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53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孟刚教授|MSI检测双重金标准:“PCR+毛细管电泳”和“2B3D位点”

2020-09-11

  本次访谈有幸邀请到安徽省医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孟刚教授从病理科医生的角度去解读MSI检测平台的方法评价和选择建议。   孟刚 教授   安徽省医学会病理分会主任委员   安徽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主任,《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中...

【精华回顾】关明教授分享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2020-08-11

  关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委分享主题:甲状腺癌的分子诊断研究进展   主要分享内容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甲状腺癌介绍,   第二...

《转》访上海肺科医院吴凤英教授:检测助力临床决策,延长肺癌患者生存

2020-07-26

  近年来,靶向、免疫疗法的问世让肺癌治疗手段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望让“不治之症”转变为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肿瘤免疫治疗正在颠覆对晚期肺癌治疗的认识,晚期肺癌患者5年的生存率从化疗时代的5%,“连升三级“,达到15%,这是里程碑式的变化。那么,肺癌专家如何看肺癌?上海肺科医院吴凤英教授接受了转化医学网的采访,为大家科普了肺癌的治疗现状及方法,还集中于免疫治疗及...

《转》访嘉会国际医院朱秀轩教授:IMbrave150的成功,为肝癌免疫治疗打开了一扇“天窗”

2020-07-14

  近日,IMbrave150 研究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让我们看到了免疫联合治疗方案能够在肝癌实现成功。本研究的重要作者,上海嘉会国际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哈佛大学医学院朱秀轩(Andrew X. Zhu)教授受邀与转化医学网记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朱教授表示肝癌免疫治疗进入突破性的进展阶段,其中 IMbrave150研究对于肝癌治疗意义尤为重大,有望改变肝癌患者一线治...

《转》访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武多娇教授:单细胞测序技术为免疫代谢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0-07-12

  7月9日,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沙龙在张江·中国药谷生物医药创新交流中心举办,会议围绕“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这一主题开展,吸引了80多位单细胞测序相关的专家、企业家和从业者参与,会场座无虚席。全程气氛火热,大会随着学术论坛的顺利展开圆满结束。大会结束后,我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医学研究院——武多娇教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请她来为大家介绍关于免疫代谢相关研究及单细胞测序的应用发展。武教授在采...

【精华回顾】郑利民教授分享肝癌组织PD-L1的表达、调控与临床意义

2020-06-28

          郑利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荷兰Leiden大学博士,1999年被瑞典国家研究院聘为助理教授。2002年回国,先后获国家杰青和教育部...

【精华回顾】王素霞教授分享电子显微镜在临床疾病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

2020-06-13

          王素霞 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电镜室和超微病理中心主任   专业方向:肾脏病理和超微病理;国际肾脏病理学会(RPS)委员;中华肾脏病杂志编委;中华病理学杂志、Nephrology, Plo...

【精华回顾】刘天罡教授分享天然产物智能制造与创新发现

2020-06-11

   刘天罡 教授   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   专注在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向,致力于天然产物合成机制的解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微生物药物和化学品营养品的创新和高效制造,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湖北十大科技事件及2019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发表《PNAS》、《JACS》、《Metabolic Engineering》、《Angew Chem》等50...

【精华回顾】王向东教授分享临床脂质组学在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2020-05-31

   王向东 特聘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临床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在人体的基本代谢中,表型有很多种,有蛋白也有RNA。同时,也有脂质代谢的产物。为什么要选临床脂质作用作为研究方向呢?王教授考虑了四个因素:最接近表型的指标、最直观地反映健康...

【精华回顾】李涛教授分享肝胆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

2020-05-21

李 涛 教授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胆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 • 山东省医学会理事 •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委员会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 ...

【精华回顾】张春明教授分享计算医学助力肿瘤精准诊疗实践

2020-05-17

张春明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主要分享内容分两方面: 1.    计算医学的背景及内涵 2.    计算医学助力肿瘤精准的实践 计算医学的背景 人类面临着复杂疾病的威胁 ...

【精华回顾】应建明教授分享二代测序用于肿瘤精准诊疗的临床应用实践

2020-05-16

应建明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病理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临床意义重大  ALEX: 研究者评估的PFS 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接受抗ALK治疗,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达34.8个月 法国318例接受克唑替尼治疗患者OS ...

【精华回顾】雷玲教授分享全外显子技术在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

2020-05-15

         雷玲教授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   产前遗传学的诊断技术发展   ·大约3%的胎儿会超声显示出结构异常,从单个轻微缺陷到致命的严重多系统异常       ...

【精华回顾】胡婷教授分享比较基因组杂交微阵列芯片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2020-05-14

  胡婷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背景介绍   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   从细胞遗传学到分子(细胞)遗传学   常见染色体三体(T21/18/13)—— FISH、QF-PCR、MLPA ...

【精华回顾】蔡光伟教授分享染色体芯片vsNIPT在高危妊娠中的应用

2020-05-13

蔡光伟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学系副教授 分享内容主要分四部分: 首先,复习了染色体结构异常(CNVs),介绍了拷贝数变异相关的疾病。 第二,基因芯片CMA和NIPT(NGS)检测方法。 第三,CMA和NIPT在高危妊娠临床应用与思考。 最后,进行相关的案例分享。 ...

【大咖观点】瑞金医院瞿介明教授:新冠诊断是一个综合临床思辨的过程

2020-02-11

  最近,应该用CT检查代替核酸检测来诊断新冠状病毒肺炎的争议引起业内广泛关注,对此,我们专访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瞿介明教授。   新冠诊断是一个综合临床思辨的过程   首先,新冠肺炎的诊断是一个临床综合思辨的过程,即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然后是影像学,无论是...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宋元林教授团队为基层医生答疑解惑

2020-01-30

  此次疫情爆发以来,为了帮助广大基层医生更好地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问题,《中国医学论坛报》收集了基层医生在临床诊疗中遇到的问题,邀请专家进行解答。继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科施毅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进行解答后,我们又收到了更多来自全国各地基层医生的问题。   本次继续邀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宋元林教授团队为大家答疑解惑。提问医生地区分...

《转》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李博安教授:详解细胞应激生物学和肿瘤代谢

2020-01-13

李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您所在的单位是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否为大家介绍一下细胞应激对于疾病主要有哪些作用?实验室目前的重点工作是什么? 李教授:首先谈一下什么是细胞应激,所谓细胞应激是指细胞在处于不利环境和遇到有害刺激时所产生的防御或者适应性反应。这种作用是在进化中逐渐形成,应激导致的选择性压力有益于物种的进化。然而当有害刺激超出细胞的应对能...

【快讯】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揭晓,王辰院士、张亭栋教授等获奖

2019-09-17

  9月17日,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终审会议在北京欧美同学会召开,评委对2019年吴阶平医学奖候选人的推荐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和广泛讨论。   秉持科学严谨、公平公正的原则,各评委经过无记名投票,将2019年度吴阶平医学奖授予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家张亭栋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教授,以表彰他们在各自学科领域临床与...

《转》访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捷教授:影像组学新技术和光学多模融合分子影像

2019-09-16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本次我们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主任——田捷教授,为我们带来分子影像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聆听大咖观点!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与田教授约好电话访谈,八点整电话铃声响起,接起电话,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