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95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Science Advances》微生物两连发:你的选择决定了你体内的微生物

2018-03-12

对健康问题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人类体内的微生物群 当中-人类携带的大多数友好细菌对个人健康十分重要。研究发现,人体内的的微生物群几乎影响到健康的每一个方面,其微生物组成因人而异。微生物群的构成成分可能是从体重增加到情绪的关键因素。一些微生物组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变异始于人类基因的差异。 但在 Weizmann科学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挑战了这一想法,并提供证据证明微生物组和健康之间...

《Nature》子刊:新技术预测白血病复发率达85%!

2018-03-07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在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时确定其是否会在治疗后复发。使用这种技术预测白血病复发的准确率为85%,而当前使用的风险分层方法的准确性为66%。 该研究于3月5日以“Single-cell developmental classification of B cell 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

Nature重磅!CRISPR再迎技术革新!xCas9可有效提高CRISPR效用!

2018-03-06

哈佛大学的化学生物学家David Liu领导的研究团队设计出一种称为xCas9新酶,可更多更有效地修改基因组中的位点,进而提高CRISPR-Cas9的效用,同时还可降低脱靶风险。这项研究结果以《Evolved Cas9 variants with broad PAM compatibility and high DNA specificity》为题发表在2月28日的《Nature》上。 ...

《Nature》连发两文!儿童癌症基因组研究迎来大突破!

2018-03-05

Hopp-Children癌症中心的Gröbner等人对961名癌症患者进行泛癌症基因组分析,这些患患有24种不同的肿瘤。另外,St.Jude儿童研究医院的Ma教授等人在1699名儿童癌症患者中取得了肿瘤样本与健康组织的样本,并使用了多种下一代测序技术,寻找两者基因组中存在的不同。这些儿童患者患有6种不同的癌症,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这两项研究详细地指出了儿童和成人癌症基因组间的关键性差异。 ...

《Nature》重磅!这些食物可促进癌症转移!

2018-02-09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就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中国不是高发地区,但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趋势不容乐观,其速度甚至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 三阴性乳腺癌是乳腺癌中较难治愈,预后较差的一种类型。因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故名三阴性乳腺癌。这类癌细胞生长速度更快,而常规针对雌激素、孕激素和HER2基因的疗法对它无可奈何...

《Nature》揭秘:癌症之王的早期“迁徙”之路!

2018-02-05

像胰腺癌那样具有侵略性的恶性肿瘤的根源难以寻觅。尽管如此,慕尼黑科技大学(TUM)科学家已经揭示了胰腺癌早期发生的突变事件,并解释了它最终如何迅速成长和扩散。 由Roland Rad博士和Dieter Saur博士教授领导的TUM团队明确了胰腺癌沿各种突变路径所发生的特定基因扩增。基本上,某些基因不仅发生突变,而且被不断复制,进而推动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早期肿瘤发生和转移。...

《Nature》&《NEJM》:乳腺癌治愈后如何降低复发风险?

2018-02-02

一项统计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通常在切除原发性肿瘤5年后就可以停止药物治疗。然而,近期的研究告诉我们,这些人仍然有复发的风险,因为原发性肿瘤治疗后,剩余的乳腺癌细胞可能在后来的数年或数十年间在有利于生存的微环境中处于休眠状态,也就是说这些癌细胞有被唤醒的可能。 近日,《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20-Year Risk...

首次!《Nature》子刊揭示被忽略的基因变异如何影响免疫细胞

2018-01-31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过程是大量的顺式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调控功能的顺反元件通过结合染色质开放区域参与到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过程中以控制转录活性。目前,关于调控元件的遗传变异对免疫反应影响的相关研究有限,想要确定免疫应答中的调控元件遗传效应,或许要将所有基因检测一遍,这无异于大海捞针。 近日,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

又两篇!《Nature》、《JCEM》揭示肠道菌群同免疫、代谢联系!

2018-01-29

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随着我们的不断深入和探索,肠道菌群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 就在本周,《Nature》又有新研究揭示了免疫系统如何以不同的形式参与人体肠道菌群和脂质代谢。于此同时,《JCEM》(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m...

《Nature》封面文章:确认染色体不稳定性推动癌症转移!

2018-01-26

染色体不稳定性(CIN)与肿瘤转移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染色体不稳定的细胞显示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错误分离,而这则为靶向CIN并探测其对癌症转移的选择性贡献提供了思路。通过过度表达非运动微管解聚驱动蛋白家族蛋白KIF2B或KIF2C(也称为MCAK,一种参与染色体分离的蛋白)直接抑制染色体不稳定细胞中的CIN。 过度表达KIF2B或MCAK的细胞继续增值。 因此,这种方法允许直接实验性检测CIN。...

重磅!《Nature》揭示癌症转移关键机制!

2018-01-22

癌症转移如何发生一直是癌症生物学的中心奥秘之一。《Nature》杂志1月17日发表的研究结果似乎部分解决了这个谜团。作者追踪了由染色体不稳定性导致的复杂事件链 (这是一种广泛的癌细胞特征,其中每当这些细胞分裂时DNA被错误地复制,从而形成DNA细胞不相等的子细胞)。研究人员利用乳腺癌和肺癌模型发现,染色体不稳定性导致驱动转移的细胞发生变化。 “研究显示,染色体不稳定...

Nature:蓬勃发展的中国生物技术与医药行业

2018-01-19

每个人都会面临职业道路上的选择。是继续待在舒适区,从事一份熟悉的工作?还是看准时代的潮流,勇敢接受新的挑战?时机是成败的关键。对于中国生物技术与医药行业来说,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最美好的时代正在到来。 《自然》杂志近日推出长文,介绍了蓬勃发展的中国生物技术与医药行业(图片来源:《自然》) 仅仅是在10多年前,当第一批海归科学家刚刚踏上中国的土地,就敏锐...

《Nature》重锤!PD-1免疫疗法再掀高潮!罕见黑色素瘤完全缓解近1/3!

2018-01-15

结缔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黑色素瘤亚型,其特征是致密的纤维间质,对化学疗法有抗性和缺乏可操作的驱动突变,并且与紫外线诱导的DNA损伤高度相关。 研究人员分析了60例进行阻断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或PD-1配体(PD-L1)抗体治疗的结缔组织增生性黑素瘤患者。在60例患者中有42例观察到客观存在的肿瘤反应,其中包括19例完全缓解。全外显子测序揭示了这些肿瘤中的高突变负...

《Nature》子刊:新的生物标记物可预测PD-1疗法效果!

2018-01-15

近日,苏黎世大学的研究人员确定了血液中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可以预测癌症患者是否可能对免疫疗法有积极反应。对于被预测出免疫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在早期及时采用其他不同治疗方法。该项研究以《High-dimensional single-cell analysis predicts response to anti-PD-1 immunotherapy》为题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

《Nature》、《Science》又两篇!肠道菌群助力绿色蔬菜抗癌!

2018-01-15

当人们注意到肠道中的小家伙们——肠道菌群的时候,又在不经意间找到了一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肠道菌群和人类的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以往我们不知道身体调节机制也在肠道菌群的研究中不断被揭开。 而在近日,又是两篇肠道菌群的文章发表在顶级期刊上面。 《Science》:肠道菌群——使坏的真菌!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免疫系统、肠...

《Nature》重磅!这次,饿死癌细胞,真的有希望!

2018-01-12

这些年来,饿死癌细胞的言论在网上不断流传。包括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胡汛发表在国际生物和医学领域权威杂志《elife》上利用小苏打治疗癌症,以及清华大学颜宁团队在《Nature》上面发表的一篇文章了解清楚GLUT1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机理,在后续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被不少媒体以“饿死癌细胞”为题迅速引起热议。 然而随着后续事件的进展,人们发现饿死癌细胞并不是如此简单的事情。癌细胞比正...

《Nature》长文!最热的基因编辑技术有难了:或可引发强烈免疫反应!

2018-01-10

随着基因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治疗方面被寄予厚望。而在基因编辑中,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以其快速、高效、自由度高被称为“基因魔剪”。而在过去的时间内,CRISPR也不辜负我们的期望,让我们看到了又一个突破。 然而近日,来自于斯坦福大学儿科血液学家Matthew Porteus和Kenneth Weinberg领导的研究小组却发现了CRISPR-Cas9一个可能...

重磅!《Nature》子刊揭首个癌细胞控制蛋白影响昼夜节律!

2018-01-08

人类的正常细胞遵循着良好的昼夜节律。然而肿瘤细胞是恶性的,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增殖和分化来不断壮大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肿瘤细胞就需要打破原有的生物节律。 在近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Hollings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会利用未折叠的蛋白质(UBP)反应来改变昼夜节律,从而促进更多的肿瘤生长。 这篇文章最近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 ...

3篇《Science》、1篇《Nature》,肠道菌群近期4篇连发,癌症、测序都相关!

2018-01-08

今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出炉,肠道菌群再次荣登封面。在本期《科学》杂志中,三篇肠道菌群相关的重磅研究同期发表。同时,1月3日的《Nature》也发表了肠道菌群在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的相关文章。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这段时间肠道菌群都“干”了什么。 1.Science:《Gut microbiome modulates response to anti–...

《Nature》实锤!小酌怡情大错特错!酒精代谢物诱使干细胞突变!

2018-01-05

关于酒精的危害,《Nature》今天发表的这篇文章会再度刷新你的认知。 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阐明了乙醛(一种内源性和醇衍生代谢物)会引起的DNA损伤和突变现象。这种损伤导致DNA双链断裂,这些细胞中DNA损伤的积累促进了细胞自身的降解,而这种损伤的引起的错误修复会引发恶性肿瘤。 酒精的消耗导致了全球死亡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