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9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子刊】华西医院罗晗等使用泛癌单细胞分析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和可塑性
2022年11月4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晗、许恒团队与韩国光州科学技术学院Jihwan Park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联合发表了题为“Pan-cancer single-cell analysis reveals the heterogeneity and plasticity of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in the tumor ...
Nature主刊+两篇封面论文!复旦大学鲁伯埙、丁澦、费义艳团队发表靶向自噬-溶酶体降解新技术综述
Nature发文 2019年,鲁伯埙、丁澦、费义艳等组成的合作团队在《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llele-selective Lowering of Mutant HTT Protein by HTT-LC3 Linker Compound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靶向自噬-溶酶体的生物大分子靶向降解技术。Nature也在同期配发了专门评论,最后更是入选了Nature评选的20...
Nature背靠背:多维度理解大肠癌肿瘤异质性,提供治疗新视角
肿瘤内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影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由肿瘤内异质性推动的克隆进化(clonal evolution)推动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性。然而,对于结直肠恶性肿瘤的遗传进化及肿瘤内异质性,目前仍知之甚少。值得注意的是,紧靠DNA突变并不能完全解释肿瘤的恶性转化;表观遗传变化也会导致癌细胞之间的表型变异——遗传、表观遗传的变异及转录可塑性均影响着肿瘤内异质性。探索这些生物学...
【Nature子刊】东南大学吴富根团队开发基于纳米的自体肿瘤细胞疫苗策略,有望增强全身免疫应答
2022年11月1日,东南大学吴富根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 situ generation of micrometer-sized tumor cell-derived vesicles as autologous cancer vaccines for boosting systemic immune responses”的研究论文。该研...
【Nature子刊】最新!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绘制出人体组织详细图谱,助力器官与细胞研究
10 月 31 日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的文章“Unsupervised discovery of tissue architecture in multiplexed imaging”,报道了一种计算方法,以前所未有的细节绘制人体组织结构图。该方法有望加速器官尺度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可以为各种疾病提供强大的新诊断策略。 https://www...
【Nature子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翔等团队揭示自噬相关分子特征的多组学表征,以改善癌症治疗!
2022年10月26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洪、陈翔团队,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Leng Han以及华中科技大学郭安源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通讯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characterization of autophagy-related molecular features for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autophagy...
【Nature子刊】肿瘤缓解率高达80%-100%!杜克大学协同疗法对抗胰腺癌
美国杜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协同治疗方式,基于一种可液体注射的生物聚合物,提供I131放射性核素作为近距离放射治疗,同时,结合嵌合多肽(CP)修饰的紫杉醇(PTX)作为化疗药物,具有协同效果极佳的治疗胰腺癌的作用。2022年10月19日,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发布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https://www.nature.c...
【Nature子刊】施一公团队再突破!新研究或有助于开发靶向γ-分泌酶药物
2022年10月22日,西湖大学施一公及清华大学周瑞共同通讯在线发布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含有和不含MRK-560的PS1和PS2的γ-分泌酶复合物的冷冻电子显微镜结构,总体分辨率为2.9-3.4 Å。MRK-560占据PS1的底物结合位点,但在PS2中不可见。结构比较发现,PS1中的Thr281和Leu282是MRK-560亚型依赖性敏感性的决定因素,PS1和PS2之间的交换实验证实了这...
【Nature子刊】非编码RNA翻译成蛋白质?中山大学张弩等发现KRAS致癌信号的关键调控因子!
2022年10月14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弩教授、徐建波博士,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闫超教授以及苏州大学姚宏伟教授在Cell Research上联合发表了题为“A novel protein RASON encoded by a lncRNA controls oncogenic RAS signaling in KRAS mutant canc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由长基因间非...
【Nature子刊】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团队研究发现保护结直肠癌免受DNA损伤的潜在机制
该研究于10月17日发表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Sirtuin5 protects colorectal cancer from DNA damage by keeping nucleotide availability”,报道了结直肠癌细胞中的 SIRT5 敲低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并且发现 SIRT5 通过以戊二酰化依赖性方式增强谷氨酰胺分解来...
【Nature】斯坦 福大学将“迷你人脑”植入小鼠,开创类器官研究新时代!
最新一项研究表明,移植到老鼠体内的微型人类大脑结构可以发送信号并对老鼠胡须拾取的环境线索做出反应。这一证明人类干细胞生长的神经元可以与活啮齿动物的神经细胞相互作用,从而可能会产生一种测试人类大脑疾病疗法的方法。该研究发表于期刊《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238-x 重大发现...
【Nature】刷新线粒体DNA遗传认知!剑桥团队基于66083人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为了确认这些线粒体DNA片段的来源,剑桥大学Patrick Chinnery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分析了66083人的全基因组序列。这些参与者来自英格兰罕见病项目,其中包括12000多名癌症患者。这一结果近期发表于《Nature》上。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88-7#Sec9 线粒体DNA...
“无惧混乱,因为那里大有可为”——诺奖得主在Nature给研究者的四条箴言
四条宝贵的建议 Four golden lessons 01 没有人能了解所有,你也不必如此 No one knows everything, and you don't have to. 当我大学毕业时——似乎已经过去了100年之久——物理学文献对于我而言,就如一片...
【Nature】清华大学陈柱成/李雪明合作揭示NuA4选择性乙酰化组蛋白H4的机理
10月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柱成教授与李雪明副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e of the NuA4 acetyltransferase complex bound to the nucleosom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乙酰转移酶NuA4结合核小体以及组蛋白H4空间识别的机理,阐明了NuA4作为转录共激活因子发挥功能的结构基础。 h...
【Nature】重磅!科学家绘制出人脑发育多组学基因图谱
在刚刚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已在不同的时间点,非常详细地研究了大脑类器官内的数千个单个细胞。他们的目标是用分子遗传学术来表征细胞,换句话说,将所有基因转录物(转录组)的总和作为基因表达的量度,同时将基因组的可及性作为调节活性的量度。然后,设法将这些数据表示为一种图谱,显示类器官内每个细胞的分子指纹。 https://www.na...
【Nature子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年龄和遗传学,谁决定我们如何衰老?
遗传学实际上就不那么重要了 此研究探索了遗传学、衰老和环境的相对影响——这三个因素对约2万个人类基因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相较于遗传变异,衰老和环境更显著地影响着我们许多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即活性的上升或下降——几乎决定了一切,包括我们激素水平、新陈代谢以及对酶的调动,用以修复机体。 ...
【Nature】最新小鼠研究发现,性别和年龄决定基因对寿命的影响!
长寿是一个复杂的特征,这项研究在发现牢固的遗传联系方面做得很好,遗传学家João Pedro Magalhães说:“尽管这项工作提出了许多问题,但该研究是一块垫脚石——了解长寿的遗传学的最终的机制。”该研究于9月29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113-9 研...
一天4篇Nature! 中科院朱敏院士团队“从鱼到人”探源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9月29日,英国《自然》(Nature)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同期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的4篇学术论文。这4篇论文集中报道了一批有关有颌类起源与最早期演化的研究成果;这些发现填补了全球志留纪早期有颌类化石记录的空白,首次为有颌类崛起与最早期辐射分化提供确切证据。 国际古脊椎动物学会前主席、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教授John Long撰文表示,...
【Nature】中科院施一/高福团队首次解析埃博拉病毒聚合酶结构
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施一/高福团队在《Nature》发表论文,首次解析了埃博拉病毒聚合酶的三维结构,揭示其工作的分子机制。同时,这项工作还发现了百年老药—苏拉明(suramin)抑制埃博拉病毒聚合酶活性的机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271-2 靶向聚合酶的药物开发...
【Nature子刊】中科院院士黄维联合安众福/陈洪敏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磷光闪烁体有助治疗深层肿瘤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安众福所带领的团队与厦门大学教授陈洪敏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Organic phosphorescent nanoscintillator for low-dose X-ray-induced photodynamic therapy”,利用纯有机磷光闪烁体,实现了低X射线剂量下的高效光动力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