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200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重大成果:最全面的人类器官表观基因组图谱

1970-01-01

    多年来,科学家们成功获得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图――编码人类生命的完整DNA序列图像。而现在他们仍然在往这一图集添加新页面――散布在DNA链上,影响了基因抑制的化学标记物――甲基的图谱。 来自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报告称,他们构建出了来自个体捐赠者(包括女人、男人和孩子)十多种不同人类器官最全面的表观基因组图谱。尽管甲基化不会改变...

Nature:基于CRISPR的表观基因组编辑

1970-01-01

目前关于表观遗传标记(如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调控功能的研究结论,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基因表达有关的统计数据,要想了解单个标记在基因调控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容易。 Nature出版社旗下的两份期刊近期公布了两项研究报告,利用目前热门的CRISPR系统,解析了特殊位点上的组蛋白目标修饰。其中一个研究组用融合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Cas9系统(dCas9),失活增强子进行研...

赵惠民教授Nature子刊:基因组编辑蛋白的寻靶机制

1970-01-01

   在整个基因组中搜寻一段特异的序列,就像试图从有着十亿拼图块的盒子中找出特殊的一块一样。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基因组编辑蛋白是如何找到它的特异靶标的,这有可能帮助设计出更好的基因疗法来治疗疾病。他们的研究工作发布在6月1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伊利诺伊大学的化学和生...

王小凡教授Nature子刊点评重要癌症发现

1970-01-01

   杜克大学的王小凡(Xiao-Fan Wang)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癌症生物学家,他在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与修复、癌症转移分子机制、肿瘤微环境等多个领域均有重要的学术贡献,尤其在TGF-β相关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5月28日,王小凡教授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niche r...

Nature子刊:避免耐药性的无毒抗菌药

1970-01-01

   最近,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化合物,可专门攻击真菌感染而不会攻击人类细胞,可以转化为此类感染的治疗方法,并为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药物开发,指出了一条途径。 本研究是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教授Martin D. Burke带领的一组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家完成,他们开发和测试了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的几种衍生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

Nature:对抗侵袭性癌症的升级武器

2015-06-02

  自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研究人员第一次发现,一种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药物——阿比特龙(abiraterone,Abi)的代谢产物比它的前体具有更强力的抗癌特性。这项研究发布在6月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员Nima Sharifi博士发现,在服用这一...

Nature子刊:科学家解开老年痴呆之谜

2015-06-0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们发现,β淀粉样蛋白累积与缺乏恢复性睡眠有关,睡眠就是阿尔茨海默症之谜中缺失的一环。这项研究发表在六月一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有力证据证明,β淀粉样蛋白会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缺乏深度、恢复性睡眠),损害大脑的长期记忆。“我们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症引发记忆衰退的新通...

第四军医大Nature子刊胃癌新成果

1970-01-01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胃癌(GC)已经成为全球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大多数胃癌患者都是在疾病晚期才被确诊。对于这些患者来说,化疗是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尽管在临床实践中已经使用了许多新的化疗药物,但是由于内在耐药性或获得性耐药,尤其是多药耐药性(MDR),化疗方法往往会失败。虽然MDR机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探讨,但是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关键决定因素仍不清...

Nature综述:基于单克隆抗体的癌症疗法汇总

1970-01-01

在过去的20年,单克隆抗体逐渐成为癌症治疗中的支柱。从最初应用价值有限的鼠源单抗到最近新的CAR-T技术,研究者们不停地摸索改进创新。最近一期的《Nature Reviews Cancer》杂志刊登了基于单抗的癌症疗法综述。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单抗在癌症治疗里的用途。 癌细胞靶向疗法:恶性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着一些异于普通健康细胞的抗原,这些抗原可以作为单克隆抗体的良好...

Nature揭秘癌细胞中的古怪事件

1970-01-01

   在针对癌症的基因组概貌展开调查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某些肿瘤细胞中的一种古怪的现象:一条或数条染色体中存在着大规模的DNA重排,这被认为是在一次细胞过程中产生。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阐明了这种突然的、孤立的遗传物质洗牌现象――染色体碎裂(chromothripsis)是如何产生的。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Nat...

Nature:多篇文章细述癌症信号的精确调控

1970-01-01

  ――抑癌蛋白PTEN主要分布在细胞的胞质中,拘束在胞内体囊泡中,这种定位调控了PTEN对特殊脂质的活性,以及影响了其对细胞生长的调控 PTEN抑癌蛋白功能缺失是许多种人类癌症的一个常见特征,比如胶质母细胞瘤,前列腺癌,肾细胞癌,甲状腺癌和乳腺癌等。除了在零星肿瘤中出现的遗传变异以外,编码PTEN蛋白的基因中出现的胚系突变也会引起譬如PTEN...

Nature:不同常规的癌症逃生之路

1970-01-01

一项国际研究报告称发现,卵巢癌可以通过锁定生存模式,避免被化疗毁灭。相关论文发布在5月28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的Sean Grimmond教授说,卵巢癌细胞至少通过4种不同的途经避免了被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摧毁。 “其中一条途径涉及打断和重排一大批的基因――染色体。这与其他癌症有着根本的不同,在其他的癌症中疾...

诺贝尔奖得主夫妇Nature预卜先知你的行为

2015-05-29

  有没有可能通过接入大脑中的信号来弄清楚你下一步将去到哪里?挪威科技大学(NTNU)的研究人员Hiroshi Ito现在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本周的《自然》(Nature)杂志上,Ito描述了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   Ito和他的导师、2014年诺贝尔奖得主夫妇May-Britt、Edvard Moser以及同事们选取了一条特异...

Naturemedicine:亲环素A-CD147促进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归巢

1970-01-01

近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亲环素A-CD147信号途径在B细胞恶性肿瘤在骨髓中的归巢式克隆增殖发挥重要作用。 B细胞恶性肿瘤经常在骨髓中进行克隆增殖,但这种增殖性归巢现象的具体机制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了解。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以多发性骨...

Naturemedicine:代谢变换在T细胞分化中的大作用

1970-01-01

近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的研究进展,他们发现HIF1-a和芳香烃受体(AHR)在I型调节性T细胞(Tr1)分化方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T细胞激活能够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代谢变化,对于响应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发现具有细胞毒性和产生IL-17能力的效应T细胞,其分化过程需要向...

Nature新闻:沉睡数十年的“睡美人”研究论文

1970-01-01

   有一些科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可以很受欢迎,获得许多其他研究人员的引用。但另一些则可以像“睡美人”一样沉睡达一百多年才醒来获得荣耀和认可。 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的研究人员Filippo Radicchi和同事们分析了2200万篇科学论文,鉴别出了这样的睡美人论文,并找出了其中最有吸引力的论文。 一些论文在经历最初的增长期之后获得引用...

中国学者5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1970-01-01

   5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埃博拉病毒研究新发现,奇异侏罗纪兽脚类恐龙,以及白血病研究新进展。首先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2014年7月至11月期间在塞拉利昂的五个大区检测的3000多份埃博拉病人样本,成功分离测定175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通过对于这些病毒...

詹丽杏博士Nature子刊解析癌症之王

1970-01-01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丧失极性蛋白AF6可通过诱导Snail表达促进胰腺癌转移。这一重要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26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所营养科学研究所的詹丽杏(Lixing Zhan)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研究...

Nature子刊:促进再生从免疫入手

1970-01-01

    Buc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说,巨噬细胞与干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受损,有可能在诸如肠易激综合症(IBS)、肠漏症(leaky gut)和大肠癌一类的人类肠道疾病中发挥了作用。 拥有健康的肠道很可能依赖于维持免疫细胞和肠壁干细胞之间的复杂信号舞蹈。Buc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报告称,获得了有关细菌感染后控制肠道再生的复杂相互作用的一些重要新...

Nature突破20年困局:应对突变p53的新策略

1970-01-01

   由美国石溪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授Ute Moll博士领导的一个国际癌症研究小组,在一个癌症模式中清除了累积的突变p53蛋白,证实其可导致肿瘤显著消退,提高生存率。他们的研究论文发布在5月2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二十年来癌症研究人员一直未能成功地找到一些方法,来开发出修复突变p53蛋白功能的化合物。现在该研究小组发现在体内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