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28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难受!高脂饮食不仅加速糖尿病,更会促进前列腺癌转移!
我们知道,前列腺癌是出了名的“懒惰”,因为其生长缓慢,而且自我供给。但我们不能因为它“懒”就将其忽视,因为对相当多的男性患者来说,前列腺癌一旦转移,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近日,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BIDMC)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利用小鼠模型,揭示了影响前列腺癌转移的遗传机制,并指出西方的高脂饮食是影响前列腺癌转移的关键环境因素。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以《An aberrant ...
重磅!首次证实PD-1联合化疗可改善肺癌总生存期!
2018年1月16日,默沙东公司宣布,关键3期的KEYNOTE-189试验研究的KEYTRUDA®(派姆单抗),抗PD -1治疗联合培美曲塞(Alimta®)和顺铂或卡铂用于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根据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进行的中期分析,KEYTRUDA联合培美曲塞加铂化疗治疗比单独使用培美曲塞加铂化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OS ...
华人科学家发现维生素C新功效:可优先杀死肝癌干细胞!
中国的神药很多,在最近打击神药的浪潮中,很多神药都被打下了“神坛。”“神药”成了一个讽刺的代名词,然而在我们的日常医疗中,确实存在着四大神药,也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过这四大神药的名字——阿司匹林、二甲双胍、反应停和维生素C(排名不分先后)。阿司匹林最近在癌症领域风生水起,同被挂上神药称号的维生素C同样不甘人后。最近,来自中国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王红阳院士的研究团队就为大家带来了维...
Aspyrian头颈癌全球首创新药RM-1929获快速通道认定
基于光免疫疗法(PIT)平台、专注于癌症靶向精准治疗的Aspyrian Therapeutics生物技术公司1月16日公布,美国FDA已授予公司全球首创(first-in-class)精准治疗候选药物RM-1929用于2线疗法失败的头颈部复发性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治疗的快速通道认定。 RM-1929是一款使用IRDye 700DX作为光敏剂的cetuxima...
《Lancet》重磅!BRCA突变并不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双乳切除未必真的获益!
肿瘤基因检测领域近些年来成了红花,无数资本逐利。朱莉在13年检查出BRCA1基因缺陷,这意味着她在80岁前有87%和50%的几率罹患乳癌和卵巢癌,同时其母亲就曾被查出患有乳癌,并最终死于卵巢癌,因此朱莉大胆的采取了乳腺切除手术。 而在最近发表的《The Lancet Oncology》上面,一篇名为“Germline BRCA mutation and outcome in yo...
《Cell》子刊证实!食物中异雌激素会降低乳腺癌治疗效果!
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科学家发现,在许多食物中发现的两种雌激素模拟化合物似乎有力地逆转了palbociclib /来曲唑(一种常用药物组合)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最近发表在《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暴露于被称为异雌激素的化合物可能会着降低抗雌激素治疗癌症的有效性。 TSRI斯克里普斯代谢组学研究中心资深作家兼高级主管Ga...
吸烟仅仅引发肺癌?大错特错!
肝癌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紧挨肺癌,位居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 中国是肝癌大国,更是谈肝色变,而超过90%的肝癌都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性肝病(AILD)、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和血色素沉着病等有关。 酒精与肝癌的关系更是不言而喻,许多研究与国际机构都已证实酒精会增加患肝癌的风险。但是吸烟也与肝癌有关吗?...
重磅来袭!结直肠癌临床基因组新突破!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是一个很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它是世界范围内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年轻患者中常发生转移的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然而,mCRC可以表现出从可治愈的寡聚转移疾到迅速发展的致命性病变一系列的临床表现。 这项研究的目标是定义转移性肿瘤的基因组谱,并确定预后和预测靶向标志物。 此外,通过分析临床环境中的mCRC,研究人员旨在评估基因组分析为临床提供可行治疗信息的概率...
饮食控癌真的可行!坚持地中海饮食可降低前列腺癌发病率!
我们经常看到网络上有个抗癌食物汇总,声称吃某种食物有利于抗癌,然而这些信息大多得不到研究证实。 但是饮食确实和癌症有着某种联系。最近兴起的地中海饮食——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被称为健康的饮食模式,是否会降低PC的发病风险呢? 近日,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国家流行病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The Journal of Urology》上以《Medite...
《Nature》、《Science》又两篇!肠道菌群助力绿色蔬菜抗癌!
当人们注意到肠道中的小家伙们——肠道菌群的时候,又在不经意间找到了一个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肠道菌群和人类的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以往我们不知道身体调节机制也在肠道菌群的研究中不断被揭开。 而在近日,又是两篇肠道菌群的文章发表在顶级期刊上面。 《Science》:肠道菌群——使坏的真菌!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免疫系统、肠...
开创历史:《科学》杂志五篇雄文坐实,最有望攻克癌症的免疫疗法行不行,竟然还要看肠道微生物的“脸色”
其实,这已经是《科学》杂志发表的第五篇肠道微生物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文章。这五篇重磅连起来,几乎可以说是坐实了人类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免疫疗法,患者响不响应,效果怎么样,还要看肠道微生物的“脸色”。 其实并不是肠道微生物这两年变活跃了,只是科学家们这几年终于发现了肠道微生物的秘密,比如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与糖尿病、与帕金森病、与炎症性肠病、与自闭症……竟然都有着密不可分...
《Nature》重磅!这次,饿死癌细胞,真的有希望!
这些年来,饿死癌细胞的言论在网上不断流传。包括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胡汛发表在国际生物和医学领域权威杂志《elife》上利用小苏打治疗癌症,以及清华大学颜宁团队在《Nature》上面发表的一篇文章了解清楚GLUT1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机理,在后续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被不少媒体以“饿死癌细胞”为题迅速引起热议。 然而随着后续事件的进展,人们发现饿死癌细胞并不是如此简单的事情。癌细胞比正...
重磅!首次确认HER2驱动型乳腺癌与该雌激素受体结合蛋白有关!
加州大学(UC)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雌激素受体结合蛋白MED1是HER2驱动型乳腺癌的重要介质,并将其确定为潜在的治疗靶点。该研究结果以《HER2-driven Breast Tumorigenesis Relies upon Interactions of the Estrogen Receptor with Coactivator MED1》为题发表在1月8日的《Cancer Rese...
颠覆认知!儿童最常见软组织癌起源被确定!我们错了N多年......
这项由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肿瘤科的Mark Hatley博士领导的研究于1月8日在《Cancer Cell》上以《Hedgehog Pathway Drives Fusion-Negative Rhabdomyosarcoma Initiated From Non-myogenic Endothelial Progenitors》为题发表。 Hatley说:“目前,我...
“有反骨”竟然是真的!癌症耐药性竟是骨细胞介导产生!
骨转移在晚期乳腺癌中很常见,并引起明显的并发症,如骨内疼痛,骨折,高钙血症,神经压迫综合征和肌肉无力。 一旦肿瘤转移到骨内,肿瘤组织将对化疗产生耐药性且预后不良。这种耐药性的原因尚不清楚。 近年来,在了解骨转移的病理生理学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独特的肿瘤 - 骨微环境中,癌细胞通过以下途径启动前馈循环:破坏正常的骨重建以促进肿瘤进展。 具体而言,肿瘤细胞产生溶骨性因...
美国癌症最新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大数据揭示健康的秘密。昨天的推送——中国126万例癌症死亡本可避免!最新本土大数据出炉!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到中国癌症患者背上的三座大山:肺癌、肝癌和胃癌。这些癌种轻松了夺去中国百万人的性命,让无数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 然而不幸中的大幸是,这三种癌症都可以通过预防来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病率。而美国最新的癌症报告中也为广大中国癌症患者指出了明路:癌症可预防。 中美癌症第一杀手—...
揭秘进展性胃癌的决定性分子!
一项近期发表的名为“Genomic and Epigenomic Profiling of High-Risk Intestinal Metaplasia Reveals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Progression to Gastric Cancer.”的研究招募了148名无癌症患者,在为期10年的前瞻性研究中,对这其中的138名IMs(epi)基因组进行了分...
重磅!《Nature》子刊揭首个癌细胞控制蛋白影响昼夜节律!
人类的正常细胞遵循着良好的昼夜节律。然而肿瘤细胞是恶性的,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增殖和分化来不断壮大自己,而要做到这一点,肿瘤细胞就需要打破原有的生物节律。 在近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Hollings癌症中心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会利用未折叠的蛋白质(UBP)反应来改变昼夜节律,从而促进更多的肿瘤生长。 这篇文章最近发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 ...
重磅!癌症治疗也能用“鸡尾酒疗法?”纳米分子来助力!
胰管腺癌(PDAC)的特异性表明,如果想要成功的治疗需要同时靶向多个基因。而近日,来自特拉维夫大学(TAU)、Chaim Sheba医学中心和马里兰大学的研究团队阐明了致癌基因与一种致癌抑制基因microRNA(miRNA)的负相关关系,并表明可以通过对RNA干扰的治疗策略来实现同时靶向多个基因,从而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 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这种乳腺癌和其他癌症提供一种新的治...
3篇《Science》、1篇《Nature》,肠道菌群近期4篇连发,癌症、测序都相关!
今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出炉,肠道菌群再次荣登封面。在本期《科学》杂志中,三篇肠道菌群相关的重磅研究同期发表。同时,1月3日的《Nature》也发表了肠道菌群在结肠炎治疗中的作用的相关文章。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这段时间肠道菌群都“干”了什么。 1.Science:《Gut microbiome modulates response to a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