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重磅:葡萄中提取的这种天然化合物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保健品,存在一些水果如葡萄、蓝莓的皮和籽中,据悉可抗氧化、延缓衰老,但其保健效果已跌下”神坛”。然而,天然化合物CaraphenolA,一种白藜芦醇三聚体,却妥妥地在基因治疗上有奇效。
边切边补,告别DNA双链完全断裂!新“魔剪”剑
基因治疗是最具革命性的医疗技术之一,它是以改变人遗传物质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治疗手段。其中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基因功能研究进程。但是,“基因魔剪”的应用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技术本身存在的局限性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
Nature子刊:抗癌又抗衰,心脏病药物大放异
衰老--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即便在众多疾病侵袭的当今,也依然作为研究热点而存在,在过去的十年中,科学家们发现衰老细胞在越来越多的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关节炎到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在癌症患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已知的抗衰老药物却总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毒副反应。
《JEM》:三个月可获得完全缓解!肌酸补充剂增
T细胞在介导和协调针对癌症的免疫反应中起着核心作用,而T细胞的激活及功能的表达需要能量的维持,在癌症免疫治疗过程中,常常因为T细胞功能的不足导致免疫治疗效果差强人意。
Nature子刊详解:微量测序+低成本高效检测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 (Karolinska Institutet)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廉价检测肿瘤技术,该技术可以基于微量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并且能够识别出具有高度异质性和较强侵袭性的肿瘤样本,这将有助于癌症患者尽早发现肿瘤,并接受积极准备的治疗诊断。
《Science》:罕见遗传病诊断——转录组分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多组学分析技术在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罕见遗传病的检测中依然有诸多限制。近日,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等位基因表达失衡分析技术,能够通过分析两个等位基因的表达失衡来诊断罕见疾病。
强强联手!新组合用药有望“创造”靶点,实现对癌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癌症治疗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其中通过设计合适的治疗药物,使其根据肿瘤细胞上的分子靶点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打击的“生物导弹”——靶向治疗俨然成为了肿瘤研究的热点。但是这种治疗方式的适应症有限,仅针对具有特殊靶点的癌症,使得靶点问题成了阻碍其广泛应用的一大难题。
这些被忽视的免疫细胞,竟是乳腺癌细胞治疗的“潜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当前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原癌基因Her-2均为阴性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一旦转移多只能束手无策,因此,确定更为有效的乳腺癌治疗靶点成为了重中之重。
《Nature》子刊:地毯式搜索、精准辨认,免
近日,来自耶鲁大学的陈斯迪团队研发了一种基于CRISPR基因表达调控的集成内源基因激活免疫疗法 (MAEGI, Multiplex Activation of Endogenous Genes as Immunotherapy),绝杀之前的癌症免疫疗法,可对所有癌细胞进行地毯式搜索,辨认伪装癌细胞,最终进行免疫清除。这并不是纸上谈兵,该疗法已然在三阴性乳腺癌、黑色素瘤和胰腺癌等三种小鼠肿瘤模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Science子刊:深挖“双面蛋白”沦为肿瘤免
在肿瘤形成初期,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可识别肿瘤细胞并将其特异清除,但仍有部分肿瘤细胞可避过免疫监控存活下来,并进一步发展和转移,这就是肿瘤免疫逃逸。该过程是肿瘤形成的关键,相关机制研究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突破口。
Cell Reports:新的胰腺癌联合治疗方
近日,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联合疗法,该疗法将一种放射疗法和一种免疫疗法结合,不仅可以治愈小鼠的胰腺癌,而且还可以重编程小鼠免疫系统,形成“免疫记忆”,产生类似肿瘤原位疫苗的治疗效果。该研究为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仅仅能提神醒脑,还能预防糖尿病,咖啡简直太神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上的研究发现:从咖啡豆中提取的两种酚类化合物可预防肥胖相关的各种炎症,并能对抗胰岛素抵抗,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策略。
CRISPR进化之致命病毒篇:从SHERLOC
目前,很多致命的人类病原体都是RNA病毒,而且大多数都没有很好的治疗药物,如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和流感病毒。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Cas13的新技术-CARVER,该技术可用于检测并消灭人类细胞中的RNA病毒,首次将CRISPR-Cas13系统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的开
靶向卵巢纤维化预防卵巢癌,神药二甲双胍从未让我
在刚刚举行的ESMO2019年会上,尼拉帕利作为维持卵巢癌的一线治疗再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广谱的抗癌效果。
Nature:抗真菌途径或带来胰腺癌治疗新希望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较快,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寻找行之有效且新型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手段已是当务之急。然而胰腺癌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仍扑朔迷离,肠道菌群对其发病的影响便是研究焦点之一。
《Nature》子刊:贫血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2型糖尿病(T2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00-400万糖尿病患者因DR出现失明,DR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给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早期预防T2DM引起的微血管变化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目标。
Nature子刊重磅:3D技术模拟大脑微环境,
导读:作为当下最火的新兴技术,3D打印的广泛应用可能造就许多跨时代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医疗健康领域中,3D生物打印技术更是为临床医生和无数病患带来无限希望。 近日,来自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体外模拟了大脑的微环境,从而研发出一套可以培养原发性小儿和成人脑瘤的3D人体组织培养模型,并在重要国际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相关成果。这一研究在脑瘤生物学和肿瘤药理反应研究方面迈出了突破性一步,也让脑瘤细胞机制研究不再只是 “二维空谈”。
《PNAS》重磅:发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靶点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截至2019年,我国共有1000多万AD患者,约占全球AD患者总数的五分之一,而且我国AD患者的平均存活年限仅有5.9年。这种疾病至今仍无法治愈,其发病机制也尚不明确。
《PLOS ONE》:乳腺癌细胞转移核心机制终
来自密歇根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乳腺癌细胞储存能量,利用能量代谢来促进自身生长、扩散和转移,而控制大脑中糖原降解的关键酶PYGB在这一过程中则起到了关键作用。
阿司匹林又一力作,有效对抗雾霾引起的肺损害!
震撼人心的七十周年大阅兵想必大家仍然历历在目,除了见证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北京的天气也依然让人议论纷纷,不仅仅是北京,全球约有90%的人口暴露在被污染的空气下。而继二甲双胍后,走下神坛的阿司匹林近日也被证明可减轻空气污染造成的肺损害。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