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1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胃腺癌腹膜转移的驱动基因
研究背景 胃癌是全世界发病率第五、肿瘤死亡率高居第三的常见恶性肿瘤。其中,大约有40%胃癌发生于中国,多数人被诊断为胃癌时已是进展期,更容易转移或者复发。无论是早期胃癌还是晚期胃癌,腹膜转移都是最常见的转移或者复发方式。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胃癌一旦发生腹膜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不足6个月,因此,阐明胃癌腹膜转移的分子机制改善其预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代测...
阿帕替尼:在胃癌和其他癌种上获得更好应用
今年8月,在《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TCR)杂志上发表了由Giandomenico Roviello,Giulia Borsella,和Daniele Generali撰写的一篇关于阿帕替尼的社论:《转移性胃癌治疗方案的更多选择》,该社论探讨了阿帕替尼用于二线化疗后进展或复发的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一项III期研究。社论发表后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该项研...
青年胃癌患者30年翻一番 济南各肿瘤医院一床难求
“90后”女演员徐婷因淋巴癌医治无效离世的消息让人唏嘘,她生前感慨“别以为年轻就消耗自己的生命”。据统计,在我国每分钟有八人新发癌症,其中五人因癌去世,肿瘤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提前。以胃癌为例,近五年来19岁至35岁青年人的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专家表示,癌症患者趋于年轻,与社会压力增大和环境恶化不无关系。 六人间加到九张床 走廊里都住满病人 9月11日1...
国产靶向阿帕替尼引争议,胃癌大牛高端论辩涨姿势
2014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阿帕替尼上市,适用于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且患者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时一般状况良好。 阿帕替尼是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中国科学家首次将胃细胞转变成肝和胰腺细胞
从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王韫芳研究员、裴雪涛研究员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革命性研究成果——他们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技术,成功将人体胃上皮细胞转变成多种潜能的内胚层祖细胞,后者可以被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胰腺细胞和肠道上皮细胞等,为将来利用干细胞技术治疗终末期肝病、糖尿病等带来新的希望。7月2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重要成果,覃金华、王...
胃癌患者宜做基因检测 或有特效药可用
胃癌患者从今起应检测HER2 先播报一条消息:2016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每一例病理确诊胃癌的患者均需接受HER2检测,并指出必要时需重复活检。 并写入了治疗指南:第二版《HER2阳性晚期胃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和《NCCN消化系统肿瘤临床实践指南...
Ann Oncol:胃癌的分子分型进展
胃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在2013年导致841,000例患者死亡。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国家的胃癌流行病学和组织病理学存在差异。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亚洲和西方国家的胃癌发病率和总生存率有显著差异。与中欧和西欧相比,东欧地区年龄校正的胃癌发病率更高。这些地理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人群特异性基因风险因素和感染原导致的,如幽门螺杆菌(该病菌是胃癌的致病因素)。 &em...
最想知道:哪些胃病会癌变
导语:胃看似强大,什么都能消化掉,但是,胃也是比较脆弱的一个器官,酸甜苦辣都到胃里,胃很容易“受伤”。几乎所有的胃病,特别是胃溃疡和胃癌,都和大家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本期我最想知道,由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庞明辉老师来谈胃癌相关问题。 新浪健康:胃癌在我国发病率? 庞明辉:胃癌在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的发病率远高于欧美,尤其比美国高得多。其发病...
突破:上海交大新发现7项胃癌血清标志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炳亚课题组与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陶生策课题组进行合作,利用蛋白质芯片平台,筛选出7个新的胃癌血清标志物。相比于传统的标志物及其联合,新发现的胃癌血清标志物无论是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对于胃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这一研究成果于近日在蛋白质组学专业杂志...
上海交大医学院瑞金医院找到7项胃癌血清标志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炳亚课题组与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陶生策课题组合作,利用蛋白质芯片平台,筛选出7个新的胃癌血清标志物。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 瑞金医院对该院近30年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发现,早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不足10%,因此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提高胃癌总体5年生存率具有...
《转》访刘杰:癌症本质与诊疗策略 迎接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
刘杰博士受邀参加“第三届生物标志物与临床应用国际研讨会”并做了关于“基于大数据的疑难病诊治及肿瘤精准方案的选择”的精彩演讲。在现场,刘杰博士接受了转化医学网的采访。 转化医学与精准医疗的的共性和特性 精准医学并不是由美国人提出的,在前几年我国就已经开展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就是精准医学的一部分。像目前研究的分子靶向检测、基因检测、药物的筛选都是精准医疗。 ...
感叹!青年医生患癌14天去世 医疗如此无助?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36岁主治医师许剑峰因癌症去世,无不令医疗界的同行悲痛和惋惜。据悉,许剑峰在10月5日确诊为胃肝性腺癌,并且已经发生肝、骨骼和淋巴转移。从发现症状到去世,前后只有短短的14天。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让人猝不及防?医疗为何如此无助? 胃肝性腺癌是胃癌较为罕见和特殊的一种。它容易侵犯血管,并随着血...
胃癌免疫治疗进展
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魏小丽 徐瑞华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全球每年新发的胃癌病例数高达100余万人次,我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国家之一。胃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传统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和化疗,但对于进展期胃癌,疗效均...
警惕 | 从发病到去世仅14天!胃不舒服你还敢掉以轻心?
近日有新闻报道,上海36岁的心内科主治医师因癌症去世。从发现症状到去世仅14天,这再次引发公众关注,胃不舒服不是小问题! 这种胃癌很可怕 5年生存率仅9% 1. “胃肝性腺癌”与普通胃癌不同 报道称,许剑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10月5日,许医师在值班时发现自己肝脏有个肿块,3天后,被确诊为胃肝性腺癌,且已转移到肝脏、骨骼、淋巴。10月19日,他...
日本研究实验成功利用ES细胞制造出“胃”
据日本NHK电视台8月19日报道,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团队使用老鼠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验,他们利用构成老鼠体内各部分组织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成功制造了大小约为3毫米的“胃”。 据了解,该项研究是由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高级主任栗崎晃等研究团队成员所共同完成的。 该研究团队在老鼠体内的ES细胞...
三大杂志同时揭示胃肠癌中的跳跃基因
近日刊登在Nature Medicine、Genome Research及PNAS上的三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人类癌症组织进行活检均发现了在许多胃肠癌发生期间患者机体所谓的LINE-1跳跃基因处于激活的状态;研究者指出,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人类基因组常规元件中跳跃基因的插入可以引发人类患癌,但研究结果却表明这些转座子(跳跃基因)或许可以帮助作...
指南:胃癌患者的营养治疗
1 背景 1.1 胃癌的发病情况 2015年2月3日WHO发布World Cancer Report 2014(全球肿瘤报告 2014)[1]:2012 年全球肿瘤患者及死亡病例分别为1400 万、820万,其中胃癌死亡72.3万,在所有肿瘤死亡中占第三位,仅次于肺癌、肝癌;预计未来20年,新发肿瘤病例...
帕金森病或能通过迷走神经从胃肠道传播到脑
丹麦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支持了帕金森病(PD)可能起源于胃肠道并通过迷走神经传播到脑内的学说。研究人员发现,接受过完全性迷走神经切断术的患者较少发生PD。 来自丹麦Aarhus大学临床流行病学科的Elisabeth Svensson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表示:“20年后,他们的发病风险会减减少一半。” “然...
我国科学家发现引发胃癌的特殊microRNA分子—miR-7
近日,来自中国第四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microRNA 分子miR-7可以通过抑制一种关键的信号通路来抑制胃癌的发生,而这种关键的信号通路对于幽门螺杆菌而言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该研究或为后期讯号诱导子miR-7表达进而来有效抑制胃癌的新型药物或疗法的开发提供新的线索和研究思路。 据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显示,胃癌是常见的四种癌症中的一种,而且其是全世界癌症死亡...
《柳叶刀》刊发我国“胃病疫苗”成果
近日,医学杂志《柳叶刀》刊发了第三军医大学药学系教授邹全明研究团队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曾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朱凤才团队合作完成的口服幽门螺杆菌(Hp)疫苗3期临床研究成果。该成果同时在《柳叶刀》官网首页头条位置刊出,并配发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菲利普·萨顿的专题评论。 胃炎、胃溃疡、胃癌是严重危害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