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78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Agena Bioscience CEO专访纪要:放眼中国,展MassARRAY全球蓝图
【摘要】 GENOMEWEB 对于Agena Bioscience 这几年的战略转型以及中国业务高速的增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GENOMEWEB 360Dx在2018年6月对Agena Bioscience公司全球CEO Peter Dansky进行了专访,以期了解更多,与专业读者分享。 Peter Dansky在本次访谈中回顾了从Sequenom到Agena的战略扩展...
Agena Bioscience CEO专访纪要:放眼中国,展MassARRAY全球蓝图
【摘要】 GENOMEWEB 对于Agena Bioscience 这几年的战略转型以及中国业务高速的增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GENOMEWEB 360Dx在2018年6月对Agena Bioscience公司全球CEO Peter Dansky进行了专访,以期了解更多,与专业读者分享。 Peter Dansky在本次访谈中回顾了从Seque...
Science重磅!参议院小组批准NIH增加20亿美元预算,占比5.4%!
该法案将于本周晚些时候由参议院全面拨款小组进行表决,但在众议院支出小组提议的提高12.5亿美元仅仅几周之后。 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数字远高于总统特朗普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342亿美元预算要求。 这些数字表明,该机构将在预算过程中再次走强; 国会已批准在过去几年中每年都大幅增加NIH。 根据拨款小组的情况说明书,该法案要求: ...
科研 | 剪接体全体结构破译指日可待 ——施一公团队再发Science解析完全组装剪接体激活前结构
导读 大家都在高中生物课上学过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DNA被转录生成信使RNA,信使RNA被翻译成蛋白质(其中DNA和RNA都可以自我复制)。如果你进一步学过分子生物学或生物化学,知道真核生物DNA基因的不连续性,它们包括编码蛋白的外显子和不编码蛋白的内含子。因此,遗传信息从DNA到RNA(称pre-mRNA,前体信使RNA)后,需要经历内含子剪除和外显子拼接,这一过程被称为...
《Science》子刊:肥胖元凶又增一员!这次是小RNA的研究新星“LincRNA”!
肥胖一直是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肥胖人数的与日俱增,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罹患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研究脂质代谢目前已经成为机体代谢研究领域的重头戏。然而,目前人们对于脂质调控途径的认识并不能为临床减重提供足够的帮助。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开展,研究人员发现肥胖或与一些非保守调控位点相关。LincRNA参与多种转录后修饰与表...
前沿:Science重大突破:删除一段DNA,逆转小鼠“性别”!
编者按 调节一个“DNA开关”,让男性变成女性?科学家们已经在小鼠身上实现了这一“听起来很科幻”的事情!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Science杂志上。 图片来源:Science(DOI: 10.1126/science.aas9408) 在6月14日发表的题为“Sex reversal following deletion ...
【重磅评述】Science为青年科学家背书
5月18日,Science杂志刊发了由前主编Bruce Alberts教授领衔的评论文章Improving support for young biomedical scientists,呼吁加大对生物医学领域青年科学家的支持,鼓励他们开展更多原创性的研究[1]。 这已经不是Science第一次为青年科学家发声了。在4年之前,他们就以...
《Science》:神奇!基因疗法竟然可以降血脂!
心血管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的患者,这其中又以血脂异常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为严重。因此,世界各个研究机构和医药公司都在想方设法的研究调节血脂的药物。一个来自中国的研究团队或者为此开辟新的研究道路,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的《Science》杂志社上。 “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 正常人体存在多种胆...
Science重磅:无创产前新进展!预测早产准确率高达75%-80%!
都说母子连心,血肉相连,这话不假,NIPT技术检测基础就是建立在孕妈妈外周血中存在着胎儿游离的DNA这一科学发现上的。最近,一项新的预测早产风险的血液检测方法出现了,利用的是母体血液中胎儿组织的游离RNA(cfRNA)记录来监测的,准确率高达75%至80%,而且该技术还可用于估测孕周和预产期。 早产儿是围产儿死亡率和病率的首要原因,约70...
Science子刊又一篇!自噬不仅延长10%寿命,还能保护心脏!|诺奖级发现
自噬是一种真核生物进化上比较保守的核酸和蛋白质降解途径,其生物学功能涉及到方方面面,与生物的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密切相关。2016年的诺贝生理学奖颁给了自噬机制的发现者-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但这仅仅是在细胞层面阐明了相关的自噬机制,尚未阐明自噬在哺乳动物中延长寿命或其他器官保护作用。 近期《Nature》发布了德克萨斯西南...
Science:肠道微生物能调节肝脏抗肿瘤免疫功能
原创编译,转载须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Science》 近日,科学家在微生物组基础研究领域又有了新的突破。5月25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与肝脏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之间存在关联。该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癌症研究中心(CCR)主导。研究表明,小鼠肠道中的细菌能影响肝脏的抗肿瘤免疫功能。这项研究对于理解...
《Science》子刊:震惊!电子烟竟有毒?甲醛高5倍!
“吸烟有害健康”这一标语传播数十年,不仅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和各种公共场所的警示牌里,而且被明令标示在各类烟盒的醒目外壳中。这一现象似乎在向我们彰显“吸烟有害健康”这一标语的宣传和实践力度,仿佛这一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目前为止,我国的烟民数量仍然“高居”世界前列,很多人还沉迷在他们的烟雾海洋里无法自拔。而随...
Science最新重磅!癌症疫苗研发最新进展,人类可以一劳永逸解决癌症问题~
前言 癌症疫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免疫疗法。癌症疫苗,是通过利用肿瘤细胞相关抗原,来唤醒人体针对癌症的免疫系统。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一个顾问委员会全票通过了允许默沙东公司(Merck)宫颈癌疫苗上市的建议,这意味着人类抗癌战争即将进入一个划时代的新阶段。 那么宫颈癌疫苗到底是不是癌症疫苗呢?宫颈癌疫...
Science丨施一公组报道酿酒酵母pre-B complex状态剪接体电镜结构
5月25日凌晨,Science在线发表了施一公课题组题为“Structures of the fully assemble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pliceosome before activation”的研究论文,解析了酿酒酵母平均分辨率分别为3.3-4.6 Å以及3.9 Å的催化前复合物B complex状态(pre-B complex )和...
《Science》 :啪啪打脸!癌症免疫疗法遭遇重创!如何应对?
上个月,生物技术公司Incyte的新型癌症免疫治疗药物IDO抑制剂epacadostatIII期临床宣告失败,很遗憾,它并没有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考验。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结果引发了整个制药行业的反思,也为药物治疗领域敲响了警钟!近日,知名期刊《Science》大篇幅报道了这一事件! IDO抑制剂又称吲哚胺(2,3) - 二...
一盆“冷水”引发深思!Science:新型癌症免疫疗法遭遇“重大挫折”
5月9日,Science杂志发文讨论了最近遭遇重大挫折的一类抗癌药物——IDO抑制剂。文章称,Incyte公司关键临床试验的失败让业界开始质疑,针对这类免疫疗法的开发是否过于激进。同时,这盆“冷水”还使得多家制药巨头紧急缩减了对这类药物的研发投入。 A class of drugs meant to help unleash T cells (bl...
Science重磅!开扒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近年来,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将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联系了起来,早有研究表明二者的影响是相互的,那么,专门“诛杀”微生物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同肠道有益菌和谐共处的呢? 近期,一项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新研究表明,某些特定种类的肠道有益菌可利用免疫系统的作用,在肠道中顺利安家落户,并且免疫应答还可以帮助这些有益菌繁殖,促进宿...
Science:非编码DNA变异也会增加自闭症风险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明确指出首次出现的基因突变(即新生突变)导致大约三分之一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病例。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新的罪魁祸首:非编码DNA区域中发生的罕见的遗传性变异,它们可能解释着余下风险因素(即除新生突变之外的风险因素)中的一些。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4...
Science长文丨David Sabatini组关于核糖体自噬的关键发现——林圣彩教授短评
自噬(Autophagy)领域虽然已经发了诺奖,但是很多人觉得这个奖发早了,其实该领域还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解决,可能正因为奖发早了从而使得很多研究人员赶紧开始换研究方向了,事实上这未必是正确的选择。 根据底物运送的方式区别,自噬一般可以分为大自噬(macroautophagy)、小自噬(microautophagy)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hape...
两篇《Science》首发:麻省理工张锋和加州伯克利美女教授杜德拉再度陷入火拼!基因检测灵敏度前所未有
引言 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在2月15日同时在线发表两篇重磅文章,一篇为麻省理工著名学者张锋实验室的关于升级版基因突变检测技术“Sherlock V2”;另一篇为竞争如果对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杜德拉教授团队开发的基于Cas12a(又叫Cpf1)的新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二者互相借鉴使用了对方的研究成果。 转化医学讨论 要说当今科学和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