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2024年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如何申请你的第一个国自然基金项目
中医药多组学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194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CCL2抑制剂的中断会造成乳腺癌的转移

2014-10-23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

Nature子刊:张锋博士再发CRISPR重要成果

2014-10-21

  日前,麻省理工的张锋(Feng Zhang)博士领导研究团队向人们展示了CRISPR-Cas9的新应用。他们用这一技术在哺乳动物大脑中进行了基因功能的活体研究,文章发表在十月十九日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   张锋博士是CRISPR/Cas9技术的先驱之一。他是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助理教授、McGovern 脑研究所和Broad研究所核心成员。去年七月,张锋荣...

Nature:取得污染物解毒的重大突破

2014-10-20

  一直以来,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希望在科技上取得重大突破以获得更有效的方法来净化有毒的污染物质,比如多氯联苯和二恶英。近日,他们的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Nature杂志上,并详细介绍了一些特定的生命体是如何成功的降低污染物的毒性。   曼彻斯特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团队研究了一些自然生命体是如何成功的降低污染物的毒性,并缩短几种臭名昭著...

Nature子刊:乳腺癌的“致命要害”

2014-10-17

  最近,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组成的一个领先研究团队发现,“关闭”两种蛋白质,可降低乳腺癌存活和生长的能力。   这项研究受到了乳腺癌研究慈善机构Breast Cancer Campaign的资助,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致命要害”的方法,可能在许多类型的乳腺癌中起作用,并可能有助于找到一种方法来预防治疗后肿瘤的复发,增加这种疾病患者的存活机会。 &...

Nature:华科大教授联合美法专家发现“干扰素”两面性

2014-10-15

  干扰素分泌得少会不利于人体抵抗病毒,可干扰素分泌过多对健康也不是一件好事。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张贤钦和美国、法国专家共同领衔的相关研究揭开了这一奥秘。1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张贤钦介绍,干扰素对人体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以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干扰素分泌减少对抗感染的影响,而他们的研究发现,干扰素持续过量分泌对健康也...

【Nature Genetics】最大规模人类身高GWAS研究成果

2014-10-10

  美国最大的人体性状遗传研究(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ANthropometric Traits,GIANT)协会最新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超过 300个科研机构和超过 250,000位成员组成的研究组完成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项目,这一项目发现了多达400个影响身高的基因区域,这几乎是之前已知数目的一倍...

《Nature》最近30天十大受关注论文

2014-10-10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4年9月8日 ~ 2014年10月8日):  &ems...

【Nature】白细胞介素22是糖尿病治疗新靶点

2014-10-09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肠道黏膜屏障破坏是产生这种关联的重要环节,肠道黏膜屏障破坏可导致系统内毒素血症,并导致慢性低水平炎症,慢性炎症可促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白细胞介素22最初由Dumoutier等用IL-9刺激小鼠T细胞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结构功能与IL-10极其相似,故开始将其命名为IL-10相关T细胞衍生诱导...

【Nature】CRISPR重大突破:RNA编辑工具

2014-10-09

  一种用来编辑基因组中DNA指令的强大科学工具现在也可以应用于RNA。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一个研究人员小组,证实借助于一种方法可以编程CRISPR/Cas9蛋白复合物在序列特异性的靶位点识别并切割RNA。这一研究发现有可能改变RNA功能研究的模式,为检测、分析和操控RNA转录物铺平了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28日的《自然》(N...

nature:自身造血作用的克隆动态观察

2014-10-08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中参与干细胞计划的Jianlong Sun, Azucena Ramos,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系的Brad Chapman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免疫学的Jonathan B. Johnnidis等9人近日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文章详细描述了自身造血作用中的细胞克隆作用。为进一步理解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提供了依据。 ...

nature:冗余突变促使中和抗体迅速进化

2014-10-07

近日, 意大利瑞士大学生物制药研究所的Leontios Pappas, Mathilde Foglierini, Luca Piccoli等人在nature发表文章,表明人体的冗余突变会促进中和抗体的迅速进化。 中和抗体对流行病病毒的应答反应由连在球形头部的抗体控制,期间经历持续的抗原飘移(基因组发生突变导致抗原的小幅度变异,不产生新的亚型,属于量变,没有质的变化,多...

两篇NATURE引发的血案:小保方晴子STAP细胞”学术造假”事件

2014-10-04

  既然是说故事, 首先来介绍一下这位女主, 她叫小保方晴子,31岁,日本千叶县人士, 1983年6月29号出生, 巨蟹座,  2006/2008年早稻田大学应用化学系本科/硕士,2011年早稻田大学生命医学博士。其中2009-2010年其博士研究是作为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的。2013年开始以30岁的年龄,被任命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细胞再造实...

Nature:细胞基因治疗再获重要突破

2014-10-03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细胞移植方法治疗了模拟一种罕见肺病的小鼠,有一天这种方法或可用来治疗由免疫细胞功能失调引起的这种以及其他的人类肺病。   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在10月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们利用巨噬细胞帮助收集并清除了所使用的分子以及来自身体的细胞碎片。...

《自然》论文撤回数量近年为何爆增?

2014-10-03

  学术杂志的使命是发表学术论文和信息,虽然有各种各样质量控制手段,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发生错误,提供客观正确的信息是学术期刊生命线,因此,发现已发信息存在错误进行及时修改和纠正是任何杂志的重要责任,撤回已发表论文是这种活动的极端措施。   甚至有学者探讨过撤回数量和杂志质量的关系,如201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细菌学家《传染与免疫》期刊总编...

NATURE:B细胞淋巴癌起源新解

2014-10-02

  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关于其起源及原因,历来有很多的说法。但是,最近,加州大学微生物和免疫学学院等人,在《SCIENCE》发表文章,对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的起源及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09年一篇文章曾经介绍过相关内容介绍:他们在作用于老鼠的实验中发现,鞘氨醇-1 - 磷酸受体-2(S1PR2),一种Gα12 和...

Nature Methods十周年特刊:十大技术盘点

2014-10-02

  Nature Methods杂志在十周年之际推出了纪念特刊,点评了在过去十年中对生物学研究影响最深的十大技术。二代测序、CRISPR、单分子技术、细胞重编程、光遗传学、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等纷纷上榜。   二代测序   二代测序或大规模并行测序的出现,几乎影响了生物学领域的每一个角落。这一技术允许科学家们测序基因组、评估遗传学变异、定量基因表达、研究表观遗传学调控、探索微...

《Nature》:新技术容易带来的虚假信息

2014-10-02

  大规模分子筛选技术已经成为寻找新药物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技术也带来一些问题,就是许多被筛选出的目标分子根本不是真正有价值的分子。一些学者迷信筛选技术的先进性,对这些候选分子进行药物无效开发研究,导致大量人力财力的浪费。最近《自然》有文章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警告,值得引起相关领域的学者重视。这种技术带来的问题和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组学技术类似,组学技术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

癌症研究泰斗Nature子刊解析癌症干细胞与微环境的互作

2014-09-30

  在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过程中,组织内部彼此粘附的上皮细胞,会转变成为具有较强迁移能力的间充质细胞。EMT对于胚胎发育是有益的,细胞通过EMT在胚胎中迁移并建立特化的组织。不过近年来人们发现,EMT也在癌症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EMT能将间充质细胞的特性赋予癌细胞,允许它们进入癌症干细胞(CSC)状态。   癌症干细胞是肿瘤...

Nature:测序届大牛Church发表单分子互作测序新技术

2014-09-30

  随着技术的发现,大规模并行DNA测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许多研究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然而,高通量的蛋白质分析仍然困难重重,现在亟需高质量低成本的蛋白分析技术。   为此,遗传学界的大牛George M. Church领导哈佛医学院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单分子互作测序(SMI-seq)技术。该技术能够实现单分子水平上的并行分析,获得大量蛋白质的互作图谱。这一成果发表在近期的N...

NATURE:线粒体基因也能促进先天免疫?

2014-09-30

传统的研究认为,人类的免疫力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调控的,因此,起主要作用的基因是核基因。但是,近日Cole M. Haynes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的UPR基因对于人体的先天免疫,也具有促进的作用。而这个结果,对我们以往的线粒体基因和免疫机制具有一个颠覆性的改变。 微型后生生物能在肠腔等微生物丰富的环境中识别和消灭细菌病原体,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