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0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全面覆盖医学应用场景,dPCR - BioDigital·青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过去数年间,国际大厂不约而同地砸下重金进军数字PCR领域。大厂动作频频,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数字PCR市场规模,全球约1.5亿至2.5亿美元,占到qPCR市场总规模(约20亿美元)的10%,但增长趋势显著。Markets and Markets的研究报告中对2017年~2022年分析和预测报告指出,全球定量PCR和数字...
【Nature】生命科学“登月计划”再进一步!MIT绘制迄今最全面人类表观基因组综合图谱!
然而很明显,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那些最初被认为是“垃圾DNA”的非编码DNA片段在发育和基因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日,在一项新研究中,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组研究人员公布了这种非编码DNA的最全面的图谱,并于2021年2月3日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Nature杂志。 这项题为“Regulatory genomic circuitry of human di...
【快讯】韩国肿瘤热疗研究学术大会顺利举办 祈福医院大剂量VitC联合热疗治疗癌症再获关注
11月28日,韩国时间10:00-14:30,韩国热疗学会主办的2020年年会即“第八次韩国肿瘤热疗研究学术大会”顺利举办。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在线上完成,来自美国、匈牙利、意大利、南非、韩国、中国、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1名业界知名专家参会,共同论道热疗在肿瘤领域的临床运用和发展未来。 祈福医院院长特别助理、肿瘤科副主任、营养科主任区...
【行业动态】英国癌症初创公司Biofidelity筹集1200万美元A轮融资,加速癌症诊断技术开发
Biofidelity于2019年在英国剑桥成立,该公司旨在彻底改变癌症诊断途径,给所有癌症患者提供更好的筛查、监测和治疗手段。 该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加速肿瘤治疗选择和患者监测面板的开发和临床验证,并初步将重点放在非小细胞肺癌上。 Biof...
【Science子刊】封面文章: MIT开发工程化微粒强化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中干扰素基因(STING)信号刺激剂的激活,能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反应。尽管STING激动剂的局部给药有望用于癌症免疫治疗,但为达到疗效,给药方案需要数月的频繁肿瘤内注射,这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多次肿瘤内注射也会破坏肿瘤的微环境和血管网络,从而增加转移的风险。对此,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最近开发了一种工程化微粒,只需一次注射就可在适当的时间间隔释放激动剂,并在多种...
阿斯利康宣布Savolitinib(沃利替尼) 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国新药上市申请 纳入优先审评
2020年7月29日——阿斯利康公司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已正式将Savolitinib(沃利替尼)用于治疗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MET)14号外显子跳跃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新药上市申请纳入优先审评。 Savolitinib是由和黄医药与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MET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间充质上皮...
【行业动态】生物技术公司Annexon,Inozyme,iTeos在大规模IPO中筹集了5.64亿美元
美国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Annexon筹集了2.51亿美元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罕见疾病生物制药企业,Inozyme筹集了1.12亿美元;比利时专注于癌症的生物技术公司iTeos Therapeutics筹集了2.01亿美元。这三家公司均超过了各自的目标。Inozyme本月早些时候在华尔街上市时筹集了8600万美元,而Annexon和iTeos的上市目标都...
QIAGEN数字PCR系统QIAcuity正式上市,一体式集成纳米芯片化繁为简
在过去的十年里,数字PCR平台的商业化引发了一场核酸定量的革命,撼动了传统或定量PCR的世界。面对来自不同厂家的数字PCR解决方案,科学家对该技术的期待一直没有改变:期待数字PCR实验流程如同定量PCR一样更简单,期待数字PCR技术结果更精准、期待配套的dPCR试剂有更高科技含量加持,从而让数字PCR技术在更多重要应用上能大展拳脚。 ...
【新发现】MIT研究人员设计出纳米颗粒,可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
治疗癌症的一种有前景的策略就是刺激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然而,肿瘤很擅长抑制免疫系统,因此这些类型的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癌症病人。 MIT的工程师们已经想出一种方法来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他们表示,如果用现有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一种新的纳米颗粒结合使用来治疗小鼠,会进一步刺激小鼠的免疫系统,这种联合使用比单独用免疫检...
SciTalk质谱创新云讲堂:质谱成像与肿瘤代谢及分子病理诊断研究
质谱及其上下游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服务于科学研究、产业转化、日常检测等诸多领域,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精准医学、新药研发、临床检验、食品及环境监测、法医毒理等多个应用场景。随着“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质谱及相关技术也越来越聚焦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应用创新。 秉承“创新技术技术服务客户创新”的理念,SCIEX中国筹划“SciTalk质谱创新云讲堂”平台,分享国内科研及产业领域最...
【重磅】MIT开发出新蛋白,或可阻止COVID-19患者出现细胞因子风暴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在《生物学评论季刊》(QRB Discovery)杂志上报道了他们的初步发现。他们已经开发出了特殊的蛋白质,其结构类似于抗体,可以吸收过量的细胞因子。体内注射入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后,它会跟细胞因子风暴产生的过量细胞因子结合,消除过量的细胞因子并减轻感染症状。他们希望开始在人体细胞以及细胞因子释放和冠状病毒感染的动物模型中测试其蛋白质。 ...
【MIT】一项新技术能在体内产生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病程久可引起多系统损伤,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过激时可引起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糖尿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截肢、失明、肾功能衰竭和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ems...
【MIT】新肽:新冠病毒别进来!
3月19日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报告了其初步发现。他们已将该肽样品发送给了计划在人体细胞中进行测试的合作者。 这种潜在的药物是一种蛋白质的短蛋白质片段或肽,看上去像人类细胞表面的一种蛋白质。研究人员表明,他们的新肽可以结合冠状病毒蛋白一起进入人体细胞,无形中慢慢消灭它。 分子靶向 ...
【Immunity】全面唤醒潜在的肿瘤杀手,免疫治疗能否再下一城?
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癌症患者体内天然存在着能够对恶性肿瘤细胞进行识别、攻击和杀伤的癌相关CD8+记忆T细胞,它们具有对少量肿瘤细胞产生快速免疫应答和持续长期发挥抗癌作用的优点。因此人们将大部分关注点都放在了CD8+CTL细胞反应,对CD4+T细胞的作用多有忽视。但多种研究已显示CD4+T细胞是亦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只是唤醒机制不明,作用...
FDA加速上市的广谱抗癌药Vitrakvi,应该如何理解?
北京时间11月28日消息,当地时间2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同意加快批准肿瘤药物Vitrakvi(通用名larotrectinib,拉罗替尼)的上市。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18年最新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全球癌症报告》显示: 2018年全球新增1810万例癌症患者,死亡人数达960多万...
解读|NGS第二弹,诺禾致源NGS-kit审评报告解读
2018年7月23日,CNDA批准了广州燃石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的高通量检测创新产品 “人EGFR/ALK/BRAF/KRAS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的三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 “肿瘤NGS第一证”。 很快的,2018年8月13日,CNDA又批准天津诺禾致源“人EGFR、KRAS、BRAF、PIK3CA、ALK、ROS1...
【LANCET】BENEFIT研究在线发表:基于ctDNA 液体活检的EGFR检测可指导肺癌靶向治疗
近日,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杂志(影响因子21.466)在线发表了由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牵头、全国多家医院及阿斯利康公司、艾德生物共同参与的前瞻性临床研究——BENEFIT研究的成果。 BENEFIT研究是一项单臂、多中心、前瞻性 II 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血液ctDNA检测 EGFR 突变结果能否决策吉非替尼(易...
女性撑起半边天!MIT公布35岁以下科技创新人榜单!有哪些生物医药领域人才?
6月28日,全球知名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了年度全球“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榜单(35 Innovators Under 35),这是首次女性比男性占比更多。共有10名生物医药行业的年轻人入选该重磅榜单。 1、James Dahlman, 31 岁 几十年来,制药行业寻找新型癌症疗法的方式是将肿...
糟透了!9200万账户泄露!DNA检测公司MyHeritage竟遭黑客入侵…
北京时间6月6日早间消息,消费级家谱网站MyHeritage宣布,与该公司的9200万个帐户相关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密码信息被黑客窃取。MyHeritage表示,该公司的安全管理员收到一位研究人员发送的消息,后者在该公司外部的一个私有服务器上发现了一份名为《myheritage》的文件,里面包含了9228万个MyHeritage帐号的电子邮...
Immunity:清华医学院董晨又双叒叕同期两篇论文,分别揭示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和银屑病发病新机制
2018年4月19日,最新一期的国际免疫学顶尖杂志Immunity同时刊发了清华大学医学院董晨课题组的两篇研究论文。有意思的是,这是董晨实验室过去15年中继2003、2008、2010 和2015年之后, 第五次在同期Immunity发表两篇无关联论文,这在国际免疫学界绝无仅有, 成为佳话。 2018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中国转化医学大会邀请函(欢迎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