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80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tem Cells:科学家揭开抑制肺癌干细胞活性的分子机制

2015-04-09

  肺癌是常见的第二大癌症,而且其也是引发患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估计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5.8万人死于肺癌;很多科学家们都认为靶向作用肺癌干细胞或许可以完全清除肺癌组织,而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Stem Cell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Moffitt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揭示了一种新型机制,其或许在肺癌干细胞的维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癌症干细胞是肿瘤中的一组细胞,其...

一个比抗生素滥用更严重的问题

2015-04-07

  前不久,美国白宫发布了一个对抗耐药性“超级细菌”的行动计划,宣布将在5年内减少50%的艰难梭菌感染,减少60%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减少至少50%的耐甲苄基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美国计划五年内完成抗"超级细菌"计划)。   今天,美国高盛公司资产管理部前主席奥尼尔又提出警告:中国到2050...

Science:干细胞维持“干”性的秘诀

2015-04-06

  Whitehe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干细胞在分裂的时候能够区分衰老和年轻的线粒体,并将它们不对称的分配给子细胞。继续保持“干”性的子细胞主要分到年轻的线粒体,而分化的子细胞主要分到衰老的线粒体。这项研究发表在本周的Science杂志上。   这种细胞内容物的不对称分配,可能是干细胞防止损伤累积的一种机制。“年轻线粒体是有好处的,”Whitehead研究所的David Sabatini说。...

NIPT假阳性风险:妊娠终止需谨慎

2015-04-02

  NIPT技术通过从孕妇外周血中分离胎儿游离DNA进而对胎儿所患有的诸如21三体综合征在内的多种染色体疾病进行检测与诊断。近年来一直被应用于母胎医学中并在高妊娠风险人群中得到了推广。   今天,三条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最近研究结果同时表示NIPT测试应谨慎用于包括高妊娠风险孕妇在内的全部孕妇。   在妊娠过程中,如果孕妇不寻求额外的医学诊断太确认胎儿的健康状况,那么NIPT的假阳性结果风...

Nature破解50年谜题:男女为何大不同?

2015-04-01

  性行为差异是在大脑发育过程中被编程,但人们却并不清楚这种情况确切是如何发生的。根据发表在3月30日《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在对雄性啮齿类动物性行为至关重要的一个大脑区域——视前区(POA)中,雌性表型是DNA甲基化抑制雄性相关基因的结果。   研究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Br...

发现先天性畸形的胎儿母亲,具有染色质破碎的现象

2015-03-29

  由乌得勒支大学Wigard Kloosterman领导的研究人员分析了三个儿童的基因组,这三个儿童都从他们目前那里获得了破碎后重组的基因组,之后研究人员对儿童和母亲的基因组进行了比较。该成果近日发表在了《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据报道,这些从不受影响的母亲处获得了不平衡的遗传重组的儿童,可能因为基因计量影响失衡,导致了...

为治愈癌症而奋斗,一次观察一个细胞

2015-03-27

  Striving for a Cancer Cure, One Cell at a Time   每个肿瘤细胞都是独特的。   众所周知,肿瘤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不但存在于不同癌症病人之间,也存在于病人个体内。这种异质性主要表现在肿瘤细胞复杂的克隆组成,以及各个克隆中所包含的不同基因突变。其中有些突...

Nat Bio:新单细胞mRNA测序揭示大脑皮层细胞发育的独特性

2015-03-27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新的单细胞分析方法研究大脑皮层细胞的独特性,识别不同细胞类型的数百个新型生物标志物,这一项成果将提高科学家们对于出现特化神经元亚型的理解。这种集中于单细胞基因活性的新方法,最终与其他单细胞技术(包括显微成像)相结合,可能会揭示脑部发育障碍的起源。相关文章发表于2014年8月3日的《Nature Biotechnology...

Blueprint计划IPO融资1亿美元 推进个性化癌症治疗

2015-03-26

  马萨诸塞州生物科技公司Blueprint Medicines日前宣布,公司将通过IPO(首次公开招股)融资1亿美元。公司表示,此次融资收益将用于推进其个性化癌症治疗方案,并继续打造新产品。   Blueprint Medicines目前尚未确定具体的发行数量和发行价格,只是称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交易代码为“BPM”。   Blue...

率性白求恩 谜一样的爱情

2015-03-26

  编者按:白求恩在中国人心中,是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地位极高。这位因毛泽东的一篇《纪念白求恩》而名垂千古的战地医生,其背后的情感生活鲜为人知。近日,加拿大籍作家披露了白求恩的别样恋情。   在加拿大生活了几十年,风闻过围绕着白求恩医生的不少逸闻趣事。这位中国人民心目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在他的故乡,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西方社会对白...

Development cell:应用CRISPR-Cas9实现斑马鱼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

2015-03-26

      近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 cell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利用基于CRISPR-Cas9技术开发的载体系统在斑马鱼上实现了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这对于以斑马鱼为主要研究工具的科学家们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斑马鱼具有养殖方便、繁殖周期短、产卵量大、胚胎体外受精、体外发育、胚体透明等特点,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和研究平台。利用...

Nature:治疗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疗法

2015-03-25

  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引发儿童及成年人的一种常见的白血病,当未成熟B细胞中的信号通路失调后就会引发该疾病;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治疗B-ALL的新型疗法,该研究或可改变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治疗白血病的临床疗法,其对于后期更多疗法的开发非常关键。   B细胞是一种可以产生抗体抵御...

科学家或开发出治疗肠癌的新型个体化疗法

2015-03-24

  发表在国际杂志Oncoimmun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肠道肿瘤的遗传改变和机体免疫系统对癌症反应的途径之间存在一定关联;这种肠道癌中的特定遗传缺陷或可诱发肿瘤位点的免疫反应,这就意味着增强免疫反应的疗法或许会给病人带来潜在的帮助。   寻找癌症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的事件往往非常...

卵巢癌药物奥拉帕尼或可治疗一系列遗传性基因缺失相关的癌症

2015-03-23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Oncotarget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伦敦癌症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一系列靶向作用携带BRCA乳腺癌基因突变的癌症先锋药物或可帮助抵御其它遗传缺陷类型的肿瘤;文章中研究者发现名为CLBC基因的错误或会导致癌细胞对PARP抑制药物表现比较敏感,而所有肿瘤中大约有2%携带有CLBC基因缺失。  ...

Neuron:基因改变如何造成家族性阿尔茨海默氏病

2015-03-23

  几十年来,早老突变是如何造成老年痴呆症的,一直不是十分清楚。早老是一种重要的酶-γ-分泌酶,其能够将淀粉样蛋白前体切割为两个蛋白片段,Abeta40和Abeta42。Abeta42在斑块中发现,这种蛋白在脑中的异常积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许多研究表明,早老蛋白-1图百年增加了γ-分泌酶的活性。研究者已经开发出了阻断γ-分泌的药物,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实验中迄今未能获得成功。   波士顿哈佛医...

柳叶刀:中国首批潜伏性结核临床数据发布 论证了结核检测的金标准

2015-03-23

已沿用100年的结核菌素皮试检测假阳性过高   发表于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的临床数据显示,已沿用一百多年的结核菌素皮试检测(tuberculin skin test,简称TST)过高估计了中国的潜伏性结核感染状况。在相关研究项目中,作用于相同受试者的凯杰公司QuantiFERON-TB Gold试剂盒(简称QFT)在结果...

GOTTCHA:性能卓越的宏基因组分析工具

2015-03-23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学逐渐成为了新的热门领域。宏基因组学主要是鉴定环境样本中的所有微生物,理解它们各自所起的作用。这类研究比一般的基因组分析更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帮助,因为宏基因组学研究的是不同基因组的混合物。   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本周的Nucleic Acids Research...

第二代测序技术(NGS)推动个性化肿瘤学发展

2015-03-23

  目前,肿瘤学已经上升到基因组分析的前沿,它可以被用于识别驱动突变和其他标记, 临床医生也可以借此设计疗法,监测病人的反应,而突变和标记可以通过NGS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一个生成gigabases数据的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显现出来。   何为NGS?它面临着哪些问题?   NGS已经成...

复旦大学遗传与发育协同创新中心在神经退行性遗传疾病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2015-03-20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重要的遗传疾病,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特定神经元不正常死亡萎缩,导致神经功能严重缺陷,认知或运动功能障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由于遗传图景清晰,是此类疾病重要的模式疾病。目前此类疾病,包括亨廷顿病,没有任何根本性治疗的方法。   围绕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两个关键的科学问题:第一、如何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第二、为何此类疾病的...

女性更容易得老年痴呆?

2015-03-17

  最简单的答案就是或许女性的大脑年龄比男性大。   南加州大学药理和制药科学教授Roberta Diaz Brinton说:“我们研究不同年龄段男性和女性患病的风险后发现,男性在65岁左右时患病的风险增加,而女性在70岁左右患病风险将增加。”   人们对于女性更容易患上阿尔茨海默症有一个共同的认知,认为女性比男性活的久,所以她们就有更多的机会患病。但Brinton说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