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他汀变身抗癌“神药”!降脂抑癌两不误
世界范围内,一生因癌症而遭受痛苦的人占比将近1/3。在癌症中最为常见的突变基因就是p53,超过50%的肿瘤中都存在p53及其相关基因的突变和缺失。然而,面对p53突变我们至今束手无策,可准确靶向该突变的药物尚难寻踪迹。
Cell:癌症疫苗又一突破!新型单细胞测序技术
黑色素瘤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其扩散速度快,并且更偏爱男性。据《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2017年发表的癌症统计,黑色素瘤发病率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高约60%,死亡率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高出一倍以上。
儿童白血病2年内或将迎来“超级药物”!
在儿童高发的肿瘤类型中,儿童白血病的发病人数一直占所有儿童常见肿瘤的前列,由于这种恶性肿瘤与遗传因素具有很强关联性,因此其治疗方案一般需要采取较为特殊的方案,但其最终的治疗成功率仍然不能满足现状。
肠道菌群再显神功,竟可保护心脏!
近期,国际著名心血管杂志、美国心脏协会期刊《Circulation》发表一项研究,给高血压模型小鼠口服丙酸盐,可通过调节免疫、改善系统性炎症,减轻高血压造成的心血管损伤。而肠道菌群分解膳食纤维可以生成丙酸盐。
辅助化疗引起乳癌转移?救了乳腺却害了肺!|Na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先对患者进行化疗,抑制肿瘤生长,再进行手术切除病灶。也就是所谓的新辅助化疗,但在2017年,《科学》杂志报道发现新辅助化疗可能通过肿瘤转移微环境(TMEM)机制诱发乳腺癌转移,从此引发了人们新的思考
火疗,针灸等替代疗法会增加癌症死亡风险!
近日的权健事件,把中医火疗又一次推上了风口浪尖,中医俨然呈现出烈火烹油的态势。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患癌之后,第一反应便是去找中医,试图以一种相对缓和的方式治疗癌症,家中老人更是保健品的狂热爱好者。
Cell子刊:揭秘运动减肥真正机制,原来真正的
近日,一组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著名期刊《CellMetabolism》发表一篇重磅研究文章揭示了其中的奥秘:信号分子IL-6在脂质分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箭双雕!乳腺癌药物将肺癌组织缩小66.7%!
乳腺癌和肺癌这两种看似八杆子打不着的两种肿瘤或许在发病机制上有着不为人知的相似性。我们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乳腺癌中有一种类型是由于EGFR基因突变导致,但其实肺癌类型中也有一种具有相似的EGFR基因突变。
原来年纪大了,连血液中的游离DNA片段都会改变
我们知道,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类的面部会出现皱纹、身体功能下降。而来自布朗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NicolaNeretti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年纪大了,连血液中的DNA都会发生改变。这些漂浮在血液中的DNA片段称为Cell-free DNA,即cfDNA,他们与年龄和健康密切相关。
这两种降糖药竟是心血管疾病的帮凶!|JAMA子
2017年IDF糖尿病世界地图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5亿,其中2型糖尿病(T2D)患者占据大多数,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令人后背一凉。我国目前有1.2亿的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每年大约有100万糖尿病患者死亡,其中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血管病并发症,“降糖保心”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准则之一。
一针治癌!一日两文同登《Nature》,揭开癌
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18年一年,世界范围内新增了1810万病例癌症患者,死亡人数高达960万。不难想象,不远的将来,癌症将成为全球头号杀手,“谈癌色变”早非杞人忧天,尤其是一些死亡率极高、预后极差的“冷肿瘤”,更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
小心!这种降脂药竟会减少棕色脂肪!|Cell子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那么究竟如何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呢?除了饮食结构的改善以及增强运动水平,临床上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降压、降脂、降血糖以及双抗治疗。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降脂药物与脂肪的“战争”!
PNAS最新:单糖竟是肠道菌群紊乱真凶之一!
肠道菌群在维持机体健康稳态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肠道微生物是宿主与微生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和适应形成的,其稳态自然也与宿主提供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大量的研究表明饮食提供的营养素是肠道菌群生存和发挥功能的重要保障,但食物摄取对肠道菌群的作用仅限于提供营养源吗?
Nature:阿尔茨海默病惊现人际传播!老年痴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已高达3000万人,预计2050年将超过8000万人。随着诊断水平的提升,人寿命的延长,AD俨然成了一种“流行病”,而且至今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日益增长的AD患病数据令人不寒而栗,我们不得不怀疑除了技术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AD本身是否存在“传染性”?
王红阳院士团队重大突破:让肝癌细胞“改邪归正”
2018年神刊《CA》发布了今年全球肿瘤的流行趋势,其数据显示肝癌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之一,而在我国肝癌患者的数目更是处于“基数大,逐年升”的状态,这其中原发性肝细胞癌人数又占了绝大多数。
这种降压药竟可提高二甲双胍抗癌疗效!|Cell
诞生于60年前的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近十年来再次“枯木逢春”,其用途已然扩展到其它各个医学领域,妇产科(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消化科(非酒精性脂肪肝)、传染科(HIV相关代谢性疾病)、老年科(抗衰老)、心内科(心血管获益)等等
“网红”肠微不再可爱,竟通过影响红肉代谢增加心
长期以来,大量存在于红肉(如牛肉、羊肉等)里的左旋肉碱曾一度与胆碱和卵磷脂一起被认为属于营养成分,但最新发表在《EuropeanHeartJournal(欧洲心脏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与白肉或非肉类蛋白质来源的饮食相比。
Cell:癌症控制率75%!只需这两种药物联合
201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颁给了为免疫抗癌疗法做出巨大贡献的两位科学家——James P.Allison和Tasuku Honjo,以表彰他们发现PD-1和PD-L1的重要相互关系。随着PD-1和PD-L1研究发现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了在肿瘤领域的广泛应用。
PNAS:生物钟与癌症的联系!竟藏在你的肝里!
生物活动往往依照时间的变化(昼夜交替、四季变更等)进行,具有周期性的节律,这种规律被称为生物钟。生物钟掌控着我们每天生活的节奏:什么时候安然入睡,什么时候精神饱满地醒来。长期的生物钟紊乱可导致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而生物钟与癌症关系的争论更随着2017年诺贝尔奖的颁发日益尖锐。
黑科技来啦!纳米喷雾竟可抗癌!|Nature子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且深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开始向医用生物领域倾斜。纳米材料通过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很好的解决了一些困扰临床医生多年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将主要回顾2018年肿瘤领域内的两大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实例。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