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不可小觑!肠道菌群还能通过一氧化氮影
日本学者曾发现连续4周饮用氢水促进肠道内20多类细菌生长,肠道内部分短链脂肪酸含量增加,对胆固醇代谢和肝脏功能产生一定优化效应。大量研究也表明大多数胃肠道微生物存在代谢氢气的遗传基础。
聚焦ctDNA长度,提高“滴血验癌”灵敏度!
循环肿瘤DNA(ctDNA)在循环系统的数量往往远远超过血液中非癌症DNA的数量,特别是在肿瘤负荷低的癌症中,或在某些类型的癌症如胶质瘤和肾癌中其数量更是低至难以被准确探测。
华人学者携手David Liu课题组!首次用腺
遗传性I型酪胺酸血症(hereditarytyrosinemiatypeI,HT1)是一种肝脏遗传病,主要是由于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FAH)基因的一个A->G点突变导致(图2a)。HT1病人需要遵从严格的饮食要求和接受尼替西农(nitisinone, NTBC)的治疗。
NEJM:剑指乳腺癌最难治疗亚型!科学家发明新
乳腺癌已经成为老年女性,甚至年轻女性的主要“杀手”,而在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又是最难以治疗的一个亚类,知名歌手姚贝娜就因三阴性乳腺癌过世。三阴性乳腺癌由于缺乏三种常见的受体,其导致临床上难以使用常规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其主要依赖早期的手术治疗和放疗,但其临床效果一般,患者治愈率十分低。
Nature子刊:借助“细胞条形码”!追踪乳腺
乳腺癌一直是世界女性之痛,我国最新癌症数据统计显示,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红颜杀手名副其实了。不过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Ⅰ、Ⅱ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已经十分可观。
“基因魔剪”协助多能干细胞“突围”免疫排斥!|
一个是充满希望的“种子细胞”,一个是当今基因编辑领域的神兵利器“基因魔剪”,这两者结合,将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且听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娓娓道来.....
NEJM:1+1>2!PD-L1单抗联合阿西替
我们知道,大约20%-30%肾细胞癌(RCC)患者的病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和转移阶段,其5年生存率仅约为12%。尽管以舒尼替尼为代表的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治疗晚期RCC,但RCC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
Cancer Research:建立免疫监视系
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直至近年来以CTLA-4,PD-1通路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的成功,让免疫治疗在人类抗癌进程的春天里百花齐放,方兴未艾!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未来“治愈”癌症的希望。
周彩存教授团队新发现:PD-1抗癌药的得力助手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抗体是极具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中均有不俗表现,尤其是在肺癌领域更是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
Nature:科学家首次对人体免疫系统进行全面
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B淋巴细胞是抗体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其免疫活化进程在其质膜表面的B细胞受体(BCR)识别外来病原体抗原后快速启动。BCR在同一机体内多样性高达10^9~10^12,构成容量巨大的BCR库,对其进行测序似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近日,范德比尔特大
液体活检助力,无创快速反应癌症治疗进展!
液体活检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得在研究中展示了自己的价值,稍早前发布于CancerResearch由约翰霍普金斯的研究者们主导的两项临床研究成果,进一步佐证了液体活检技术的巨大潜力。
Nature子刊:开发靶向FZD/SMO抗癌药
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人体内最大的膜受体蛋白家族,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已经被证明是原癌基因信号的关键调控者,而GPCRs则是很好的药物靶点。但有研究证实F类GPCRs(FZD/SMO)具有结构保守性,其在受体激活后的结构变化始终难以盖棺定论,导致靶向FZD/SMO的抗癌药物研究停滞不前。
Nature子刊: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新基因组蓝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新发现了近2000种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细菌。他们对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重建了来自11850个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的92143个基因组,鉴定出2000种新的细菌物种。
Science:原来如此!药物副作用也和肠道微
医学的进步不断推动着新药的开发,给无数病患带来新的希望,然而,是药三分毒,药物毒副作用也一直是横亘在疾病与健康之间的巨大鸿沟,更是科学家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Nature:组织活检与3D技术两开花,揭秘癌
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因患胰腺癌病逝,享年56岁。在哀悼之余,胰腺癌也走入了大众的视野。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
华人学者开发新无创产前诊断技术!两大难题一并解
数据显示,除去孕早、中期的流产、胎死宫内以外,约3-5%的出生婴儿存在身体结构或智力缺陷。在所有围产期死亡中,先天性缺陷占20-25%,因此,产前诊断是最大限度免除先天性疾病的道路。
看舌苔真能看病?还能检测胰腺癌?
发现人体肿瘤常见的方法包括医生的体格检查、肿瘤标记物筛查以及CT等影像学检查,当然还包括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的“滴血验癌”。
Science:15万数据汇总!科学家绘制出人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造成人类DNA多样性的机制有两种:基因重组和新突变,或新的非遗传基因变异。
抗癌新机制,破坏生物钟阻止癌症发展!|《Sci
自从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发给发现“生物钟”机制的三位科学家时,关于生物钟的各种研究便铺天盖地地袭来。
Nature:错怪自噬行为了!原来它是重要抗癌
端粒和自噬相关机制的发现造就了2个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目前在这端粒和自噬两个看似并不相关的研究领域均趋于日渐成熟。随着自噬机制斩获诺奖,国内有关自噬的研究更是呈现井喷式的发展。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