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青年医生患癌14天去世 医疗如此无助?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闵行中心医院心内科36岁主治医师许剑峰因癌症去世,无不令医疗界的同行悲痛和惋惜。据悉,许剑峰在10月5日确诊为胃肝性腺癌,并且已经发生肝、骨骼和淋巴转移。
北京肿瘤生物中心:我国五大恶性肿瘤筛查指南
癌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有关专家指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排名前五的恶性肿瘤,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早期治疗效果好,较理想,到了中晚期转移复发概率高,因此抗癌的关键是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
体检并非肿瘤筛查 你要看清这些肿瘤筛查误区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300多万,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5人死于癌症。专家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尽最大可能争取更好的疗效。
中英科学家共同发现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疗法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一种迄今无有效疗法,可致年轻男性严重残疾和死亡的遗传病。近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医学杂志PLoS Medicine上的一篇论文研究结果称,中英两国科学家多年努力,找到了一种基于可治疗DMD的重要靶标—P2RX7嘌呤受体的潜在治疗方法。
睡觉开灯增加乳癌风险 3大睡觉习惯最招癌
都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可很多人偏偏躺下睡不着或者躺下不肯睡,还要再玩一个小时的手机或iPad。可是,到了早上又觉得昏昏沉沉,乏力懒起。
后基因组时代,我们能做些什么?
我们总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但是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后基因组时代,我们科学工作者可以做一些什么?我们究竟能针对基因组又怎样进一步的研究?
看细胞如何“叛变”?解开医学最深处的秘密
近日,由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细胞叛变记:解开医学最深处的秘密》上市,作者科普作家乔治·约翰逊巧妙地挖掘、展现了几十年来的科学研究、调查分析,揭示出我们对癌症有哪些了解,有哪些仍然未知;梳理了流行病学、临床实验、科学家说等领域关于癌症的认知;描绘了古肿瘤学家发现的生长在恐龙骨架上的化石肿瘤、人类祖先所生的肿瘤,介绍了癌症的最新进展等。
吃饱了就想睡?这是天性
一顿大餐之后,人们往往觉得懒洋洋提不起精神。科学家们日前发现,吃饱了就想睡其实是一种人类天性,因为葡萄糖能刺激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 的神经元,这一区域是大脑的重要睡眠中枢。
美国大学研究用DNA签名替代艺术家签名 可防赝
据外媒21日报道,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正在研发新的认证系统,将让艺术家们用少量合成的DNA给自己的作品签名,以防假冒。
警惕 | 从发病到去世仅14天!胃不舒服你还敢
近日有新闻报道,上海36岁的心内科主治医师因癌症去世。从发现症状到去世仅14天,这再次引发公众关注,胃不舒服不是小问题!
肺动脉高压的遗传检测和遗传咨询
肺高压和很多疾病一样,都是有遗传和环境共同引起的,一个正常的血管病变到这个肺高压的一个堵塞的血管,狭窄的血管,有很多因素在里面起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最主要的两大因素,遗传因素里边又包括致病基因和修饰基因。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药物、毒素、高血压等等,今天主要介绍的是这个遗传因素在肺高压里面的作用。
英国专家:洗澡该用清水 使用皂液破坏免疫力
洗澡你喜欢用浴液还是香皂?英国胃肠病学家罗宾·丘特坎建议:都别用,最多局部使用有机成分制成的温和皂液。
【盘点】癌症免疫疗法新进展
据最新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2012年新增癌症病例近一半出现在亚洲,而中国新增病例高居亚洲第一位,在肝癌、食道癌、胃癌和肺癌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造成这样另人触目惊心现状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专家指出,这样的现状主要由于传统疗法的治疗观念存在误区,它们的目标是直接杀死癌细胞,而这样的治疗观念会导致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在伤害癌患的身体,尤其是大大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因此只有转变治疗观念,提高机体免疫力才能打开癌症的康复之门。
PNAS:利用CRISPR成功实施人类基因组手
来自Baylor医学院、莱斯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的一个多机构研究小组报道了第一个成功的基因组手术,其改变了基因在细胞核内的折叠。这一进展有可能促成一些新方法来认识和攻克遗传疾病。
十月肝癌宣传月—早期监测、早期发现
十月是肝癌宣传月。与其他健康宣传相比,这可能是一个事件的潜伏者,但对于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是一个让人不舒服但却很重要的提醒,以意识到监测肝脏健康预防癌症的重要性。
免疫细胞或帮助打败肥胖
近日,刊登于《免疫学》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有助于预防肥胖的“良好基因”表明,免疫系统的某些方面在抵御肥胖上可能也起了一些作用。科学家发现,缺乏一种特定类型的免疫细胞的小鼠,即便正常饮食也会出现超重和新陈代谢异常。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