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15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顶级期刊JAMA!美国癌症研究所NCI发现避孕药竟能大幅降低女性癌症发病率!

2018-05-28

引言 近日,权威医学顶级期刊《JAMA Oncology》发表一篇超过十万人、长达15年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服用避孕药可以有效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两种癌症的发生率。 在中国谈避孕药往往会让人感觉不好开口,大多数人恐怕会感觉有那么一点点羞涩!一方面是我国隐晦的性文化所致,另一方面,避孕药往往对女性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伤害身体。 ...

Dev Cell | 杨辉组报道新型高效精确的基因靶向整合策略,或将极大促进人类胚胎发育以及疾病突变修复研究

2018-05-22

CRISPR / Cas9介导的新型DNA编辑工具为构建小鼠动物模型以及疾病突变的靶向修复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然而,通过传统的同源重组(HR)方式进行靶向整合的效率一般比较低【1】,极大地限制了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杨辉博士自回国在中科院神经所建立实验室以来,主要从事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优化以及应用,最近几年发表了多项重要的工作,详见BioArt此...

国家纳米中心在CRISPR纳米递送研究中取得进展

2018-05-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蒋兴宇、郑文富带领的课题组发表了非病毒纳米载体递送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发了一系列非病毒的纳米载体,这些非病毒纳米载体可以高效递送CRISPR/Cas9系统到体内,为拓展这一强大基因编辑技术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应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Thermo-triggered release of CRISPR-Cas9 syste...

经5年攻关,朱健康研究组在CRISPR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在CRISPR掀起一场革命(附2018年朱健康研究组发表的所有的文章)

2018-05-21

iNature:2018年5月17日,朱健康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CRISPR/Cas9-mediated gene targeting in Arabidopsis using sequential transforma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拟南芥中基因靶向的连续转化-精确基因靶向方法。使用来自卵细胞和早期胚胎特异性DD...

多吃核桃好!临床研究证实,吃核桃可改善肠道微生物,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和次级胆汁酸水平 | 临床大发现

2018-05-18

“一个屋子住四人,四扇窗户四扇门,不敲不打不相识,敲敲打打出了门”。没错,这个说的就是核桃。作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坚果”之一,核桃丰富的营养价值也被冠以“超级食物”的美称。 关于核桃的谜语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个猜谜语的游戏 实际上关于核桃的种种益处,我们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例如之前的心血管顶级期刊:吃坚果,活得长!21万人20年随访研究证实,...

经5年攻关,朱健康研究组在CRISPR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将在CRISPR掀起一场革命(附2018年朱健康研究组发表的所有的文章)

2018-05-18

iNature:2018年5月17日,朱健康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CRISPR/Cas9-mediated gene targeting in Arabidopsis using sequential transforma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报道了拟南芥中基因靶向的连续转化-精确基因靶向方法。使用来自卵细胞和早期胚胎特异性DD...

《柳叶刀》超100万人研究!首度揭秘血压控制不良的真相!

2018-05-18

点击上方“转化医学网”订阅我们! 干货 | 靠谱 | 实用 众所周知,血压升高是导致各种疾病死亡率最大的促成因素。每年约导致10 500万人死亡。该数值目前还在持续攀升中。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高血压患者引起足够重视。为了提高人们对血压重要性的认识,并作为全球高血压日的延伸,研究人员启动了五月计量月(MMM)。近日,《柳叶刀》大篇...

重磅消息|2018年前沿基因组研究学术分享讨论会即将在福州拉开大幕

2018-05-17

一个精准的参考基因组是深入进行物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组辅助性状选择育种、动植物基因编辑等研究的基础。因此高效的基因组组装技术将为研究者提供极大的便利。为给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安诺优达将携手基因组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一起举办基因组学研究的研讨会。届时将围绕“前沿基因组研究策略”、“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及“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在基因组研究领域的...

零距离与顶尖学者探究生物医药行业前沿发展,5项专题聚焦癌症最新研究及转化

2018-05-16

2018首届国际癌症大会 暨第三届国际癌症代谢与治疗大会 大会时间:2018年10月12-14日 大会地点:中国  上海 2018首届国际癌症大会暨第三届国际癌症代谢与治疗大会(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anc...

参会提醒 | 液体活检研究最新前沿 从定性到定量:cfDNA assay在转移性乳腺癌中的应用

2018-05-16

相对于传统组织活检,液体活检具有无创、取材容易、实时监测、易重复性、均化异质性的优势,用于早期筛查、辅助诊断、治疗决策、用药指导和术后监测。 液体活检的出现为肿瘤精准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液体活检的研究也面临了种种挑战——样本浓度低,需要高灵敏度的检测平台,是否能涵盖所有和靶向治疗研究相关的所有突变类型,成本是否可控,是否有检测标准等等。 C...

重磅消息|2018年前沿基因组研究学术分享讨论会即将在福州拉开大幕

2018-05-16

一个精准的参考基因组是深入进行物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组辅助性状选择育种、动植物基因编辑等研究的基础。因此高效的基因组组装技术将为研究者提供极大的便利。为给基因组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安诺优达将携手基因组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一起举办基因组学研究的研讨会。届时将围绕“前沿基因组研究策略”、“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及“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在基因组研究领域的应用”等多个主...

癌症为什么会转移?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

2018-05-11

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癌症发生转移。据估计,癌症转移导致了80%以上的癌症相关死亡。因此,研究并治疗癌症转移非常重要。那么癌症是如何发生转移,何时发生转移的呢?这似乎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南通细胞健康管理中心通过收集整理在此为大家带来了癌症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分享给大家。 【1】Cancer Res:代谢酶参与乳腺癌转移 或可成为提高治疗效果的新靶点 DOI: 10.115...

关注罕见病,中国好声音:中国TSC-RAML临床研究和证据的突破

2018-05-10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多发良性肿瘤为特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可见于80%以上的患者中,是成人TSC相关性死亡的首要原因。今年3月,由蔡燚医生作为第一作者,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张玉石教授为通信作者的研究团队完成的一项评价依维莫司在中国TSC-RAML患者中转归的2年结果发表在国际期刊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1728】管中窥豹--从keynote-189和IMpower-150研究看PD-1/PD-L1 抗体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未来

2018-05-10

从2014年9月PD-1抗体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首次在美国上市以来,共有2种PD-1抗体和3种PD-L1抗体被FDA批准,获得的适应证包括皮肤黑色素瘤、头颈部鳞癌、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dMMR的实体瘤、肾癌、尿路上皮癌、典型霍奇金淋巴瘤、Merkel细胞癌等。长期随访结果证明PD-1抗体使晚期肿瘤患者长期生存。寻找机会接受PD-1/PD-L1抗体,...

癌症为什么会转移?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

2018-05-10

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癌症发生转移。据估计,癌症转移导致了80%以上的癌症相关死亡。因此,研究并治疗癌症转移非常重要。那么癌症是如何发生转移,何时发生转移的呢?这似乎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南通细胞健康管理中心通过收集整理在此为大家带来了癌症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分享给大家。 【1】Cancer Res:代谢酶参与乳腺癌转移 或可成为提高治疗效果的新靶点 DOI: 10.115...

必读!逾20万研究表明:“神药”阿司匹林会大大增加黑色素瘤风险!

2018-05-09

以往的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胃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风险。但近日,一项新的研究结果颠覆了我们的认知,阿司匹林竟会大大增加男性黑色素瘤的风险。 众所周知,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对于发热,关节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都有奇效。甚至载誉满满,一度被奉为“神药”。2005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一半65岁以上的人每天...

好消息!研究发现阻断单基因可预防肥胖小鼠的肥胖!

2018-05-09

最近《GEN News Highlights》上一篇名为“Blocking Single Gene Prevents Obesity in Fat-Fed Mice”的文章发现了脂肪组织中一种称为烟酰胺磷酸核糖基转移酶(NAMPT)的单一酶,有望从基因上阻止动物变胖。 人类的身体已经进化了数百万年,能以非常高效的方式将过剩的...

挑战权威还是偏离主流?颠覆性研究或将证明神经信号是机械波

2018-05-07

就职于哥本哈根尼尔斯·玻尔研究所(Niels Bohr Institute)的托马斯·亨伯格(Thomas Heimburg),是一位研究量子力学和生物物理的物理学家。然而,他却希望推翻很多神经科学教科书上的内容。在亨伯格看来,神经元之间通过类似于声波的机械波通信,而电脉冲只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假如亨伯格的理论得到证实,那将从根本上改写生物学。《环球科学》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为我们讲述了这项...

深度解析:艾滋病疫苗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

2018-05-07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感染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 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以至全身衰竭而死亡。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

【听周报】FDA批准首个侵袭性甲状腺癌疗法,14万中国人基因大数据研究成果发表

2018-05-07

导读: ①科研:减缓视网膜变性疗法、靶向治疗或治愈早衰病、红外线扫描辅助乳腺癌诊断;②政策: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成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于济南启动、美国启动全民健康研究;③产业:BMS 携手 Flatiron Health、Cellectis 与哈佛合作、诺华制药携手美年健康、Foundation Medicine Q1收入 $ 52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