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006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Gene-π数字PCR技术训练营2020开年第一站—上海张江

2020-01-18

数字PCR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核酸精准定量与基因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可实现单细胞/单分子层面的绝对定量。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肿瘤个体化诊疗、基因编辑、液体活检、病原微生物、标准品定值的检测等前沿生命科学研究、临床医学检验、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和发展。 数字PCR通过泊松分布校正得到目标基因的绝对拷贝数,可以提供比qPCR更精准的核酸定量,...

【Nature】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惊现免疫T细胞!

2020-01-1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在AD患者和模型动物脑内,小胶质及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可引起炎症反应,进而造成神经元损伤。已有研究证实神经炎症在A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导致该病的真正元凶仍众说纷纭。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D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了大量免疫T细胞!这些T细胞不仅徘徊于受...

《Nature》子刊:胖瘦体质大揭秘,这一酶类是关键!

2020-01-14

近年来,肥胖正作为一种疾病而成为愈来愈多的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在中国,每三人中便有一人肥胖,七人中有三人超重,肥胖作为现代社会带来的新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 近日,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新文章揭秘了胖瘦体质差异的关键原因,并找到了治疗病理性肥胖的新的药物靶点,为肥胖病...

《PLOS one》:大学生抑郁症风险高?这一因素在作祟!

2020-01-11

众所周知,吸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烟是人类的第一杀手,烟草被国家确定为一级致癌物,一直以来,人们关注的始终是吸烟带来的生理改变,却忽视了它对心理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日,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哈达萨·布劳恩公共卫生和社区医学学院的哈盖·莱文教授对与吸烟相关的心理健康风险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吸烟增加大学生抑郁症风险,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的大学生们患抑郁症风险...

【Immunity】全面唤醒潜在的肿瘤杀手,免疫治疗能否再下一城?

2020-01-10

细胞免疫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方式,癌症患者体内天然存在着能够对恶性肿瘤细胞进行识别、攻击和杀伤的癌相关CD8+记忆T细胞,它们具有对少量肿瘤细胞产生快速免疫应答和持续长期发挥抗癌作用的优点。因此人们将大部分关注点都放在了CD8+CTL细胞反应,对CD4+T细胞的作用多有忽视。但多种研究已显示CD4+T细胞是亦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只是唤醒机制不明,作用...

【Nature子刊】大数据精细定位,确定191个乳腺癌的靶基因!

2020-01-10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高、病因不明、早期症状不清。2017年,多项研究通过已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到150个乳腺癌相关的基因易感区段,但由于随机采样导致的抽样误差以及单核酸多态分子(SNP)之间复杂的连锁不平衡,GWAS定位到通常只是致病位点的相关区域,其结果具有一定复杂性和不准确性。 基于以上研究,...

【Nature】子刊:150秒内!人工智能术中快准狠诊断脑部肿瘤

2020-01-08

术中快速冰冻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术中决策,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与术后病理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准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对于提供最佳的脑瘤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术中决策和手术目标因肿瘤病理而异,而现有的术中组织学检查方法耗时、费力,且受人工因素影响,限制了病理分析。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寻找精准而快速的术中诊断方法是当务之急。 近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刊登在Na...

【关注】卢煜明团队PNAS发表新成果,在母体血浆中发现环状DNA

2020-01-08

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Dennis Lo)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从孕妇血浆中鉴定出母亲和胎儿的环状游离DNA,为无创产前检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这项成果于1月3日发表在PNAS上。 早在十年前,卢煜明教授就发现,利用母体的血浆样本能够获得胎儿的全基因组图谱,这项重要的成果成为无创产前检测(NIPT)的里程碑。 不过,之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线性D...

【PNAS】高浓度二氧化碳为何引起焦虑?

2020-01-08

北有暖气南有空调,即使窗外大雪纷飞,室内依旧温暖如春,但房间里逐渐蓄积的代谢物二氧化碳(CO2)是我们工作效率低下的元凶。拥挤的办公室中的CO2浓度易高于1%,人会感到烦躁和心悸;密闭卧室中一晚蓄积的CO2浓度常高于2%,人会感到气喘、焦虑、睡不醒。实际上,空气中CO2含量仅为0.03%,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却高出几百倍! 焦虑和气喘是血管对高浓度CO2作出的...

Science子刊:关于单抗耐药问题,又一关键机制被找到,并有希望逆转耐药性!

2020-01-07

单克隆抗体药物靶向性强、毒性低,具有传统的化学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过去的20年,单抗药物在癌症、自身免疫等疾病的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治疗效果也同样受到耐药性的困扰。 抗体耐药与抗体与受体结合受阻、受体结构改变、下游信号通路异常、耐药蛋白的表达等有关。近日,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和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

【PNAS】“三联疗法”实现肿瘤高效率杀伤

2020-01-06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突飞猛进,但其临床应用之路仍面临许多挑战,有效率长期徘徊于20%左右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究其缘由,肿瘤“温度”过低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激动性抗CD40抗体与两种抗血管生成抗体的联合应用是打破这一僵局的有效手段。他们指出抗血管生成抗体可稳定肿瘤周围的血管,改变肿瘤微环...

《Nature》子刊:降压药与丙戊酸联合逆转乳腺癌进展!

2020-01-04

导 语:2017年,美国乔治城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会改变雌性小鼠基因的表达,进而增加雌性后代患乳腺癌的风险。而且这种影响可以波及到后面的三代雌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优生优育的当今,该研究给诸多正在备孕或者已经怀孕的孕妈发出了警告,毕竟,饮食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确实已有流行病学研究进行过佐证。 近日,来自乔治敦隆巴迪综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在scientif...

慧渡医疗媲美Guardant Health,国际著名学者连续两篇文章验证液态活检技术

2020-01-03

国际标准 国际液态活检联盟主席、美国西北大学教授Massimo Cristofanilli博士及其科学团队在2019年12月在国际专业学术杂志连续发表两篇液态活检的研究文章,证明了慧渡医疗的PredicinePLUS™ ctDNA液态活检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媲美国际液态活检领军企业Guardant Health。其中,慧...

【Nature子刊】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发现:CD20+B淋巴细胞有效改善预后!

2020-01-02

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新兴策略之一, 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直肠癌因其复杂多变的遗传分子学机制得到了诸多研究人员的青睐。对于结直肠癌而言,免疫微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治疗难度及患者的生存预后等。 近日,一篇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的研究发现:肿瘤浸润性CD20+B淋巴细胞在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中展现出积极作用。此外,CD20+B淋巴细...

【Nature子刊】沉默SOD1基因,让渐冻人自由得更久一点!

2019-12-30

渐冻症,又名肌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 ALS),尽管是发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三的罕见病,但在病程发展过程中,患者自由的思想将至死被逐渐禁锢在一个退化的躯壳中,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因此学界始终热切地寻找ALS的解药。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Marsala课题组近日在《Nature Medic...

《Nature》:为何女性免疫力更强?清华学者来揭秘!

2019-12-27

作者:Walter 导 读:古语云:男女有别,从机体的免疫功能来看确实如此。女性,尤其在育龄期的女性对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病的抵抗力显著强于男性,而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由自身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导致疾病发生率也更高。一直以来,研究者仅将两性之间免疫系统区别,笼统地归因于性激素、X染色体基因和环境因素差异,其中究竟哪个环节起决定性作用不得而知。 ...

《转》访福建省肿瘤医院许春伟博士:新型NGS技术临床应用前景广阔,肿瘤精准医疗未来可期!

2019-12-26

近日,转化医学网发布了文章“突破:RNA+DNA同时测序,检测癌症组织中的基因融合和碱基突变!”,报道了由浙江省肿瘤医院牵头、恒特基因等国内多家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文章介绍了一种整合的NGS检测方法“双核酸模板测序”,该方法能够检测报告出从组织样本中提取的总核酸(TNA)中的多种变异类型,并极大地简化了变异检测流程。现在,我们邀请了该文章第一作者之一——福建省肿瘤医院许春伟博士,请他...

【我的2019】美国临床多组学公司Complete Omics Inc.创始人王磬:下一代人类疾病诊断和健康监控

2019-12-25

本期作者:王磬于200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5年前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求学期间,于约翰霍普金斯布隆博格公共卫生学院获得生物统计硕士学位。师从世界肿瘤学界泰斗Bert Vogelstein教授,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19年初,他辞去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肿瘤学系的教职,创办Complete Omics公司,获得天使轮数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公...

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19圆满落幕

2019-12-23

以“安全、智慧、可持续”为关键词,共话中国实验室2030新未来! 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19圆满落幕 11月7日,为期两天的2019中国国际实验室规划、建设与管理大会(以下简称labtech China Congress 2019)圆满收官。labtech China Congress ...

【Nature子刊】儿童癌症元凶:染色体外环状DNA?

2019-12-19

随着时间的推移,癌症的发展与DNA缺陷的逐渐积累有关。因此,癌症被认为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但是儿童为什么会患癌症呢?近日,由夏里特医学院和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外环状DNA可从基因组分离和整合,可能导致一些基因被破坏,促进儿童癌症的发展。同时研究人员首次绘制了环状DNA的详细图谱,并有望用于儿童癌症的诊断。该研究发表在近日的《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