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80后博导Hepatology发表肝癌
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在人类肝细胞癌中CXCR3+ B细胞将促炎症IL-17反应与促癌巨噬细胞极化关联起来。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
揭示引发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MD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SN6的特殊蛋白或和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直接相关。CSN6蛋白是COP9信号复合体蛋白的亚单位,其在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处于过度表达的状态,该项研究会后期开发结直肠癌的可替代疗法提供了新的希望。
肠道感染的终极奥义——又是基因组的问题
当你的肠道发生感染,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EPFL的科学家发现,不同人的基因将导致差异巨大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这一研究发现将改变肠道疾病的治疗方案。
我国科学家发现引发胃癌的特殊microRNA分
近日,来自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microRNA 分子miR-7可以通过抑制一种关键的信号通路来抑制胃癌的发生,而这种关键的信号通路对于幽门螺杆菌而言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该研究或为后期讯号诱导子miR-7表达进而来有效抑制胃癌的新型药物或疗法的开发提供新的线索和研究思路。
只需9步 哪种感冒最易转化成癌症?
本来感冒和癌症差类十万八千里。现在呢?我们来看看怎么感冒就变成癌症了。有点小病就乱吃药的孩子,来看看你是怎样成功疾病的帮凶的!
三家公司基因检测报告的解读与点评
最近专病门诊接诊了这样一个小患者,男性,8岁,自幼运动障碍,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患者父母希望对这个孩子明确诊断,尽可能治疗,并希望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致病基因,生育健康后代。他们在多家医院就诊,由不同的医生分别联系了3家第三方基因检测公司进行基于二代测序的基因检测,但是结果引起了困惑。
Nature Genetics:基因突变与癌症
在《Nature Genetics》上,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描述了一种基因突变,这种突变会增加使用抗癌药物蒽环霉素治疗的儿童的心脏疾病的风险。
卫计委:高校中艾滋病传播 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
记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悉,近日卫计委发布《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其中显示,近年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
前列腺癌能闻出来?英慈善组织训九只嗅癌犬
如何尽早诊断癌症一直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英国慈善组织“医学嗅探犬”与米尔顿·凯恩斯医院一起训练了九只嗅癌犬,能够帮助辨别前列腺癌、肾癌和膀胱癌。
纳米生物技术可帮助快速诊断白血病 为挽救患者生
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科研人员最近利用纳米生物复合材料研制出一种新型电子设备,可以像测血糖一样快速诊断白血病,为挽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
BI进军第三代肺癌靶向治疗新药开发
勃林格殷格翰与韩美制药今日宣布了一项排他性许可合作协议,既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阳性肺癌治疗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药物HM61713的开发和全球商品化权利,但协议合作范围不包括韩国、中国大陆和香港。在此项协议条款约束下,韩美制药将获得首期付款5000万美元,并有权获得6800万美元的潜在阶段性付款,以及净销售额的按层级两位数提成。本协议遵循Hart-Scott-Rodino反垄断改进法案,美国以外国家的类似要求以及其它惯例成交条件。
CDC拨款230万用于开发抵御感染性疾病的新一
上周,美国CDC宣布他们将在2016财年上拨款230万美元用于支持新一代测序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开发,旨在帮助改善美国感染性疾病疫情爆发的快速先进的检测诊断。
统计学技术或可帮助理解肿瘤的组成及遗传学特性
近日,在美国西雅图举办的联合统计会议(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上,来自美国北岸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用于分析新一代测序数据的统计学方法,该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研究多种有机体的基因组,比如人类肿瘤等,其或可以帮助开发新型的个体化抗癌疗法。
英国医生研发新式电刺激设备可以治疗外周血管疾病
英国医生研发名为Geko的电动石膏设备可以帮助清理腿部阻塞的动脉和帮助难治性伤口痊愈。日前该设备正在进行试验。
中国首次发现一种治疗肾癌药能治老年痴呆症
运用多尺度、多精度理论计算策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国辉科研团队,联手大连理工大学杨永亮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治疗肾癌的药物帕唑帕尼,可以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
厦门大学Cell子刊发表癌症研究新发现
来自厦门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靶向TR3结合抑制Akt2活性可有效诱导癌细胞自噬性死亡。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30日的《Chemistry & Biology》杂志上。
王晓东院士、王洁教授PNAS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的研究人员证实,BMP-BMPR信号通路激活导致了EGFR突变肺鳞癌患者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7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Nature子刊:生物激光器“点亮”细胞,有望
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研发了一种生物激光器,可以植入细胞,让细胞内部发光,检测细胞结构和癌变细胞的病理变化。这项技术能应用于医疗领域,特别是破解癌细胞如何转移的机制。
细菌在“竞争压力”下可助人类发现新抗生素
荷兰莱顿大学科学家丹尼尔・罗真和吉勒斯・维茨尔近日研究发现,细菌在“竞争压力”下,会使用抗生素作为武器甚至会产生更多抗生素。这意味着细菌可以帮助人类发现新的抗生素。
如何推出结直肠癌患者基因检测?
由Mork和同事们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再次确认了基因咨询对诊断为结直肠癌年轻患者的价值。研究人员回顾了193例个体的病例,他们在35岁或更年轻时诊断为结直肠癌,而且在一个单中心进行了基因检测。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