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院士、陶生策教授PNAS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系统鉴别砷结合蛋白揭示出砷剂抑制了己糖激酶2(hexokinase-2,HK2)。这项研究发布在11月23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Nature子刊:准确预测寿命的新工具
最近,韩国基础科学院(IBS)植物衰老研究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在普林斯顿大学Coleen Murphy教授的带领下,不是专注于绘制生命的长度,而是发明了一种工具,用来准确预测寿命,以及评估目前的健康状况,他们还发现了延长“健康寿命”(有机体处于其最佳健康的时间)的调控机制。
ctDNA外显子测序揭示了乳腺癌进化的过程
来自美国和英国的公私合作的团队近日成功的使用外显子靶向扩增活检组织和循环肿瘤DNA序列,用于描述乳腺癌患者肿瘤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并随着时间跟踪其单克隆进化,以应对各种疗法。
【盘点】癌症基因组研究亮点研究速览
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是国际癌症基因组联盟(International Cancer Genome Consortium)最大的项目。该项目于2006年启动,耗资1亿美元,目的是绘制1万个肿瘤基因组图谱。如今来自16个国家的科学家合作完成了该项目,揭示了近10000个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下一步科学家们该做什么又该如何去做呢?一些科学家希望继续去关注测序相关研究,而另一些研究者则希望去探索他们所发现的这些突变是如何影响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的。
【深度盘点】张锋和CRISPR基因编辑系统
21世纪,随着生物技术的变革,科学家们为实现基因编辑,不断创新开发,如今已经基因编辑产生了三代新技术,分别是ZFN,TALENs和CRISPR/Cas9。
Circulation:罪恶高脂!红细胞也受影
最近,来自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高脂饮食对红细胞有不良影响,而受到高脂饮食影响的红细胞会进一步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irculation上。
为什么中国成了糖尿病王国?
2007年,中日医院杨文英教授和她的研究组做了一次全国性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升至9.7%,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
可攻击癌症的“智能”凝胶
最近,蒙特利尔大学医院研究中心(CRCHUM)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注射“生物凝胶”,可有效地将抗癌药物直接送入肿瘤并杀死它们。这一技术已在实验室测试成功。如果在患者身上起作用,这种治疗方法有望彻底改变许多种癌症的治疗。
Science惊人发现:寄生虫可帮助提高生育力
寄生虫会钻入我们的器官中,偷走我们的营养及吸食我们的血液——但它们的影响并不都是有害的。针对生活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中的人们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某些肠道寄生虫可提高妇女生育孩子的数量。
天津市糖尿病患者人数呈“井喷式爆发”
日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联合国糖尿病日”专题活动,该中心非传染病发病监测结果显示:2014年天津市居民糖尿病发病率达到了290.20/10万。
Cell子刊:体育锻炼可以武装大脑
当大脑逐渐衰老或者出现神经退行性变(比如阿尔茨海默症)的时候,脑细胞将难以获得维持完全功能所需的能量。科学家们日前发现,线粒体中的一种酶(SIRT3)可以帮助小鼠大脑抵御这样的压力,让小鼠在转轮上奔跑能提高这种保护性酶的水平。
Nature:乳腺癌研究的4大热点问题
2015年11月18日Nature在线发表专家观点,系统性阐述目前乳腺癌治疗和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新的问题,展望未来乳腺癌研究的可能的进展。
Cancer cell:华人科学家发现遏制恶性
近日,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华人科学家Deliang Guo带领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找到了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新策略。
中国人体内发现"超级细菌"基因 对抗生素耐药性
英媒称,研究人员11月18日说,在从中国人和猪体内采集的细菌(包括具有传染性的细菌样本)中,发现了一种能对终极抗生素产生强耐药性的新基因。
两篇NEJM:孩子为什么会得癌症
近年来,我们对儿童癌症的理解已经越来越深入。医生们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知识为患者提供治疗和指导。随着越来越多的儿童在癌症中幸存下来,这样的医学指导应当持续终生。
华人女学者开发新的癌症诊断治疗技术
最近,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追踪肿瘤中的变化,更好地治疗前列腺癌和肺癌,而没有辐射相关的局限性。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十一月十七日的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