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如何申请你的第一个国自然基金项目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60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Oncotarget:科学家鉴别出可促进乳腺癌发生转移的特殊靶向基因

1970-01-01

一种特殊的人类基因突变体或可使乳腺癌细胞变得更加具有攻击性,从而使得乳腺癌细胞不仅对化疗产生耐药,而且使得原发性肿瘤开始扩散;近日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名为AF1q的基因或可使得乳腺癌细胞变得更加具有侵略性,同时该基因或许也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靶点来帮助开发治疗乳腺癌的靶向性疗法。 人类机体的AF1q基因是在染色体异常时发现的,而且该基因被认为是白...

阻止癌症转移的新治疗靶点

1970-01-01

   六月十五日,来自瑞典乌普萨拉Ludwig癌症研究所、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和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ancer Research》发表一项重要研究。这项研究指出,激活素受体激酶(ALK) 1是阻断乳腺癌转移性散播的一个治疗性靶点。 本文通讯作者、隆德大学分子医学教授Kristian Pietras博士称,乳腺癌如果早期发现的话,预后效果还...

研究发现肥胖或增男性乳腺癌风险

2015-06-16

  尽管非常罕见,但男性确实也有患乳腺癌的风险。英国利兹大学1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说,越肥胖的男士,患上乳腺癌的风险越高。   和女性一样,男性同样有乳腺增生甚至最终患上乳腺癌的可能,发病原因也和女性相似,主要与内分泌失调、激素浓度不均衡有关。此前的研究显示,男性脂肪细胞含一种酶,能将雄性激素转化为雌性激素。男性体内脂肪越多,就有可能转...

PNAS:TLR4—乳腺癌中的“双面人”

1970-01-01

近日,来自美国德克萨斯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抑制免疫受体蛋白TLR4可能并不适用于治疗所有癌,TLR4在乳腺癌中既可促进癌细胞生长也可抑制癌细胞生长,而这种看似矛盾的作用则主要取决于TP53发生的突变类型。这项研究结果最近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NAS上。 TLR4有许多同家族成员,是参与许多免疫学途径的重要受体分子,之前许多研究证明TLR4是...

[专家视角]乳腺的乳头状肿瘤

1970-01-01

乳腺的乳头状肿瘤多属于乳腺导管内病变,常规的病理诊断将其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伴腺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内癌和/或导管内乳头状癌。对囊内乳头状癌和实性乳头状癌的分类,目前仍有争议,有研究者认为二者属于导管内乳头状癌的变异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性。本文就乳腺的乳头状肿瘤的诊断、分类概念的更新、...

ASCO:生活方式与乳腺癌预防

1970-01-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乳腺癌的发生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尤其以绝经后乳腺癌和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最为显著。那么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预防乳腺癌吗?有哪些证据? 要点 ● 超重、肥胖和体重增长均与绝经后乳腺癌相关,而饮酒和缺乏锻炼可以增加绝...

著名肿瘤专家:停止肿瘤扩散有新法

1970-01-01

   最近,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美国纽约Albert Einstein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触发因子,可使乳腺癌细胞扩散到肺部。他们发现,在乳腺癌小鼠中阻断这些信号,可大大降低肺部中存在的继发性肿瘤的数目。 研究人员介绍说,这一发现可能带来新的治疗方法,阻止乳腺癌的发展过程。大多数的乳腺癌死亡是由肿瘤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引起的。肺部通常是受影响的第...

科学家阐明阻断乳腺癌扩散的新机制

2015-06-09

  最近,来自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特殊“扳机”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扩散到肺部组织;研究者表示,阻断乳腺癌小鼠机体的特殊信号或许就可以减少肺部组织次级肿瘤的数量,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该研究或为开发阻断乳腺癌发展的新型疗法提供思路。   乳腺癌引发的大部分死亡都是因为癌细胞扩散到了机体的其它组织...

Oncogene:microRNA让乳腺癌化疗效果更好

1970-01-01

发生治疗抵抗是系统性癌症治疗的主要缺点。利用传统化疗方法治疗侵袭性三阴性乳腺癌会在很短时间内产生治疗抗性,但其中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oncogene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进展,对化疗方法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导致治疗抗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基因毒性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增加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miR...

[专家视角]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

1970-01-01

三阴性乳腺癌(TNBC)即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均阴性表达的乳腺癌,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临床病理类型,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 占全部乳腺癌的10%~20%。对于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由于缺乏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的机会,目前主要治疗方式仍是化疗,部分患者可选择抗血管生成...

FDA快速批准的治疗乳腺癌新药

1970-01-01

星期六有研究人员称,palbociclib,辉瑞公司一种新的靶点药物,可以对大多数常见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的病情发展产生抑制作用。临床3期实验被提前终止,因为结果已经十分清楚,这种药物与抗雌激素药物-Fulvestrant联合使用可以使肿瘤停留在检测期的时间翻倍。一种晚期乳腺癌患者为激素受体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阴性(HR+/HER2-),这类患者约占所有乳腺癌患者的四分之三。对...

制药巨头合力之下,抗乳腺癌药物2020年销售额或超200亿美元

1970-01-01

根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报告,抗乳腺癌品牌药物2014年销售额为130亿美元,预计2020年这个数字将上涨至200亿。该报告仅将FDA已批准的药物纳入考虑范围。2014年,所有抗乳腺癌药物销售额的70%来自罗氏,辉瑞明星药物Ibrance将成为主要增长点,于2020年贡献出24%的销售额。另外,诺华新型抗乳腺癌药物2020年全球...

北大尚永丰院士Cancer cell发表癌症研究新成果

1970-01-01

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GATA3功能丧失促进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发表在5月28日的《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尚永丰(Yongfeng Shang)院士以及天津医科大学的王艳(Yan Wa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尚永丰院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基因转录调控的表观遗传机制及性激素相...

制药巨头合力之下,抗乳腺癌药物2020年销售额或超200亿美元

1970-01-01

根据Bloomberg Intelligence报告,抗乳腺癌品牌药物2014年销售额为130亿美元,预计2020年这个数字将上涨至200亿。该报告仅将FDA已批准的药物纳入考虑范围。2014年,所有抗乳腺癌药物销售额的70%来自罗氏,辉瑞明星药物Ibrance将成为主要增长点,于2020年贡献出24%的销售额。另外,诺华新型抗乳腺癌药物2020年全球销售额或达到50亿美元。...

乳腺癌指南对比 | NCCN vs ESMO

1970-01-01

希腊雅典大学亚历山大医院Flora Zagouri等的报告比较了欧洲肿瘤学会(ESMO)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的乳腺癌指南,发现了二者本质上的一致性和一些分歧。研究者认为,大部分分歧在于“灰色地带”(正在开展研究以希望解决的问题)或者在于“当前无可争辩的知识的边缘地带”("borders of current indisputable knowledge,")...

乳腺癌个体化药物治疗十年回顾

1970-01-01

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最重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及对乳腺癌认识的逐渐深入,我们已经认识到乳腺癌并不是单一性疾病,而是由不同亚型组成的一大类疾病。近十年来,根据分子分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是一个极大的飞跃,甚至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十年发展历程 &e...

首部《中国晚期乳腺癌诊治专家共识》在京发布

1970-01-01

近日,《中国晚期乳腺癌诊治专家共识》(ABC-China,下简称“共识”)媒体发布会在北京召开。该版“共识”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编写,是针对晚期乳腺癌治疗的“首个”中国专家共识,填补了我国晚期乳腺癌诊疗共识的空白。 该“共识”是首次在中国晚期乳腺癌领域,通过专家组成员的讨论,在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制订出适合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诊治的规范和指南。该“...

Cell子刊:二胎妈妈更易哺乳孩子

1970-01-01

   报道:坊间传闻,二胎妈妈要比第一次生宝宝的妈妈更容易分泌乳汁,这是真的吗?一组来自冷泉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证明了这一点,并指出了其中的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5月13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乳腺能形成怀孕长期记忆,从而影响了其激素变化,这种记忆会贯穿生物机体整个生育年龄。 人体在怀孕期间会发生许多...

抑制乳腺癌转移的法宝

1970-01-01

   最近,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精雕细琢的纳米粒子与大自然一种有效的干扰物相结合,来阻止小鼠模型中三阴性乳腺癌的扩散。 目前,这种高侵袭性的肿瘤亚型难以管理,FDA也没有批准的靶向治疗。但是,最近在《Cancer Research》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使研究人员乐观的认为,他们握有颠覆三阴性乳腺癌“游戏规则”的法宝。 这...

为何30岁后怀孕/流产易患乳腺癌?

1970-01-01

   使妇女能够母乳喂养新生儿的基因和激素,也可能会导致乳腺癌,特别是当第一次怀孕是在30岁之后。 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发现,甲基转移酶DNMT1基因对于维持乳腺干细胞(使乳房能够在妊娠期间正常快速生长)以及肿瘤干细胞(可导致乳腺癌),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了解到,DNMT1基因在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中,也是高度表达的。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