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7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苏国辉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多运动可防治抑郁
近日,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苏国辉负责的研究团队从动物实验证实,多做运动确实可以有效防治抑郁。该研究成果登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 “运动会刺激大脑内的脂联素增加,增强大脑内海马区的神经形成,从而调节情绪,缓解抑郁。”苏国辉解释说。 脂联素AD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抵抗糖尿病、...
致敬!两名中国医生当选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
当地时间10月20日,美国医学科学院(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of the NationalAcademies,IOM)在第44届年会上公布了新一届增选院士名单,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励建安教授入选该院新一批外籍院士,成为继巴德年(1999年)、陈竺(2007年)、韩启德...
饶子和院士:基因检测简单叫停,将扼杀一次重大机遇
“简单叫停,可能扼杀一次重大机遇”——代表委员质疑叫停基因检测“一刀切”政策 “生物经济尤其是基因产业,就是我们跃升的一次机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向政协大会提交提案,对前不久“一刀切”叫停基因检测的政策提出质疑,呼吁国家制定基因健康计划。 “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提产业跃升。没有...
院士热议“积极而规范的生物治疗”
从左至右:付小兵、吴祖泽、魏于全 我们要形成产学研联盟、壮大学术技术组织,并请相关审批、监管部门专家及早介入研发。 ——付小兵 近年来,基因治疗的药物研发也逐渐走向成熟。要注重成果转化,就要积极鼓励企业早期参与。 ——魏于全 再生医学既是一项科学研究,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要提倡创新,加强监督,规范申报,疏而不乱。 ...
河南省临床基因诊断与治疗院士工作站揭牌成立
2014年10月11日,由河南省医学会遗传分会主办、河南省人民医院承办的省内首届遗传咨询培训班暨2014年河南省医学遗传学术年会开幕。我国首批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遗传研究所曾溢涛教授、省卫计委黄玮副主任、省科技厅李密科总工程师和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马保根共同为河南省临床基因诊断与治疗院士工作站揭牌。 该院士工作...
PNAS:施一公院士发表凋亡研究新成果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生物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在一定发育阶段由基因调控的、自主的、有序的死亡过程,它对于组织进化、器官发育和机体自身稳定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凋亡失调与肿瘤、神经变性、自身免疫疾病、心脏病和其他一些功能紊乱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凋亡作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引起人类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人们普遍接受的细胞凋亡机制主要有死亡受...
管华诗院士组建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新路径
在青岛创新创业的大军中,最近又多了一个熟悉的身影——75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 日前,随着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的成立,管华诗第一次有了董事长的头衔。 上世纪80年代他和同事们一起首创我国第一个治疗脑血管病的海洋药物-PSS (藻酸双酯钠),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了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兴起与发展;90年代发...
院士是怎么炼成“大盗”的?
李宁,52岁,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极有可能要成为首个被撤销称号的工程院院士了。此刻他已被批捕。包括他在内的7名教授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终于在审计署审计下露出马脚。院士成了涉嫌违法的“大盗”,教授成了弄虚作假的高手。除了他们个人必定漠视法律、有失操守之外,还有什么深层原因? “科研腐败”第一个关键诱因:关系网密布、...
中纪委通报李宁等七院士被捕:转移千万科研经费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10日公布了今年中央首轮巡视整改情况,其中包括科技部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全文。通报披露,承担“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有关课题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等被依法批捕。 通报说,审计署2012年审计发现5所大学7名教授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的问题,其中涉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等人...
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基金会成立 陈赛娟院士任理事长
背景介绍:2013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建设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上海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了社会资源和慈善性公益组织参与中国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支持上海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相关工作,由陈赛娟院士和陈竺院士发起经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批准,2014年9月成立了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以下...
专访刘志红院士:转化医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前排中坐者为刘志红 传统医学模式的窘境:催生转化医学诞生 在转化医学提出之前,临床医生与基础研究工作者常常各自为政,主要凭个人兴趣来确定研究方向,这不仅造成了研究资源的浪费,而且往往无法使患者最终获益。2001年2月,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成果被公开发表,一度让人们欣喜地认为“生命天书”的密码就此被破解,但时至今日,各种疾病困扰仍在困...
金力院士:如何让国际英才纷至沓来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并把优秀人才的集聚提高到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的高度,以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我国成为人才强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通过人才工程,充分开发和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 我曾在美国留学和任教18年,曾经在美国大学所在系负责教师招聘,对高端人才的招募有一定的经验。在回国全...
陈润生院士:生物大数据的核心是基因组数据
在2014年9月26日举行的生物大数据战略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润生院士发表了精彩演讲。他从自己的研究工作出发,探讨了大数据的重要性及其所能带来的创新。其报告内容整理如下: 生物大数据最核心的部分是组学数据,而组学数据中最基础的数据是基因组数据,有了近年的基因组研究才派生出蛋白质组、代谢组、生物网络,也正是因为基因组的研究,才使得生物大数据实实在在地...
《转》访贺林院士:深度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天空飘着毛毛细雨,初秋的上海已经有一些凉意。今天是第五届上海市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年会召开的日子,由于一个上午安排了9场精彩的报告,所以8点20点大会就正式开始了,8点钟赶到了会场,发现贺林老师已经到了。 雄狮崛起 最近的几次会议,贺老师多次提到“雄狮崛起”这个词。如果把中华民族的崛起比喻成东方雄狮正...
专访曹雪涛院士:探索天然免疫的奥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科学家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可谓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曹雪涛和他的研究团队围绕着天然免疫的识别与调控机制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不断取得重大原创性进展。 2013年2月,曹雪涛团队在《细胞》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RNA病毒如何通过其独特方式在天然免疫细胞中抑制RNA病毒识别受体功能的新型分子机制,为病毒逃逸天然免疫...
专访程京院士:生物芯片里的中国心
“年轻时总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可那时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现在自己能用生物科技救人性命,心里的滋味大不一样。”日前,归侨程京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在生物科技界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象牙塔”中的教授、工程院的院士、商场上的总裁、首届华侨华人京华奖获得者……他的角色的确很多,但主题都与生物芯片有关。他是中国生物芯片的领军人,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开辟了生物...
从干细胞研究谈转化医学——访吴祖泽院士
我国干细胞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居国际论文总量排名第五;2014年全球再生医学产业的产值预测将达到170亿美元,而我国约为50亿人民币。吴祖泽院士表示,在生物治疗领域,我们要努力自主创新,加快转化医学进程,缩短与国外的差距。 造血干细胞研究已进入成熟阶段 Q: 目前我国在造血干细胞研究处于什么阶段? &e...
专访院士葛均波:基因测序做产前诊断利国利民 新技术无法律保障创新等于空话
题记:在葛均波看来,通过基因测序,进行产前诊断和检查是对家庭,对社会,对整个国家都是很好的事情。 在有些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没有用到临床,因为国家没有相应的法规出来,那么原则上就是非法的。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应用相关的新技术,把能规避的疾病尽量规避掉。 以下是专访实录: &emsp...
睡倒研究生给院士爷爷的一封信
尊敬的、亲爱的吴良镛院士, 见信好。首先向您致以最诚挚的歉意,当您9月1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作《志存高远,身体力行》的报告时,我也是台下众多睡倒的研究生中的一员。确实,在新闻爆出后,我们这6000余名北京新入学的研究生遭到许多人的炮轰,在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的同时,也必须借助网络发声。 首先“睡”决不代表对您有意见或不尊重。...
九旬院士站着做报告 九零后学生趴着打瞌睡
中青在线北京9月16日电(记者邱晨辉) 今天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报告台。他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 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 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