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7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上海精准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举行
与会专家认为,上海精准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有助于统筹发挥上海现有生命科学资源,有助于更好地为上海建设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集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知识与技术体系,体现了医学科学发展趋势,也代表了临床实践发展的方向。与以往医学理念相比, 其进步之处是将人们对疾病机制的认识与生物大数据和信息科学...
曹雪涛院士:精准医学不应以基因测序为导向
从年初奥巴马提出将精准医学纳入美国国策以来,精准医学就成为一项热门概念。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长庚医院管理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曹雪涛看来,精准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它只是精准定义病因的“利器”,并不是万能,也不应以基因测序作为导向。 曹雪涛表示,目前的医疗理念发展越来越呈现个性化、精确化、远程化、微创化的趋势。而精准医学的出现正是符合了医学发展的这一趋势。曹院士认为,尽管精准医学...
中青报:什么样的医改才能让钟南山院士满意
《南方都市报》3月30日刊发对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访谈,标题即开门见山,“我对大医院医改不满意”。 对医改不满意,何止钟院士一人。自从10年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上不成功”以来,医改就像爱情一样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媒体评论多如牛毛,专家学者们更是不断献计献策。钟南山院士长期以来就是以讲真话、敢讲话闻名...
工程院郝希山院士:基因检测大面积推广尚未成熟
凤凰网:基因测序目前对于许多老百姓而言还是一个不太清晰的概念,您能简单和我们说说基因测序对于癌症预防上有怎样的作用吗? 郝希山:基因测序对癌症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没有可以彻底对癌症进行预防的测试。 目前只有两种癌症的预防方法比较明显,一是肝癌,预防方法主要是乙肝疫苗。中国政府从1992年开始推广乙肝疫苗,据统计,到2...
高润霖院士:对SCI的热捧 导致大量优秀文章外流
2015年是《中华医学杂志》创刊一百年。1915年,由伍连德教授创办的这本学术期刊,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群的“长子”。在百年的岁月长河里,杂志清晰地记录了中国医学发展的辉煌成就。 3月28日上午,由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会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办,挂号网协办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0周年暨高科技医学发展与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两院院士、知名...
杨雄里院士:筹划中国脑科学计划需注意两个问题
脑科学研究目前正在掀起新的高潮,反映了它所蕴涵的科学意义,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日益深刻地为人们所认识。在科学界和政府的高度专注下,美国、欧盟和日本相继提出了各自的脑计划。中国神经科学家们,以不遑多让的历史使命感和拳拳爱国之心,建议筹划“中国脑计划”,以大力加强我国脑科学研究,这一建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在科技部的领导下,“中国脑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中。在筹划过程中,...
程京院士:小康首位是健康 倡建“治未病”国家体系
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 (记者 陈建)小康小康,首先全民要健康。人从生到死都应当“治未病”。消灭疾病于未然,让“治好病”的观念让位于“不生病、少生病”,使全民健康得到更有效保障,这是对“健康中国”有作为、有担当的回应。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分子生物学家程京教授这样说。 小康首要是健康 &...
樊代明院士:医学远比科学复杂
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单纯的哲学,医学充满了科学和哲学,但还涵盖有社会学、人学、艺术、心理学等等。因而,我们不可以笼统地用科学的范律来解释医学,也不可以简单地用科学的标准来要求医生。 医学自从戴上科学的帽子后,其实好多问题不仅解决不了,反而导致医学与人的疏离,甚至越来越远。 医学是什么?从40年前学医我就开始思...
程京院士:运用耳聋基因筛查 避免耳聋悲剧发生
图为程京与主持人交谈。新华网 贾振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 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奥生物集团总裁程京做客新华网2015年全国两会特别节目—新华会客厅,围绕防治出生缺陷的基因话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程京举例说,十多年前,部委组织专家开会讨论有...
王红阳院士:研究中国人慢病 咋用外国人数据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讨论财政预算报告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教授王红阳的一番言论,在她所在的医药卫生界别小组引发广泛讨论。 王红阳指出,慢病如今消耗了大量的卫生资源,可是我们始终没有一个国家层面关于慢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同行们出国开会作报告、查文献,用的还是外国人的数据。究其原因,国家预算中从来没有拿出...
曹雪涛院士:推进精准医学发展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科技日报:今年1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正式宣布美国启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什么是精准医学?美国启动的精准医学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曹雪涛: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本质上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
贺林院士两会提案:保障全民健康,降低出生缺陷,遗传咨询势在必行
全国两会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医疗行业的代表及委员们也各抒己见,积极参政议政。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个体化医疗的发展,包括NIPT等在内的基因检测临床应用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那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遗传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院长贺林继去年两会提交关于基因测序的提案后,今年又带来了怎样的提案呢? 贺林院...
记李兰娟院士:解除病人痛苦是医生最大快乐
“30年前,我还是一名普通的住院医生。当时,经常有肝衰竭的病人被送到医院,病人家属跪在我面前恳求救治患者,但我没有办法。后来,我们研究了人工肝,将一位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就是做医生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安慰。” 近日,在“科技盛典——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上,作为获奖者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曾溢滔院士谈罕见病:基因诊断、个体化医疗是发展趋势
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去年随着冰桶挑战公益项目的风靡全球,渐冻人进入了社会大众视野,其实渐冻人是种罕见疾病,罕见病种类有上万种。比较常见的有患白化病的“月亮宝宝”、脆骨病的“瓷娃娃”、粘多糖贮积症的“粘宝宝”、遗传性表皮松解性水疱症的“泡泡龙”以及苯酮尿症、进行性肌萎缩症等疾病。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
三位院士解析:生物治疗全局规划
很多人认为,生物治疗就是细胞治疗。其实,生物治疗的概念非常广泛,包括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调节血管生成治疗、调节细胞凋亡及分化诱导、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以“积极而规范的生物治疗”为主题的生物治疗大会上,吴祖泽、付小兵、魏于全、陈志南、郝希山等多名院士出席了院士高峰论坛,从生物治疗的前沿领域到全局规划一一进行分析。积极而规范的生物治疗,院士们究竟关...
中华医学会公布10位院士候选人
关于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的公示 根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中国科协组织推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科协办发组字[2015]1号)文件要求,我会组织各专科分会和地方医学会进行推选工作,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专家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推选院士候选人材料审核小组”。 于2015年1月29日在中华...
顾晋获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院士
2015年1月21日,法国巴黎国家医学科学院报告厅座无虚席,这里正进行着法国一年一度的国家外科科学院( ANC)学术年会暨表彰大会。来自全法国各地的外科科学院院士们出席了此次大会。按照惯例,2014年法国国家外科科学院增补7名外籍院士,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中国等国家的7名外科医师和他们国家驻法领使馆官员出席此次院士授予仪式。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曾益新院士:全科医师是医改最关键的一步
“全科医师制度在医改五部曲里面是第一步,是最关键的一步”,2015年1月19日协和学术会堂里,在协和医学院主办的第三期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班的开班致辞中,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院士指出,自己心中的医改分为五步: 1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下基层工作 制定一整套的配套政策,包括薪酬、执业发展空间、自身岗位晋升、社会地位、同行...
【程京院士】转化:从疾病诊治到健康维护
日前,在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医疗健康大数据前沿论坛》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以《转化:从疾病诊治到健康维护》为题,进行大会报告。 基因测序的应用 报告的开始,程院士就向大家解释了什么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就是能对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等进行高通量、快速并行处理和分析的微检...
曹雪涛院士:肿瘤免疫疗法将迎来飞跃
随着科研人员对肿瘤免疫学理论与免疫治疗新原理新方法的探索不断深入,研究免疫疗法针对不同肿瘤的效应及机制、以及联合应用不同的免疫疗法对肿瘤的抵抗效应和机制将带来生命科学领域的巨大飞跃。 问:曹院士,您觉得将肿瘤免疫治疗列为最值得的关注的科学领域之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曹雪涛:肿瘤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