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44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热议:华大基因CG大裁员,CEO辞职,暂停Revolocity推广
华大基因日前宣布对其加州基因测序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进行了“重大”裁员,导致其超级基因测序仪“Revolocity”的上市暂时搁浅。此举是华大基因战略调整计划的一部分。当前,华大基因计划把Complete Genomics变成一个研发中心,以支持华大基因的产品和临床试验,尤其是在华大基因近期刚刚推出新型桌面化测序系统BGISEQ-500的前提下...
华大基因重大战略调整, CG“大规模”裁员 CEO离职
深圳华大基因日前对公司战略进行了调整,对其美国子公司Complete Genomics进行了“大量”裁员。 Complete Genomics是一家位于美国加州的基因测序公司,2012年9月被华大基因以1.17亿美元收购。据即将离职的Complete Genomics CEO克利...
Science关注中国的学术欺诈行为
中国主要的基础研究机构正在严打那些利用假同行评审来发表论文的科学家们,要求严重违规者返还研究经费。11月12日国家媒体首次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学会(CAST)发布了一项声明:其已调查了数十名涉及同行评审欺诈的科学家。调查结果凸显了中国许多肆无忌惮的论文代理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它们负责兜售代写或欺诈性的论文。 英语编辑公司Edanz中国区负责人Benjamin Shaw说:“...
Science惊人发现:寄生虫可帮助提高生育力
寄生虫会钻入我们的器官中,偷走我们的营养及吸食我们的血液——但它们的影响并不都是有害的。针对生活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中的人们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某些肠道寄生虫可提高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 爱丁堡大学寄生虫免疫学家Rick Maizels(未参与该研究)说:“这是一项非常新颖的研究。我认为将激发大量的研究去调查这些寄生虫对生殖的影响。” 全球有10亿多人感染肠道寄生虫,...
Cell子刊:体育锻炼可以武装大脑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长生不老的追求,现在科学家们正在逐步揭开衰老的秘密,在分子机制中寻求延长寿命和治疗衰老相关疾病的线索。 当大脑逐渐衰老或者出现神经退行性变(比如阿尔茨海默症)的时候,脑细胞将难以获得维持完全功能所需的能量。科学家们日前发现,线粒体中的一种酶(SIRT3)可以帮助小鼠大脑抵御这样的压力,让小鼠在转轮上奔跑能提高这种保护性酶的水平。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
Cancer cell:华人科学家发现遏制恶性肿瘤生长新策略
近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华人科学家Deliang Guo带领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找到了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新策略。 脂质生成增加是癌症及其他代谢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学特性,在这一过程中,参与胆固醇,脂肪酸和磷脂的摄取以及合成的重要基因会受到转录因子家族SREBP的调节。最近有证据表明细胞核内的SR...
Cell颠覆传统认知,健康饮食因人而异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节食不起作用?一项来自以色列的研究在一周的时间内追踪了800人的血糖水平,显示即便我们都吃相同的食物,人与人之间代谢食物的方式也有所差异。这些发表在11月19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了,个体化营养能够帮助人们鉴别出哪些食物有助或妨碍他们的健康目标。 血糖与糖尿病和肥胖等健康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采用动态血糖检测仪可以很容易地对它进行检测。...
Epic Science和Upenn合作研究单细胞液体活检技术
根据双方的协议,双方将在多项单细胞分析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研究中进行合作,一起寻找能够对癌症治疗进行预测的生物标记物。拉姆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将使用Epic Science的“细胞掉队”CTC检测平台来研究不同类型癌症的异质性,并争取发现基因组和表型标记物之间的异质性,这些异质性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肿瘤是如何变化的,以及这些肿瘤对现有疗法和新...
王红阳院士、李忠教授Molecular Cancer发表癌症新成果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研究人员证实,A20通过抑制Twist1表达阻止了肝细胞癌增殖及转移。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1月4日的《分子癌症》(Molecular Cancer)杂志上。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王红阳(Hong-yang Wang)院士及李忠(Zhong Li)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红阳院士长期从事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肿瘤发生...
复旦大学首席科学家Cell子刊发表癌症新成果
来自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NADP+-IDH突变促进超琥珀酰化,损害了线粒体呼吸作用并诱导了凋亡抵抗。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1月12日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 复旦大学的赵世民(Shimin Zhao)教授及Wei Xu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赵世民教授是国家973计...
Science新闻:有3230个基因,你不能缺少
在人体内大约有3200个基因,其中任一个有一点点错乱,你都有可能会完蛋。这是一项新研究的结果,其发现在我们的2万个基因中大约15%的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即便是微小突变也可以在我们出生前杀死我们。这些研究结果应该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追踪人类疾病的致病基因。 鉴于任何有关基因功能的见解对于了解疾病的遗传基础都非常的有用,这些数据是“无价的,”deCODE公司遗传学...
《Science》杂志:美政府无端冤枉华人科学家
多名华人科学家“被间谍”的冤案近来引发广泛关注,美国《科学》杂志网站近日发表长篇通讯指出,近年来被美国政府冤枉为间谍的华人科学家数量之多“令人吃惊”,导致华人科学家人人自危,担心与中国的正常合作招来美国政府无端猜疑。 文章说,美国政府把经济间谍、窃取商业机密与网络犯罪一起列为主要威胁。2009年至201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处理的经济间谍和窃取商业机密案数量增加了60%,其...
Cell:肌萎缩症基因疗法获重要突破
最近,巴西圣保罗大学生物科学学院(IB-USP)和美国哈佛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叫Jagged1(简称JAG1)的基因,可能是开发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疗法的一个靶标,DM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特征是渐进性肌肉退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十一月十二日的《Cell》杂志。 这项研究是在人类基因组和干细胞研究中心(HUG-CELL)完成的,由圣保罗研究基金(FAPESP)...
中国百余篇论文国外遭撤销,不少海归被曝当“枪手”
国际科技论文被视为一国科研实力的象征。然而,今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社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8月,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绝大部分来自中国。10月,拥有《柳叶刀》《细胞》等知名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撤销旗下5种杂志中的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 百余篇国际论文轮番被撤,刺痛着中国学术界的颜面和神经。中国论文为...
Nature,Science揭示CRISPR“跳过”机制
作为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先锋,CRISPR炙手可热,这种最初被微生物学家用以了解细菌免疫力的技术方法在过去的5年里,研究人员已经转而将CRISPR/Cas9发展为生物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近期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破解了关键酶Cas9识别全基因组中靶标的重要机制,这将有助于更有效的完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
Cell、NEJM发布癌症基因组图谱重要成果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的科学家们,确定了两种最常见肾癌的分子特征,并分类了这一疾病的几种亚型。 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占每年肾癌病例的15-20%。长期以来它被分为1型和2型两类,然而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是基于从这一疾病一些罕见遗传形式获得的信息来了解PRCC的基础遗传学。对无肾癌家族史的病例的分子背景却知之甚少。当前,对于晚期PRCC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
Cell & NEJM:全球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又一研究突破 阐明致死性肾癌的发病机制
最近,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从事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研究计划的科学家通过进行研究,对第二种常见类型的肾癌的两种类型进行了分子特性的分析,并且对这种常见类型的肾癌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每年乳头状肾细胞癌 (Papi...
Science佐证诺奖得主观点:维生素C可抗癌
也许Linus Pauling还真有些道理。几十年前,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在提出支持维生素C可以对抗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这一观点后,被排挤到了医学界的边缘。现在,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小鼠体内维生素C可以杀死携带一种常见致癌突变的肿瘤细胞,遏制肿瘤的生长。 如果这些研究结果在人类身上也成立,研究人员或许找到了一种方法治疗一大批缺乏...
Cell揭示保守抗癌新机制
在发布于近期《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基因表达调控新机制,其似乎阻止了潜在癌性基因组重排的发生。这项研究确定了一个保守的抗癌(包括淋巴瘤在内)机制。 染色质是一种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物(延伸阅读:上海交大Cell发表CRISPR/Cas9新文章),其在真核细胞细胞核内形成染色体,被组织成一系列的环,环中可以包含有许多的基因,其大小为...
Science颠覆50年干细胞理论教条
干细胞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有关人类血液生成机制的全新观点,颠覆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传统教条。 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证实“过去我们认为知道的一个经典的‘教科书’观点实际上并不存在,”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系教授、大学健康网络(UHN)辖下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资深科学家John Dick博士说。 “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最终阐明了不同类型血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