综合症。产生的冠状病毒病(COVID-19...

【快讯】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首次公开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2020-01-27

  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NGDC)信息显示,1月26日,该中心收录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提供的5株2019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这是自2019年12月该病爆发以来,国内公共数据平台首次公开发布数据。此前科学家陆续获得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一般递交到全球流感序列数据库(GISAID)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

今日《细胞》封面:首次看清体内所有癌症转移!科学家们发现将近四分之一的位点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2019-12-13

在全世界范围内,癌症是最为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但很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杀死这些病患的,其实并不是最初的癌症,而是癌症发生的转移。事实上,超过90%的癌症患者是因为癌症转移才去世的。 既然癌症转移那么凶险,我们开发一点药物,抑制癌症转移不就好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于癌症的复杂性,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癌症为何转移,如何转移,又会转移到何处。更糟糕的是,由于我们的身体不是透明的,现有...

《Nature》子刊:化疗引发基因突变?癌症治疗毒副作用关键机制首次揭秘!

2019-11-21

一直以来,诸多关于癌症的研究都是围绕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癌症而展开,却鲜有关于癌症治疗导致基因突变的研究报道,近期,由ICREA研究员、生物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庞培法布拉大学助理教授Núa López-Bigas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描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6种疗法引起的基因改变(5种基于化学疗法的药物和放疗),该研究结果已同步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

微型人造大脑首次产生类似早产儿脑电波信号,神经元或已建立数十亿个连接

2019-09-11

当扁豆大小的神经细胞在实验室培养皿中生长时,它们开始发出有节奏的电信号。在《细胞干细胞》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从人类干细胞中培育的大脑类器官产生的脑电波,随着发育的进展变得更加复杂,并在微型大脑中形成功能神经回路。而且这些脑电波与人类婴儿发育大脑中的某些特征相同。 科学家们用发育了功能性神经网络的干细胞创造出的微型大脑,尽管大小只有人类大脑的一百万分之一,但它们是第一个被...

血液检测率高达94%,预防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获将首次获得突破!

2019-08-05

导语:《都挺好》中“作妖大王”苏大强从开始的全民讨伐,到最后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收获了一大票眼泪。是的,阿尔茨海默病(AD)就像“小偷”,一点一点地偷走你的记忆,它如此可恨,可我们依然束手无策,一批又一批临床试验的失败让我们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如今,峰回路转,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

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膀胱癌患者尿液分离出并成功培养可稳定扩增传代的膀胱肿瘤细胞

2019-07-27

膀胱癌是中国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膀胱癌发病率逐年增长。同时膀胱癌复发率高,浅表性膀胱癌的五年复发率高达60-70%,一旦发生进展,预后差,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五年死亡率高达65%。 针对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治疗如化疗等疗效有限,副反应较大,耐受性差,特别是晚期膀胱癌患者身体情况差,对药物的耐受性差,生存期短,对各大指南中推荐的标准治疗反应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