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晚期癌症患者真有可能绝处逢生
精准治疗为癌症患者在延长生命限度和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但是,早期药物治疗中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经验缺失,使耐药突变成为肿瘤患者精准治疗的最大障碍,尤其在治疗晚期癌症患者时,耐药不明都使靶向治疗的效果大打折扣。
Nature Medicine:肿瘤全基因组测
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所需时间和成本的降低,个体化治疗将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近日发表于《NatureMedicine》的一项研究表明,开发新的机器学习算法对肿瘤全基因组序列信息进行分析,有助于预测患者的预后,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NEJM连发两文:卵巢癌晚期病患“续命”有望!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技术,多数病患首次确诊时已为晚期,超过70%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和化疗后会出现耐药复发,确诊后存活超过5年的人不到一半。因此,寻找新的医疗策略和替代疗法,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是卵巢癌研究的当务之急。
结直肠癌新突破—解析KRAS基因突变的两副面孔
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一线靶向药物主要是西妥昔单抗(爱必妥),但它对KRA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具体机制还不清楚。
发现PTEN突变人群潜在标志物:可区分癌症和自
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变可导致多种罕见遗传疾病相关,这些疾病统称为PTEN错构瘤综合征(PHTS)。这类疾病会导致恶性肿瘤发生、行为认知缺陷等,并且不同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通常很难在早期察觉。而目前还没有一种生物标志物可以预先评估PHTS是否会发展为癌症或者自闭症。
北大肿瘤医院《Nature》子刊发文:ctDN
胃癌具有高度的瘤内异质性,因此想要通过解剖学、分子生物学或者细胞培养等方法准确地评估胃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准确性都有待提高。
治愈新希望!直捣肝癌转移与耐药关键点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癌细胞易发生转移,导HCC致难以治愈、死亡率极高。临床数据显示HCC转移后对多数化疗药物耐药,手术与放疗亦无计可施。因此,确定可监测HCC转移轨迹的生物标志物及化疗耐药的HCC的靶向药物成为目前肝癌研究领域的重大难题。
《Nature》艾滋病新突破:给药一次管一年!
艾滋病的致死率曾高达100%,被功能性治愈的2名患者一度让人产生“艾滋即将被彻底攻克”的幻觉。然而,个例终究是个例,患者病情的独特性决定了该治疗方案的局限性,难以被推广。治疗艾滋,关键还得靠“鸡尾酒疗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而该治疗最扎眼的短板便是依从性差,极大地影响了治疗效果。
Science子刊:新联合疗法截断肿瘤免疫逃逸
KRAS原癌基因突变在很多癌症中很常见。MEK和IGF1R抑制剂的联用对具有KRAS突变的癌症很有效,但部分癌症患者疗效较差。
《Nature》揭秘:乳腺癌细胞竟伪装成神经细
作为“红颜杀手”,即便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乳腺癌的威力仍历久不衰,近年来我国乳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发病年龄也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90%的乳腺癌患者最终因为远处转移而死亡,而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颅脑转移的发病率高达30%-55%,其总生存期仅仅13个月。
PNAS重磅!肠道菌群影响血糖水平机制大揭秘,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有研究指出,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相关性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了。
癌症手术新福音:光声遥感显微技术有望上临床
在肿瘤切除手术中,外科肿瘤专家必须高度依赖自身视野或者成像成片的分辨率和清晰度,从而评估患者的肿瘤边缘。术后,医生仍需借助两周以上的病理实验报告,以评估术后诊断,而这很可能会延误患者的后续治疗。
液体活检新技术:让肿瘤耐药性基因通通显形!
肿瘤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特征之一,可使肿瘤的生长速度、侵袭与转移、药物敏感性等多方面产生差异。之前的研究表明,液体活检(特别是cfDNA (无细胞DNA))可以很好地检测获得性耐药的肿瘤异质性。但该方法尚缺少大规模队列验证。
“求异存同”是关键!部分肺腺癌的靶向治疗取得突
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超过三分之一的肺癌可转变为肺腺癌,这种癌症也可引起KRAS基因的突变。KRAS基因被发现是一种癌症驱动基因,但是近几十年来针对这一基因设计的个性化抗癌治疗方法都没有成功。
B细胞带来危机与转机,黑素瘤免疫疗法将何去何从
黑色素瘤来源于黑色素细胞,高度恶性,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以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CBs)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在人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疗效明显,但仍有约50%的患者对该类药物不敏感,而且部分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产生耐药现象。
通过机器学习预测癌症抗原能否引起免疫反应——新
近日,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并验证了一个新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特定肿瘤特异性抗原产生免疫反应的能力,有助于克服研制个性化癌症疫苗的重大障碍。
修复大脑损伤,逆转认知功能,二甲双胍对女性还真
从作为降糖药诞生,到抗炎、减肥、抗癌甚至于近日的抗衰老作用的开发,神药“二甲双胍”迈向巅峰,走向“神坛”之路毫无波折,简直不能再顺利了。
抑癌?促癌?这个蛋白还有两副面孔!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数据显示50%的患者在治疗后5年内出现复发导致治疗失败,其中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