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2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tDNA检测揭示晚期胃癌序贯化疗期间的分子进化过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肿瘤科近日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检测循环肿瘤DNA(ctDNA)辅助预测晚期胃癌一线含铂化疗疗效的学术论文,题名为“Molecular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during se...
【Nature子刊】清华大学团队:单细胞RNA测序用于胃癌研究的突破进展
胃癌(GC)包括许多分子亚型,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估计2018年有783,000人因为胃癌死亡。虽然GC在早期原发阶段是可治疗的,但大多数患者在晚期或转移阶段被发现,预后相对较差。免疫疗法,特别是靶向PD-1和CTLA4的抗体,已经引起了各种癌症类型(如黑色素瘤)治疗的范式转变,但GC的反应率相对较低。最近,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文章...
【Cell Death Dis.】西南大学崔红娟团队发现促进胃癌增殖新机制
近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研究院崔红娟教授团队在国际生物学期刊《Cell Death &Disease》上发表一篇研究论文,向我们揭示了RBR E3泛素连接酶ARIH2是如何通过泛素化降解p21来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机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9-022-04965-9 研究...
【推荐】胃肠道感染病的分子诊断
感染性腹泻发生在世界各地,可造成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尤其在5岁以下儿童中发生比例较高。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或者寄生虫,地域不同病原体流行谱也不同。 肠道病原体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也可以通过与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传播,及时发现胃肠道病原体及治疗可以防止不良后果和减轻疾病的传播。 传统检测胃肠道感染性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
文献速递 | FR+CTC可预测胃癌患者隐匿性腹膜转移和早期复发
据统计,2020年中国胃癌新发病例48万,胃癌死亡病例37万,均位列第三。胃癌复发率相对较高,尤其早期复发也较为普遍,且其预后很差。通过识别风险因子并预测早期复发,有望及时调整患者管理方案并改善预后。此外,腹膜转移(Peritoneal Metastasis,PM)是进展期胃癌常见的转移模式,也与预后不良相关。目前术前诊断PM的常规方法是CT检查,其特异性高,但敏感度低。因此探索新的...
【Cell子刊】什么导致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原来是瘤胃球菌在作怪
https://doi.org/10.1016/j.isci.2021.103644 “对于无法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患者来说,这个问题非常现实。尽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是治疗感染有效且价格合理的抗生素,但它会导致他们腹泻。弄清楚其中的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风险,并制定未来...
【Nature子刊】新模型的开发下,发现至关重要的胃癌干细胞!
在日本,每年约有一百万人被新诊断为癌症。胃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每年有超过4万日本人死于胃癌。晚期胃癌采用抗癌药物化疗,但仍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一个原因是目前还没有能够在体内复制人胃癌发生和恶变的小鼠模型。所以,即使是现在,胃癌发生和恶变的机制也不完全清楚,恶性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尚未建立。 最近,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被认为是恶性癌症表现出耐药性的原因之一。肿瘤干细胞具有多潜能性...
【Cell子刊】科学家们如何培育出了迄今为止最复杂的胃类器官?有望为其它类器官开辟新的道路
类器官(Organoid)是科学家们应用体外三维培养技术建立的结构和功能上类似于机体器官的小型组织,其具有组织自我更新及可长期培养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模拟体内器官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能够成为精准医疗、器官移植等研究领域的理想体外载体。 在再生医学迈出的重要一步中,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的科学家报告说,他们成功地开发了一种非常复杂的胃类器官,它具有独特的腺体和神经细胞,可...
【BMC子刊】打开胃肠疾病治疗的新大门——微生物群的发现
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探索肠道——“生命的内管”时,首次发现了其工作机制中的特定因素,这些因素在未来可能有助于改善面临肠道损伤或胃肠疾病的患者治疗。 Snyder慢性疾病研究所研究人员的发现立即提高了对有助于调节肠道神经系统的因素的理解,肠道神经系统是控制胃肠道的神经系统。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利用这些新发现来探索治疗胃肠疾病的新方法,尽管向治疗过渡可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AACR子刊】新见解!胃癌图谱带来新的治疗策略!
新加坡科学家收集了世界上最大、分辨率最高的胃癌图谱,胃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该图谱在单细胞水平上提供了胃癌进展以及不同患者的肿瘤之间的差异的新见解。这些发现还确定了驱动胃癌生长和扩散到其他器官的分子途径,以及如何更好地治疗这种疾病。 由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基因组研究所(GIS)领导的这项研究...
【研究】以蔬菜为主的饮食使肠胃胀气增加,这表明了什么?
该研究团队将研究成果发表在《Nutrients》期刊,一篇题目为为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Western and Mediterranean-Type Diets on Gut Microbiota: A Metagenomics and Metabolomics Approach’’的论文中: 隶属于西班牙多家机构的一组...
【研究】齐鲁医院刘联教授团队联合求臻医学提出晚期胃癌免疫治疗新精准分型指导预后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肿瘤内科刘联教授团队与求臻医学合作,针对胃癌免疫治疗精准分型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探索,将胃癌分为低(CLIM)、中(CMIM)、高(CHIM)3种免疫亚型,其中CHIM亚型对免疫治疗的应答率更高、无进展生存期更长,为胃癌患者个体化治疗带来新希望。目前,该科研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Immunology(影响因子:7.561)。 ...
【Nature子刊】减肥可以光控啦!胃里植入一个微小无线设备,就可提供持续饱腹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医疗设备,该设备只需要简单的植入手术程序,就可能有助于减轻体重。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只有厘米大小的装置通过光来刺激迷走神经末端而提供饱腹的感觉。与其他需要电源线的设备不同,这种设备是无线的,可以从远程射频源进行外部控制。 这项工作由电气和计算机工...
【新研究】免疫疗法越早与化疗联合使用,对胃癌效果越好!
免疫疗法是继“手术治疗”、“放射线治疗”、“药物治疗(抗癌剂、分子靶向药物等)”这三大传统疗法之后出现的“第4种疗法”。 癌症免疫疗法是一种利用免疫细胞,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来消除癌症的治疗方式。它可以: 帮助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特定的癌细胞 ...
【Science子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造灰尘大小设备,可协助药物在胃肠道停留24小时之久!
胃肠道给药比注射给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胃肠道给药可以有效吸收到体循环中,因为胃肠道粘膜具有巨大的肠表面积和丰富的血管。 在儿童以及与无意识的患者中,通常会用到直肠给药。虽然口服给药在所有给药方式里是效果好的,但是反复口服给药或直肠给药通常面临药物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过短问题,从而影响药效。因此,目前迫切需要解决这一问题。 &...
【Nature子刊】比瑞德西韦便宜,比地塞米松安全!香港大学发现一种胃溃疡药物可成功治疗新冠肺炎
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是一种经过化学合成的金属类药物,具有抗胃酸分泌及胃黏膜保护作用。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以叙利亚仓鼠为研究对象,发现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是“一种有效的抗SARS-CoV-2药物”。研究显示,这种药物能够将仓鼠的肺部病毒载量降低十倍。 图源:百度百科 该研究于10月7日发表...
【新发现】警惕!长期服用胃酸反流药物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然而,如同科学是把双刃剑一样,PPI同样也是把双刃剑。一项国际研究结果表明,经常使用PPI与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研究结果还表明,随着使用PPI的时间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因此研究人员建议服用这些药物2年以上的人们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筛查糖尿病。 该研究成果...
【新发现】警惕!这种免疫蛋白会引起胃癌致命副作用!
肿瘤纤维化由于其较高的内压,会干扰药物的递送和免疫细胞的浸润。因此,预防纤维化可以明显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而问题是,研究人员尚未发现导致纤维化的原因,更不用说如何预防它了。 但在近期的一项新研究中,金泽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肥大细胞(mast cell)产生的免疫蛋白IL-17A(白细胞介素-17)触发了腹膜细胞的变化,从而导致胃癌患...
【突破】清华大学徐弢团队首次利用微型机器人+体内生物打印治疗胃创伤
原位体内生物打印示意图,以治疗胃壁损伤为例 徐弢教授等科学家首先提出了原位体内生物打印的概念, 以解决传统生物打印中的现有缺陷。他们表示,通过使用微型机器人结合“原位体内生物打印”的新概念在体内进行了组织修复,已经向治疗胃创伤的新方法迈出了第一步。该研究发表在《生物制造》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可安装到内...
【Science子刊】中科院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开发胃癌检测微流控芯片
癌细胞的分离和表征对于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癌细胞的含量低,传统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SIA)和香港城市大学(CityU)的研究人员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共同开发了一种光诱导电动力学(OEK)无标记分离和表征胃癌细胞的微流控技术,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有效性和灵敏度,能快速地检测腹膜转移并获取细胞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