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运动饮料诱发心脏病
能量饮料已经是许多人熟悉的日常饮料,也有许多研究发现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会带来健康风险,似乎偶尔喝一次不会有问题。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哪怕是喝一灌如摇滚明星(RockStar)或红牛的能量饮料,就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不过这就是最近国际著名医学期刊JAMA的最新研究结果。
在异倍体循环肿瘤细胞(CTC)中原位检测肿瘤标
自美国“科学”杂志2013年将SE-i?FISH?作为检测CTC的新技术向全球读者进行报道以来 (Science 2013, 341:415),该方法目前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CTC及其亚类细胞的临床检测与科学研究。
科学家用CRISPR研究肝癌干细胞
近期,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东方亚美基因科技研究院和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target》发表题为“Knock out CD44 in reprogrammed liver cancer cell C3A increases CSCs stemness and promotes differentiation”的研究成果。
武大舒红兵院士J Immunol发表免疫新成果
来自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TRIM38通过两个循序且不同的机制负向调控了TLR3/4介导的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1月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杂志上。
梅奥诊所研究发现BMI正常的向心性肥胖更致命!
来自梅奥诊所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体重正常的向心性肥胖人群较超重或肥胖而腹部脂肪正常的人群发生死亡的风险更大,该研究结果于2015年11月9日在线发表于《内科医学年鉴》杂志上。
eLIFE:比干细胞更好用的祖细胞
人多能干细胞(hPSC)能够成为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在疾病模拟、药物研发和细胞治疗(从心血管疾病到阿尔茨海默症)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不过hPSC移植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细胞可能在体内发展为肿瘤。
美院士:可植入的疼痛开关 堪比麻药
最近,基于可能干扰疼痛的无线技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灵活的可植入装置,从理论上说,这种装置能够在身体和脊髓中的疼痛信号到达大脑之前,激活和阻断它们。
你知道下个十年,癌症研究最为紧迫的问题么?
肥胖人群患癌风险确实比较高,而且一旦被确诊会出现更差的预后效果,并产生化疗耐药性,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为什么呢?
突破发现:失血过多时,雌性激素能救命
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研究人员们发现雌性激素或许能拯救失血达60%的受伤士兵和失血患者,这是一项突破性的发现。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外科研究中心的主任Irshan Chaudry花了十九年时间来做这个敏感性研究,最近美国国防部与Chaudry签订价值一千万美元的合同,准备开始对合成雌激素(也被称作E2)进行人体临床安全试验。
华东师范大学发现新肿瘤抑制因子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王传贵课题组揭示了肿瘤基因组不稳定的发生机制,原创性发现了一个新肿瘤抑制因子。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自然—通讯》。
肿瘤基因测序帮住针对性治疗癌症
“让我们测序你的肿瘤,或许我们能将其同击败这种恶性疾病的药物匹配。”不过,现实是基因组分析仍然仅为癌症病人提供了一小部分帮助。“我们多半时候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信息。”美国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研究人员Charles Sawyers表示。
液体活检能够预测前列腺癌症患者的耐药性
意大利特兰托大学和位于伦敦的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表明,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检测能够对患者的血液,进行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基因改变的评估,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具有某些castration-resistant前列腺癌患者会发展成抗雄性激素抑制剂。
【综述】东亚男性前列腺癌的流行率、管理及疗法研
近日,来自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在Urologic Oncology 杂志上刊登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中,研究者阐述了东亚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其未来的趋向,同时研究者还收集总结了大量文献,利用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西方个体几乎没有区别,研究者还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增加大家对前列腺癌的进一步认识并消除一些可能存在的误区。
惊悚!那些爱啃人脑的寄生虫
龚地弓形虫(维基)是最著名且最受争议的神经系统寄生虫。这货极小,毫不显眼,不过一旦让它侵入大脑,就能彻底改变宿主的行为,其宿主包括老鼠、猫、人等。
施一公院士Genes&Dev凋亡研究新成果
清华大学的施一公(Yigong Shi)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在细胞凋亡、大分子机器、膜蛋白研究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曾荣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等多个国内外大奖。
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基
南加州大学和Sangamo公司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描述了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进行基因组编辑的更有效方法。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南加州大学的Colin M. Exline博士和Sangamo BioSciences公司的Jianbin Wang博士。
Nature遗传学:突变时钟决定衰老与癌症
人体每个细胞都含有一个拷贝的基因组。人们普遍认为,人的一生在不断累积基因组突变。有些突变生成是爆发式的,这些突变往往是外部因素引起的,比如日光浴和抽烟。但也有一些突变过程是细胞内置的,以恒定的速度持续产生突变,就像不停运转的时钟。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