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是谁唤醒了“打瞌睡”的癌细胞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证实,通过改变癌细胞周围的骨组织,可以唤醒在骨骼中“打瞌睡”的癌细胞或让其沉睡下去。来自Garvan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创性地利用最先进的显微镜技术,在数月的时间内观察了在活体骨骼内休眠的癌细胞。
北大、中科院Nature子刊破解干细胞癌变机制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证实,PTEN缺陷可重编程人类神经干细胞向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样表型转变。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12月3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年轻学者获Science大奖:细胞如何聚集成肿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Allison Cleary获得了今年的大奖,她证明了乳腺癌细胞亚群是如何聚集,促进肿瘤生长的。
上海交大医学院瑞金医院找到7项胃癌血清标志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刘炳亚课题组与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陶生策课题组合作,利用蛋白质芯片平台,筛选出7个新的胃癌血清标志物。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杂志。
癌症的免疫疗法:日益精进的新疗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为提高机体对抗肿瘤的免疫反应成为癌症治疗中最令人振奋的突破。但在纽约最近的一次科学会议上,排得满满的议程表明,在宣告人类对阵癌症的战争胜利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基因“转录漂移”或成衡量老龄化的新通用指标
据每日科学网报道,为了找出米塞林让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延长30%至40%的原因,该团队研究了上万条线虫的基因活性。它们的平均寿命只有2到3周。
瑞士科学家成功识别“衰老基因”
本周,瑞士的科学家历经艰辛从40000种基因中识别出了造成身体衰老的基因。就在同一周,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了2016年一项针对抗衰老的药物试验,从而首次把衰老,而并非一种具体疾病,作为新的药物靶标。
Cell:谁主宰了癌细胞的生死
科学家们发现了癌细胞内的一个“主控开关”,其似乎压制了正常的应激反应,让癌细胞能够在通常致命的条件下生存下来。
张锋Science重大突破:攻克CRISPR-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医学院Broad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McGovern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设计改造了革命性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大大减少了“脱靶”编辑错误。这一完善的技术解决了使用基因组编辑时面对的一个主要技术问题。
宫颈癌:人类可能最先消灭的癌症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杀手。人们所熟知的梅艳芳、李媛媛等女明星均死于宫颈癌。宫颈癌的发病人群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30岁左右的患者明显增多。宫颈癌虽然很可怕,但宫颈癌是恶性肿瘤中唯一具有“三个唯一”特点的癌症,即:唯一病因明确、唯一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唯一可能基本消灭的癌症。
JCS惊人发现:癌细胞可感染正常细胞,诱其癌变
我们身体内不断地生成癌细胞,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及破坏其中的大多数癌细胞。然而,有一些癌细胞却能逃避这一先天的免疫监视系统,找到生存和生长之所。
新研究发现能延缓痴呆症发展的基因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有9个基因与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有关,其中有的基因可将发病年龄推迟十几年。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出减缓此病进程的新方法。
华大股份CEO尹烨:基因或让人类最终克服肿瘤
12月2日上午消息,由新浪网举办的主题为“这就是我们的未来”的首届“C+峰会”今天上午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正式开幕,华大股份CEO尹烨在大会现场发表主题为“基因是生命的源头”演讲。
基因组编辑:7个关于革命性技术的事实
近日,在一项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上,关于人类基因组编辑的伦理学又再次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在这项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中科院及英国皇家学会共同组织的会议开幕之前(12月1日至12月3日),我们先为大家讲解目前7种关键的基因组编辑的事实。
物极必反!恶性肿瘤或有好转临界点
不稳定的基因组和遗传变异对于癌症进化成“杀手”至关重要,但物极必反,这有可能变成癌症的致命要害。这项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研究,或许很快将改善干扰癌症基因组的疗法。
Nature子刊:生活方式如何影响甲基化
法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近日分析了中部非洲人群的血液甲基化模式,揭示了因环境和生活方式改变而引起的表观遗传变化。这项成果于11月30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