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新型液体活检技术,检出率可提升一倍!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表示其开发了一种新型液体活检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出早期胰腺癌的肿瘤特异性DNA和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该研究对应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PNAS,名为"Combined circulating tumor DNA and protein biomarker-based liquid biopsy for the earlier detec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s。"
《Nature》、《Cell》共同揭秘:维生素
人体内维生素C(抗血酸盐)含量的高低可以通过对Tet2基因表达产生影响从而调节血液形成血液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Nature》:撸猫人士请注意!弓形虫还有三
近日,在线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 》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弓形虫感染与许多包括癫痫,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症等在内的脑部疾病关联密切,甚至与癌症相关。
吃深海鱼更健康!因为肠道菌喜欢它!
根据诺丁汉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的新研究:将ω-3作为具有大量纤维和益生菌食物的健康饮食的一部分可以改善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
惊!站着工作也不好?久站或使心脏病发病率翻倍!
日前,一项新研究表明,长期站立可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风险。是因为站立时间太长可能会导致腿部血液聚集,增加静脉压力和氧化应激反应,以上症状均可能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
喝咖啡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
你早上喝一杯咖啡可以帮助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但这可不是咖啡的功劳。 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咖啡里面一种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cafestol,这种活性物质可以促进小鼠的胰岛素的分泌,降低其空腹血糖水平并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吃夜宵会发胖?新研究告诉你:并不是这么回事!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食物摄取的时间和人进入生物睡眠节律(褪黑素为生物睡眠节律即生物夜的标志)与人的脂肪含量以及BMI指数有关,但是和你在实际的白天或是黑夜摄入的食物的量和成分无关。
Science发文力证熬夜使人发胖,都是肠道微
近日,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在线刊登了一项重量级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机体肠道微生物可以协同昼夜节律生物钟共同调节机体脂肪摄入和储存过程,该项研究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免疫研究所的Lora V. Hooper教授领导, Hooper教授长期致力于肠道微生物以及机体营养代谢之间的研究。
福音!这两种药联用,或可截断晚期黑色素瘤扩散!
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黑色素瘤研究所最近进行的两次国际药物试验的结果表明:这两种药物在三期患者中,成功的截断了黑色素瘤的传播!
PLOS:36万人研究!喝酒频率影响肥胖基因表
近期发表在PLOS上的一篇文章,分析了来自英国Biobank资源的362,496名参与者的基因数据,展现了基因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一些生活方式对基因表达的具体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Nature:20万人基因数据揭露长寿大秘密!
为了确定人类的基因组哪些会发生变化,研究人员们调用了英国和美国的大型遗传数据库的数据来进行基因突变的研究,以此来确定突变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流行度。
10秒完成癌症精准诊断!最新神器或颠覆肿瘤外科
近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强大的检测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识别癌组织,其效率比现有的技术要快10倍左右。这种称为MasSpec Pen的手持式仪器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准确确定手术中需要切割或保留的组织,有效改善治疗水平并降低癌症复发风险。
糖尿病和心脏病背后竟藏着同样的遗传变异
通过对25万人的基因组数据的深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家终于确定了能够同时导致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上升的重要基因变异。研究人员同时认为可以开发针对于这种特殊变异的药物同时帮助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预防与治疗。该研究对应的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Nature Genetics杂志。
致病病毒也可治病,寨卡病毒能杀死脑癌干细胞!
最新研究表明Zika病毒具有靶向击杀脑癌细胞的潜力。虽然这一研究结果着实鼓舞人心,但研究人员仍然认为在达成安全有效的治疗之前,该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失眠终结者:神奇的瞌睡基因!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在小鼠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神经元,这种神经元(Lhx6基因表达的神经元)作为中枢通过关闭唤醒神经元来促进睡眠。
热点背后——细胞和基因疗法或面临“第二个死亡之
然而似乎问题才刚刚开始,面向临床,业内人士表示细胞和基因疗法的商业化进程仍然面临着诸多重大挑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质疑:CRISPR是否能够修复人类胚胎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似乎又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在8月28日上线于bioRxiv.org预印服务器的一篇文章中,科学家声称使用基因组编辑技术成功清除了人类胚胎基因组中的致命突变。即便很多杰出干细胞科学家和遗传学家对这种突变的稳定性表现出了质疑(2),但该研究对人类严重遗传疾病的治疗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1),俄勒冈州健康科学中心生殖生物学家Shoukhrat Mitalipov则在几十个...
Nature:厉害了!科学家发现肠道菌「奇特语
人体微生物与人体细胞之间通过信号分子实现密切交流:如配体与膜结合型G蛋白耦联受体(GPCR)的相互作用。 为了了解这些“神秘”的配体,Rockefeller大学小分子基因编码研究室主任Sean Brady领导了Rockefeller大学和西奈山Icahn医学院的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具体内容于8月30日发表在Nature期刊,题为“Commensal Bacteria Make...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