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2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上海交大医学院瑞金医院找到7项胃癌血清标志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炳亚课题组与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陶生策课题组合作,利用蛋白质芯片平台,筛选出7个新的胃癌血清标志物。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 瑞金医院对该院近30年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发现,早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不足10%,因此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提高胃癌总体5年生存率具有...
《转》访刘杰:癌症本质与诊疗策略 迎接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
刘杰博士受邀参加“第三届生物标志物与临床应用国际研讨会”并做了关于“基于大数据的疑难病诊治及肿瘤精准方案的选择”的精彩演讲。在现场,刘杰博士接受了转化医学网的采访。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疗的的共性和特性 精准医学并不是由美国人提出的,在前几年我国就已经开展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就是精准医学的一部分。像目前研究的分子靶向检测、基因检测、药物的筛选都是精准医疗。 ...
感叹!青年医生患癌14天去世 医疗如此无助?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36岁主治医师许剑峰因癌症去世,无不令医疗界的同行悲痛和惋惜。据悉,许剑峰在10月5日确诊为胃肝性腺癌,并且已经发生肝、骨骼和淋巴转移。从发现症状到去世,前后只有短短的14天。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让人猝不及防?医疗为何如此无助? 胃肝性腺癌是胃癌较为罕见和特殊的一种。它容易侵犯血管,并随着血...
胃癌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魏小丽 徐瑞华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全球每年新发的胃癌病例数高达100余万人次,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胃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对于进展期胃癌,疗效均...
警惕 | 从发病到去世仅14天!胃不舒服你还敢掉以轻心?
近日有新闻报道,上海36岁的心内科主治医师因癌症去世。从发现症状到去世仅14天,这再次引发公众关注,胃不舒服不是小问题! 这种胃癌很可怕 5年生存率仅9% 1. “胃肝性腺癌”与普通胃癌不同 报道称,许剑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10月5日,许医师在值班时发现自己肝脏有个肿块,3天后,被确诊为胃肝性腺癌,且已转移到肝脏、骨骼、淋巴。10月19日,他...
日本研究实验成功利用ES细胞制造出“胃”
据日本NHK电视台8月19日报道,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团队使用老鼠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验,他们利用构成老鼠体内各部分组织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成功制造了大小约为3毫米的“胃”。 据了解,该项研究是由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高级主任栗崎晃等研究团队成员所共同完成的。 该研究团队在老鼠体内的ES细胞...
三大杂志同时揭示胃肠癌中的跳跃基因
近日刊登在Nature Medicine、Genome Research及PNAS上的三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人类癌症组织进行活检均发现了在许多胃肠癌发生期间患者机体所谓的LINE-1跳跃基因处于激活的状态;研究者指出,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人类基因组常规元件中跳跃基因的插入可以引发人类患癌,但研究结果却表明这些转座子(跳跃基因)或许可以帮助作...
指南:胃癌患者的营养治疗
1 背景 1.1 胃癌的发病情况 2015年2月3日WHO发布World Cancer Report 2014(全球肿瘤报告 2014)[1]:2012 年全球肿瘤患者及死亡病例分别为1400 万、820万,其中胃癌死亡72.3万,在所有肿瘤死亡中占第三位,仅次于肺癌、肝癌;预计未来20年,新发肿瘤病例...
帕金森病或能通过迷走神经从胃肠道传播到脑
丹麦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支持了帕金森病(PD)可能起源于胃肠道并通过迷走神经传播到脑内的学说。研究人员发现,接受过完全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患者较少发生PD。 来自丹麦Aarhus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科的Elisabeth Svensson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20年后,他们的发病风险会减减少一半。” “然...
我国科学家发现引发胃癌的特殊microRNA分子—miR-7
近日,来自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microRNA 分子miR-7可以通过抑制一种关键的信号通路来抑制胃癌的发生,而这种关键的信号通路对于幽门螺杆菌而言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该研究或为后期讯号诱导子miR-7表达进而来有效抑制胃癌的新型药物或疗法的开发提供新的线索和研究思路。 据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显示,胃癌是常见的四种癌症中的一种,而且其是全世界癌症死亡...
《柳叶刀》刊发我国“胃病疫苗”成果
近日,医学杂志《柳叶刀》刊发了第三军医大学药学系教授邹全明研究团队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曾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团队合作完成的口服幽门螺杆菌(Hp)疫苗3期临床研究成果。该成果同时在《柳叶刀》官网首页头条位置刊出,并配发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菲利普·萨顿的专题评论。 胃炎、胃溃疡、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
复旦大学80后博士后Cancer Res发布癌症新成果
来自复旦大学、俄克拉马荷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RACK1丧失通过诱导miRNA-302c / IL-8信号环路促进了胃癌转移。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1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复旦大学的阮元元(Yuanyuan Ruan)博士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肿瘤糖生物学。2009年至今发表SCI论...
胃癌治疗的区域差异
2015 ASCO:欧美晚期胃癌III期临床研究(DIGEST)阴性结果公布(摘要:4015) 转移性弥漫型胃腺癌(DGAC)的预后差,恶性程度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目前尚无特异性一线治疗方案。鉴于FLAGS研究亚组分析,S-1/顺铂治疗DGAC疗效相较于5-FU/顺铂可能会更好。为此,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学者Jaffer A. Ajani 牵头开展了进一...
胃肠道蛙粪霉病致类结肠癌表现一例
美国的 Ilyas 医师在 BMC Res Notes 杂志上报道了一例侵袭性蛙粪霉病(basidiobolomycosis)导致的梗阻性直肠和盲肠肿块。此文增加了人们对胃肠道蛙粪霉病(GIB)的认识,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但却可以完全治愈。病例介绍 患者,男,56 岁,高加索人,2 型糖尿病史。主诉下腹部肠蠕动频度增加 3 个月,直肠区域疼痛 1 个月、急性尿潴留,偶有盗汗...
帕金森疾病或始于机体胃肠道
近日一项来自丹麦奥胡斯大学等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人类的帕金森疾病或开始于机体的胃肠道,通过迷走神经扩散到大脑,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Annals of Neurology上。 研究者Elisabeth Svensson教授指出,文章中我们对1.5万名登记的病人进行研究,这些患者机体胃部的迷走神经均被切断,在1970年至1995年间切断患者胃部的迷走神经常常会...
新方法可数分钟内诊断食道癌和胃癌
英国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呼气测试方法,可在数分钟内诊断出受测者是否患有食道癌和胃癌,相比传统测试方法更简单,成本也较低,有望大幅提高这类疾病的诊断效率。 这项研究由帝国理工学院主导。该校23日发布公告说,研究人员发现患有上述两种癌症的患者呼出的气息中会有一系列特别的化合物,利用仪器测量这些物质的浓度,再与内窥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这些物质的浓度越高就...
[ASCO2015]KEYNOTE-012: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如何?
2015年ASCO年会于5月29日―6月2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5月31日上午的消化系统(非结直肠)肿瘤口头报告专场上,一项摘要号为4001的试验,在经抗-PD-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MK-3475)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中,评估了PD-L1表达和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 肿瘤利用PD-...
[ASCO2015]胃癌免疫治疗进展荟萃
在过去几年,癌症免疫治疗已经在黑色素瘤取得惊喜的成果,之后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以及肺癌中也都取得进展。因此,免疫治疗被Science评为2013年度突破性进展。胃癌的免疫治疗也逐渐引起众人的关注。 免疫治疗之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的目的是增强人体免疫系统能力,通过增加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以寻...
第四军医大Nature子刊胃癌新成果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胃癌(GC)已经成为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大多数胃癌患者都是在疾病晚期才被确诊。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化疗是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尽管在临床实践中已经使用了许多新的化疗药物,但是由于内在耐药性或获得性耐药,尤其是多药耐药性(MDR),化疗方法往往会失败。虽然MDR机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探讨,但是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关键决定因素仍不清...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胃癌的危险因素?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项新研究,引起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可以直接与胃干细胞相互作用,进而导致细胞分裂的更快。 在小鼠中观察到增加的细胞分裂,但研究人员认为该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胃癌的危险因素。 他们用三维显微镜观察细菌在人类胃腺体深部的殖民地,那里是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