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97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精准医学科研项目逐步落地 推动仪器设备国产化
随着我国精准医学科研项目的逐步落地,现代医学正在向精准医学方向阔步前行。有关部委、企业和院所已在基因测序仪、质谱仪、分子影像等精准医学核心设备上做出部署、展开攻关,加强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以期填补核心设备国产化的空白,掌握上游自主权。 精准医学是应用现代遗传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结合患者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实现精准的...
“大数据+基因测序”使得精准治癌正在成为现实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将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到2035年,将可能达到2400万人,20年时间将增加近五成。我国癌症发病率接近世界水平,癌症形势如此严峻,国内外有无最新的治疗进展?记者日前(12日)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召开的第二届肿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新闻见面会上获悉,8月19日,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第二届肿瘤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将在津召开,来自美...
精准医疗医学研究的矛盾,不精确性已对医疗构成威胁
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实施“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PMI)。PMI致力让所有人获得个性化医疗服务,即“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以正确的治疗”,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精确医疗定义如下:“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及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新型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2016年,美国FDA投资2.15亿美元并招募1...
2016全球精准医疗(中国)峰会
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已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已突破600亿美元,2015-2020年期间增速可达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至4倍。新一代基因测序、基因芯片、IVD体外诊断、液体活检、靶点单抗药物、细胞免疫治疗、大数据等技术日新月异。政策环境的利好、资本市场的青睐、医疗科技的创新为精准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在此背景下,...
精准医学政策的“铿锵进行时”
伴随对基因测序、精准医学认识的不断加深,从“十三五”规划纲要到有关部门政策部署,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促进精准医学发展的步伐,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盘点。 2014年3月,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发布通知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试点,明确试点的项目包括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等。 2014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经审查,批准了BGISEQ-1000基因...
怎样来算“精准医学”这笔账
“无创产前检测现在的市场价格一般在2000多元,有的地方已经降到1000多元,但即使价格在3000元左右,从总体上算经济账,都值!要知道,用卫生经济学方法计算,一个‘唐娃娃’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达上百万元之巨!” 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建议尽快在全国广泛开展假阳性率低、漏检可能性极小的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通量测序无创产前检测,替代目前全国常规开展的假阳性率和漏...
全球首例MALBAC-PGD阻断多囊肾健康宝宝诞生上海 基因诊断、精准医疗将助力千万家庭喜获健康新生命
2016年8月3日,阵雨过后蝉鸣阵阵,这个普通的夏日对于张女士夫妇来说却终生难忘。经过一年漫长的等待,他们的健康宝宝出生了,这个多囊肾家庭终于迎来了曙光。看着可爱的宝宝,夫妇俩回想起去年夏天来长征医院的就诊经历,一幕幕情景历历在目。 笼罩多囊肾家庭的乌云 长征医院肾内科梅主任介绍:“多囊肾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肾脏会陆续长出大大小小的囊肿,可达40...
Cell子刊:精准癌症治疗之合成致死
所谓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是指两个非致死基因同时失活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如果发现肿瘤中存在特定基因失活,那么用药物抑制它的合成致死搭档,就可以特异性的杀死癌细胞,不危害健康细胞。这样的策略有望实现更有效毒性更低的个性化癌症治疗,是抗癌药物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合成致死寄予了厚望,但它...
迈进精准医学时代,还需跨过多道坎——精准医学焦点问题透视
通过基因检测等技术找“准”病因,给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品和疗法,从而节约费用,提升疗效——精准医学,正将医疗健康事业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然而新华社记者近日在调研时发现,我国要真正迈入精准医学时代,还需要越过三道坎。 检测不准,就谈不上精准 精准医学的最关键一步:精准评估风险、精准诊断病情。 “病人已经显露出的症状如同水面上的冰山,据此要认识整个冰山,往往...
第33期E-Town Bio论坛活动 | 第一届京津冀肿瘤精准医疗论坛通知
据统计,2015年中国约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相当于平均每天12000人新患癌症、7500人死于癌症。约22%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出现在中国,27%的癌症死亡病例在中国。我国的肿瘤防治形式严峻,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 2016年3月5日,精准医疗(基因组学)入选我国“十三五”100个重大项目。3月8日,科技部公布了“精准医学国家指南”,...
“精准医学让选择变得如此简单!”——走进医院“探”精准
在国家卫计委、科技部等部委推荐下,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发现,在一些临床医院,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精准医学已经悄悄生长…… 加快应用:“避免更多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出生” “精准医学让选择变得如此简单!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会议室里,幻灯片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的这句话让人印...
高科技领域的又一场世界性角逐——透视精准医学“热”
从单基因遗传病到肿瘤精准医学,从心血管领域到风湿免疫领域,精准预测、精准治疗、精准预后不再是梦想…… 基因测序服务在科研和临床领域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生物企业和云计算企业联合攻关,基因组数据每天海量产生…… 从基因编辑到细胞免疫治疗,从液体活检技术到分子影像,伴随一股股热潮席卷全球,人们不禁要问:究竟什么是精准医学...
五个精准医学可优先解决的问题,再不知道就晚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教授等日前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上发表《“精准医学”冷思考》一文,提出中国的精准医学可优先解决5个方面的问题。他提醒说,“十三五”精准医学计划实际是一项临床防治方案的研发计划,而不是已经可以应用于临床的“高级医术”,因此当前以精准医学为噱头的任何商业或医疗活动都需引起足够警惕。 贺林说,中国精准医学作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科研及社会工程,...
第一届神经遗传暨精准医学三峡论坛 & 结节性硬化症病友大会
2016 中国宜昌 第一届三峡国际神经遗传暨精准医学论坛 2016中国结节性硬化症多学科大型义诊(宜昌站)邀请函 尊敬的______教授: 您好!“第一届三峡国际神经遗传暨精准医学论坛 & 2016中国结节性硬化症多学科大型义诊(宜昌站)”定于2016年8月8-9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国贸大酒店召开。本次会...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等14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
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等14个重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
精确检测带来精准治疗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约占全球癌症发病率的10%。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超过60.8万人死于直肠癌,这也是第二大女性常见癌症和第三大男性常见癌症。 中国情况也不乐观。2012年,中国新发结直肠癌患者已达25.3万例,其中男性14.7万例,女性10.7万例,结直肠癌是中国第五大常见恶性肿瘤;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有超过48万例的新发结直肠癌患者,且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 治...
IBM新技术将液体活检精准度提高50倍,颠覆癌症诊断
最近,一群来自IBM、普林斯顿大学与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的芯片实验室技术。应用这种技术,临床医生可以第一时间在纳米水平上完成多种生物粒子的分离,在癌症等疾病症状出现之前完成对疾病的准确诊断。他们研究所对应的论文发表于本周一的Nature Nanotechnology,名为“Nanoscale lateral displacement arrays ...
2016国际精准医疗学术及产业论坛通知
尊敬的各位专家, 各位同仁: 大家好! 继去年的“2015全国肿瘤临床诊疗前沿大会”之后,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联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将于2016年10月21日-23日在上海举办“2016国际精准医疗学术及产业论坛”,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第二届年度会议。 组委会特邀来自国内外著名专家...
聚“精”汇“神”,中美专家合力 立足精准医疗对抗神经系统肿瘤
2016年7月22日,由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全国神经系统肿瘤精准医疗论坛于上海拉开帷幕,本次论坛专家云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毛颖教授,泛生子首席科学家、美国杜克大学讲席教授阎海,美国杜克大学终身教授李启靖等中美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的顶级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转化医学网在现场对几位专家进行了访谈。 精准医疗与基因检测、分子分型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病理检测已经不...
从个体到群体的数据循环,看为朔如何构建精准医疗知识库
构建精准医疗知识库的必要性 这些年得益于测序技术,特别是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传统医学快速地发展到精准医学,这使我们普通人群快速便宜地获取自身基因组学信息成为可能。 然而,不管是一代Sanger测序、二代高通量测序,还是PCR、生物芯片、免疫组化等常规分子水平检测,都只能告诉我们受检对象组学上的一些变异信息,而不能直接告诉我们根据这些信息临床上该如何决策。 组学变异与临床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