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如何申请你的第一个国自然基金项目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3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自然》:开天辟地!美德两国团队同时宣布,抗癌个性化疫苗首次大获成功,两项临床试验效果喜人 | 临床大发现

2017-07-07

2017年7月7日,美国波士顿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Catherine Wu教授团队和德国缅因兹大学Ugur Sahin团队分别宣布了两项临床I期试验结果,针对不同肿瘤突变定制的个性化疫苗,在黑色素瘤患者治疗中大获成功[1]! Wu教授团队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2],接种疫苗的6名黑色素瘤患者中,4人肿瘤完全消失,且32个月内无复发!另外2人肿瘤仍然存在,在接受辅助治疗后肿瘤也完全...

Cell:科学家首次观察到CRISPR-Cas3切割DNA关键步骤,防止脱靶或成可能!

2017-06-30

日前,哈佛医学院和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首次观察到CRISPR复合物捕获DNA的细节,且揭示了其作用机制的关键步骤。研究结果于6月29日发表在Cell杂志,为提高CRISPR医学应用的效率和准确性提供了必要的结构数据。 通过低温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CRISPR复合物靶向目标DNA链,并准备通过Cas3酶切割DNA的全过程。研究人员说,这些高分辨率结构揭示了错误检测的过程,...

重磅!科学家首次发现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以提高肠癌病人生存期!

2017-06-29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食用鲑鱼、核桃和奇异子也许会增加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由于富含omega-3脂肪酸,这些食物可以防止致命的肿瘤转移到全身。科学家解释说,当这些食物被破坏之后,它们会释放能够直接攻击癌细胞的分子。这项研究由阿伯丁大学研究人员完成,这是首次表明使用这些食物与肠癌病人生存率有关。   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em...

人类首次拍摄DNA复制!美科学家:人类理论完全瞎编,中学课本错误百出!

2017-06-22

近日,来自美国加利福尼大学的科学家Stephen博士在顶级杂志《Cell》上发表成果称,所在团队创奇迹般的摄录了单个DNA分子复制的近距离高清无码影像。事实证明人类半个多世纪以来“臆想”的模型是何其错误百出,此发现彻底改写我们高中所学的生物知识。 传统观念中,DNA双螺旋结构由4类不同碱基相互交织成链。在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半保留复制与半不连续复制等规则的条件下,解旋酶、DNA...

Nature子刊重磅:首次发现7个致失眠的风险基因!

2017-06-13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7个导致失眠的风险基因,也因为这项研究,科学家们在揭示失眠诱因的生物学机制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一步。此外,这项发现还证明失眠并不完全是心理疾病,相关研究结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   失眠可能是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就算是治疗之后,许多人仍然会饱尝低质量睡眠的折磨。通过发现致失眠的风险基因,...

为维持“终极药物”有效性,世卫组织首次提出抗生素分类标准

2017-06-08

世界卫生组织日前对其基本药物清单中的抗生素类药物进行40年来最重大的修订,首次将此类药物细分为三类,并就每类的具体使用场景提出建议。这一分类将有利于缓解病菌耐药性问题,确保患者有药用、用对药。  在新版本的《世卫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中,抗生素类药物被细分为“可广泛使用”、“谨慎使用”及“保留使用”三类。  “可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包括用于治疗各类普通感染的药...

首次揭露!上网对心率和血压究竟有何影响?!

2017-06-01

近日,来自英国斯旺西和意大利米兰的科学家与临床医生研究发现,长期使用并依赖于互联网进行工作与生活的人群经历着重大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互联网使用对于人们心率和血压的影响。 该研究涉及144名年龄在18至33岁的参与者,研究人员对他们长期上网后的心率和血压进行了测量并对他们的焦虑和网瘾状况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当互联网高频使用人群终止互联网使用时,他们的生...

首次评选国家级名中医 100位拟表彰人选今起公示

2017-04-24

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有:王世民、王烈、韦贵康、卢芳、包金山、尼玛、吕仁和、朱南孙、伍炳彩、刘嘉湘、许润三、李业甫、李佃贵、杨春波、邹燕勤、沈宝藩、张志远、张磊、张震、周岱翰、周学文、周信有、段亚亭、柴嵩岩、梅国强、葛琳仪、雷忠义、廖品正、熊继柏、薛伯寿。(3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全国名中医拟表彰人选有:丁书文、丁锷、丁樱、马骏、王玉、王永钧、王自立、王行宽、王庆国、王伯祥、王坤根...

人类首次在培养皿中造出小鼠胚胎,能与自然胚胎一样自主发育

2017-03-06

在生命最早之初,受精卵经过多次分化、分类,形成胚胎,但在胚胎着床在母体子宫壁之前,早期胚胎经历着什么?这对人类来说,是个还未打开的黑箱,充满神秘。 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发育与神经科学系教授马格达莱娜·泽内卡-戈茨(Magdalena Zernicka-Goetz)带着她的团队,给“黑箱”打了一束光进去。 在培养皿里,泽内卡-戈茨将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和滋养层...

《自然》首次证实:基因甲基化缺失是致癌重要成因

2017-02-27

人体每个细胞都含有完整的DNA基因,其不仅含有人体所有遗传信息,而且基因中的所谓甲基基团是人体组织的必要成分。德国耶拿人体老化研究所研究人员首次证实,DNA出错并甲基化缺失是导致癌症的一个重要成因。这项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人体每个组织由特定属性的组织特异细胞构成。基因选择非常严格,如在肠细胞里只有相应的基因目录激活成为肠细胞。在基因调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所谓的甲基...

百迈客云“大家讲坛”2017强势启动 北大教授罗静初首次公司开讲

2017-01-06

腊八恰逢小寒,雾霾难敌情怀。2017年1月5号下午,百迈客云“大家讲坛”的第一位嘉宾,我国生物信息领域的资深专家-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静初教授冒着重度雾霾莅临百迈客公司,与年轻的生物信息工作者们畅谈生物信息发展的历史、当下和未来。 罗静初教授是年轻人口中的生信“大牛”,是我国生信领域的元老级人物。步入古稀之年的罗教授再三强调,这是他第一次来公司作报告,对此,百迈客全体员工表示荣幸...

【重磅】49.1TB、2.8亿条!中国人口与健康科学大数据首次对社会公布

2017-01-06

据新华社消息,1月4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在国家人口与健康科技资源发布会上,首次向社会发布我国人口与健康领域的大数据资源。本次发布的大数据数据量高达49.1TB、2.8亿条,包括生物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公共卫生、中医药学、药学、人口与生殖健康七大类。 数据共享平台承担了健康数据建设重任 本次数据发布会有40余名院士、权威专家以及国家科技部和卫生计生委...

科学家首次发现让寨卡病毒致命的关键蛋白

2017-01-05

当寨卡病毒横空出世时科学家们对其知之甚少,在过去一年里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研究来阐明寨卡病毒为何会引发一系列危险的健康问题,包括新生儿缺陷等,比如小头畸型和神经性问题(格-巴二氏综合征等),但研究者们并不知道寨卡病毒哪种蛋白会让其变得具有杀伤性,当然他们也不清楚这些蛋白质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

NEJM重磅:CAR-T首次消灭实体瘤,意义非凡!

2016-12-30

一大早打开电脑,奇点糕就迎面被一个大新闻“撞了一下腰”——CAR-T疗法首次在实体瘤治疗中获得了突破!奇点糕一下就心潮澎湃了有没有!这个被CAR-T“盯上”的实体瘤还恰好是非常“难缠的”胶质母细胞瘤。 这么厉害的研究在今天发表在了临床领域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1]。这项研究是由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研究中心做的,希望之城位于美国加州,是一所顶尖的非盈利研究治疗中...

NGS“惨败”,第三代测序首次成功诊断罕见病!

2016-12-13

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短读长测序(SRS)来进行基因组学分析,比如二代测序。SRS的主要特点是通量高、准确基数高以及成本低,但它无法解决高度杂合的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高GC区域、拷贝数变异、大的结构变异等问题。相比而言,长读长测序(LRS)有着与之互补的优势,在临床上可以检测到SRS遗漏的遗传变异。第三代测序技术的显著特征就是读长比二代测序更长。近日,科学家们首次利...

第三代测序重大突破!首次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

2016-12-10

第二代测序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但读长短是它的软肋,并且它无法解决高度杂合的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高GC区域、拷贝数变异、大的结构变异等问题。第三代测序技术避免了第二代测序读长短的缺点,近年来渐渐被应用于各大研究中。以前谈到第三代测序,也许你想到的是病毒基因组或细菌基因组测序,而如今随着技术的升级,研究人员有望使用第三代测序仪来进行大规模的人类基因组测序。 ...

新突破!掌上测序仪首次完成人类全基因组测序

2016-12-07

最近,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Wellcome Trust人类遗传学中心(Wellcome Trust Centre for Human Genetics)和在基因组分析领域领先的英国公司Genomics plc宣布,首次使用掌上纳米孔测序仪完成了多个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这项成果是在纽约举行的牛津纳米孔行业会议上公布的,它标志着测序技术的一次突破,打开了大规...

Nature:首次发现RNA剪接与衰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016-12-07

衰老是各种破坏性慢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生物学因素如何影响“细胞何时以及多快的衰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现在,由哈佛大学T.H. Chan公共卫生学院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将细胞机器——其在一个称为“RNA剪接”的过程中切割和重新连接RNA分子——的一个核心部件的功能,与线虫长寿联系在一起。这一发现揭示了剪接在生命周期中的生物学作用,并表明,操...

科学家首次揭示起源癌细胞如何控制肿瘤侵袭和转移

2016-11-29

来自比利时科学家首次证明了起源肿瘤细胞如何控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特性。 肿瘤异质性是指不同患者肿瘤之间和同一个肿瘤内不同细胞之间的差异。这种异质性的存在会影响对癌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为了解释肿瘤的异质性科学家已提出了不同的机制,如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该过程中上皮肿瘤细胞失去黏附力,并获得间充质细胞的迁移特性,该过程与肿瘤转移和耐药性相关。为何有些肿瘤会发...

继全球首次人体临床实验后,川大华西CRISPR研究再获新进展

2016-11-20

     《自然》杂志关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卢铀教授首次利用CRISPR技术编辑T细胞并回输至病人体内进行肿瘤治疗的报道想必大家都看到了(详见转化医学网报道 Nature:华西医院全球首例CRISPR临床人体实验,领先美国!),惊叹于卢铀教授的勇气与先见的同时,笔者发现最近华西医院还有一项CRISPR应用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来自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