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004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会议邀请:精准医学及空间多组学研讨会暨冷泉港-NanoString第六届大中华区用户交流会
会议信息 时间:2022年11月10,星期四,下午13:30-17:00 语言:中文 参加方式:线上网络会议(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参会) 扫码参会 演讲嘉宾 联系我们 欢迎联系冷泉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料...
【Science 子刊】巴塞尔大学联合斯坦福诺奖得主研究:糖分子作为癌症治疗靶点的新见解
近日,巴塞尔大学生物医学系的 Heinz Läubli 教授团队与斯坦福大学最近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罗琳·贝尔托齐教授一起报告了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方法,通过改变小鼠癌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能够显著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相关论文发表在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
29岁,9篇CNS!获“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她认为“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
从迷茫到坚定不移 01 2013年,武汉大学的大三学生白蕊,对自己所选择的生物专业感到迷茫。恰逢中国院士施一公到访武大办学术讲座,演讲时施一公的科研热情,以及课题前沿性击中了观众席的白蕊。在那之后,白蕊坚定了进入施一公实验室读博的念头。经历夏令营保研面试失败后,白蕊在大四的保研面试中再次报考了施老师团队,凭借专业课成绩第一推免直博清华大学,进入了施一公课题组...
解码DNA和因美纳 NovaSeq X plus 战略签约!
11月5日,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日,解码(上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解码DNA”)参与了因美纳新品NovaSeq™ X Plus揭幕仪式,并与其达成战略签约成为NovaSeq™ X Plus全球首批签约用户。 新品NovaSeq™ X Plus揭幕仪式 解码DNA与Illumina因美纳NovaSeq™ X Plus签约仪...
【Nature子刊】华西医院罗晗等使用泛癌单细胞分析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和可塑性
2022年11月4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晗、许恒团队与韩国光州科学技术学院Jihwan Park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联合发表了题为“Pan-cancer single-cell analysis reveals the heterogeneity and plasticity of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in the tumor ...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曹雪涛团队研究提出预防肝癌的机制见解和潜在靶点
2022年11月4日,海军军医大学侯晋及曹雪涛共同通讯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DEN诱导的肝癌发生增强,而NASH诱导的肝癌发生被肝细胞特异性RIG-I缺乏抑制。 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2-...
Nature主刊+两篇封面论文!复旦大学鲁伯埙、丁澦、费义艳团队发表靶向自噬-溶酶体降解新技术综述
Nature发文 2019年,鲁伯埙、丁澦、费义艳等组成的合作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llele-selective Lowering of Mutant HTT Protein by HTT-LC3 Linker Compound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靶向自噬-溶酶体的生物大分子靶向降解技术。Nature也在同期配发了专门评论,最后更是入选了Nature评选的20...
Nature背靠背:多维度理解大肠癌肿瘤异质性,提供治疗新视角
肿瘤内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影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由肿瘤内异质性推动的克隆进化(clonal evolution)推动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性。然而,对于结直肠恶性肿瘤的遗传进化及肿瘤内异质性,目前仍知之甚少。值得注意的是,紧靠DNA突变并不能完全解释肿瘤的恶性转化;表观遗传变化也会导致癌细胞之间的表型变异——遗传、表观遗传的变异及转录可塑性均影响着肿瘤内异质性。探索这些生物学...
邀请函:冷泉港生物诚邀您参加精准医学及空间多组学研讨会暨冷泉港-NanoString第六届大中华区用户交流会
冷泉港生物和NanoString诚挚邀请您参加于2022年11月10日下午13:30-17:00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精准医学及空间多组学研讨会暨冷泉港-NanoString第六届大中华区用户交流会。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用户分享基于NanoString nCounter和GeoMx DSP技术平台的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及相关进展,同时也邀请了NanoString公司专家介绍...
【CLIN CHEM】复旦肿瘤医院章真团队:cfDNA片段组学精准预测局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预后
https://academic.oup.com/clinchem/advance-article/doi/10.1093/clinchem/hvac173/6779862?rss=1&login=false 研究结果 03 广谱特征用于pCR预测表现出优良性能:...
【Nature子刊】东南大学吴富根团队开发基于纳米的自体肿瘤细胞疫苗策略,有望增强全身免疫应答
2022年11月1日,东南大学吴富根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 situ generation of micrometer-sized tumor cell-derived vesicles as autologous cancer vaccines for boosting systemic immune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该研...
还有多远?打造世界级“First-in-Class”新药
尽管目前这类药物可能在中国首发还是比较少,但随着我国“First-in-Class”医院和“First-in-Class”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未来大概率会实现越来越多的“First-in-Class”药物在中国的首发。 中国的生物医药能否打造世界级的“First-in-Class”?到底该如何正确地实现科技创新?又该怎样合理地完成市场转化?创新药研发困难重重,收益...
《转》访北京大学系统⽣物医学研究所尹玉新教授:10x Genomics单细胞多组学ATAC+基因表达技术与空间技术回顾与展望
《转》访是转化医学网的品牌专访栏目,是业内专家、大佬、知名企业智慧交流碰撞的平台,也是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转》访致力于打造转化医学领域最知名的专家访谈栏目。 “研究本身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假说,另一个是验证我们的假说。假说是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的,但如何来验证它们?一直以来,我们都需要良好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探索我们提出的问题和假说;因而在当...
2022青橙奖得主研究的RNA剪接,对于疾病治疗有什么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RNA剪接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在癌症等疾病治疗领域的作用。 此次重大突破,使施一公研究组在继2015年首次解析世界上第一个剪接体结构、2017年解析第一个人源剪接体结构之后,再次成为世界上首个解析了次要剪接体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团队。 2020年11月27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就剪接体的机理...
【Nature子刊】最新!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绘制出人体组织详细图谱,助力器官与细胞研究
10 月 31 日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的文章“Unsupervised discovery of tissue architecture in multiplexed imaging”,报道了一种计算方法,以前所未有的细节绘制人体组织结构图。该方法有望加速器官尺度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可以为各种疾病提供强大的新诊断策略。 https://www...
【Cancer Cell】胰腺癌肿瘤微环境变化的多组学分析,抗PD-1联合新辅助治疗方案
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系、Sidney Kimmel综合癌症中心的Lei Zheng,Elizabeth Jaffee和Elana Fertig教授领导了此项研究。该研究于10月27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ancer Cell (IF:38.59). 参考资料: https://www.genomeweb...
mRNA疫苗火了,为何DNA疫苗全球领头羊却宣布撤退?
疫苗在控制传染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预防接种一直都是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预防疾病手段。DNA疫苗与mRNA疫苗同属于核酸疫苗,核酸疫苗继传统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被行业内称为“第三代疫苗技术”。 随着新冠的流行,mRNA疫苗被大众所熟知,而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预防接种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据悉,我国疫苗市场产值已从2016年的271亿元增长...
27岁博士辞别耶鲁归国即发Science!研究探索肠道菌群的代谢物引发结肠癌的分子机制
导读:与一般人群相比,炎症性肠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更高。肠道微生物是影响肿瘤发生的众多因素之一,部分方式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产生微生物代谢物。最近,有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类新的细菌基因毒素,该分子在肠道肿瘤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2022年10月28日,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Noah Palm教授团队、曹议匀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ommensal microbiota fro...
【Nature子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翔等团队揭示自噬相关分子特征的多组学表征,以改善癌症治疗!
2022年10月26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洪、陈翔团队,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Leng Han以及华中科技大学郭安源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通讯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characterization of autophagy-related molecular features for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autophagy...
倒计时23天|第八届N·GS组学创新开发者大会最新议程
承蒙各界新老朋友们的支持和厚爱,N·GS创新开发者大会已走过七届。在历经过数项基因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目睹过投融界对基因行业方向关注的变化后,我们逐渐认识到,只有研发进展迅速、技术优势明显、应用领域明确的「创新」,才能在滚滚大潮中屹立不倒。而这些「创新」依旧需要我们去发掘、关注和支持…… 疫情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