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冠状病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已确定
由于到位的舆论宣传和专家们给群众服下的定心丸,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也比SARS清楚,自然对其的恐惧感也大大减低。如今已有不少人因此丧命,当务之急便是找出致死因,专家寻找解决方案,大众以此规避风险。
科学新发现!揭秘空气污染物暴露影响肥胖等的背后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新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会对肠道细菌造成严重伤害,增加肥胖、糖尿病、肠胃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使用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空气污染物暴露与肠道微生物组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氧气是可能改变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成的重要污染物。
震惊!防不胜防,新冠病毒在我们生活环境中可存活
前几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修订了部分内容,其中新增了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美国政府及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
【突破】SARS-CoV-2感染检测新进展,R
目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方法依赖于特定的基因序列,根据SARS-CoV-2基因组的快速测序和COVID-19爆发早期的数据分布,研究人员开发出多种测定方法。现如今研究人员设计针对病毒抗体的血液检测,这一进展将是监测病毒传播的重要下一步。
重磅!癌症诊断的新方式或将出现——血液微生物D
随着新一代测序的出现,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来研究肿瘤基因和宿主基因组以及生物体内存在的大量微生物。之前有研究证据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赋予某些癌症易感性,也可能影响对治疗的反应。现在研究人员切换角度,猜测在无征兆癌症患者身上,微生物是否会起一定的征兆作用。
【Science专访】哈佛等一众名校果断停课,
新冠肺炎伴随着社会压力和秩序紊乱疯狂席卷全球,中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学校纷纷关闭,态度强硬的美国近日也有50多所高校陆续停课。我国大中小学开学日期一再推迟,那么停课在阻断新冠病毒扩散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斯坦福大学】4500名女性研究表明,基因检测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基因检测是检测癌症风险的重要方式,那么是否适用于所有潜在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基因或其它因素是否是其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
【JAMA】揭秘美国新冠检测疑云
截止目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超1000例,累计死亡人数已达31例,多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相比于疫情之初缓慢增长的确诊病例数,近日美国每日新增病例数一直在增长。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在今日(当地时间3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的医疗保险公司将免除对这种新冠病毒的检测费用并承担相关的治疗费用。
【聚焦】迄今为止最大的精神疾病基因图谱问世
全世界约25%的人口受到某种精神疾病的影响,这些疾病会改变智力、行为、情感和社会关系。人们对精神疾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专家们也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
【Nature社论】意大利从封城到封国,新冠病
昨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当前新冠肺炎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蔓延,病例数超过10万,新冠肺炎成为大流行病的威胁已成事实。新冠病毒从爆发以来仅两月,传染人数之众世所罕见,新冠病毒传播速度为何如此之快,Nature近日发表社论对比作出解答
【突破】NGS提早发现前列腺癌“指纹”,助力其
现有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试不能很快识别癌症是否扩散,研究人员在血检中发现一种早期循环生物标志物,提高了识别的敏感度,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
【讨论】随着新冠肺炎爆发的增多,联合国到底该不
“大流行”一词固然令人恐惧,但若及时宣布就会让人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更多伤亡。但是,联合国却因顾虑种种原因拒绝宣布。
《Nature》重磅!饮酒引起的DNA损伤竟可
2018年,《Nature》曾发文指出,酒精(乙醇)代谢产物—乙醛会导致DNA双链断裂,导致染色体重排,并永久地改变DNA序列,从而提高罹患癌症的风险。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酒精发烧友为此慢慢远离了各种酒局。
【柳叶刀社论】现在采取防控措施,世界各国晚了吗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以外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20000例,疫情已蔓延94个国家。尽管世卫组织尚未将SARS-CoV-2感染的爆发称为大流行病,但是无论是否采取这样的术语命名都无法否认新型冠状病毒病例数已经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大规模增加。
新冠易于人传人原因:其刺突蛋白与ACE2结合强
德克萨斯州麦克莱伦的研究小组的实验表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人细胞上的受体(称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的强度至少比SARS病毒中的刺突蛋白强十倍;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结构病毒学家韦斯勒的团队也发现了这一点,这表明该受体是疫苗或疗法的另一个潜在靶标。
【JEM】肠道微生物助力CD47抑制剂对抗肿瘤
CD47是肿瘤靶向免疫治疗的基础之一。CD47作为重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广泛过表达,抑制巨噬细胞对肿瘤的吞噬作用;激活CD47-SIRPα信号影响T细胞功能,从而使肿瘤从免疫系统识别和杀伤中逃逸。尽管靶向CD47的阻断药物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前景,但有效性和个体差异尚待商榷。
《Nature》子刊:癌细胞的“达尔文进化论”
癌症的发展可以被认为类似于无性进化,全基因组加倍(WGD)在癌症中普遍存在,涉及整个染色体补体的加倍,然而,关于WGD在癌症进化中的选择压力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重大突破】261名患者实验表明,术后化学疗法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肾癌不仅会造成肾功能损害,还会出现恶性转移,严重者危及生命。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此病复发率高,因此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减小复发风险的相关研究。
《cell》:肠道微生物大规模宏基因组研究突破
肠道菌群是一个动态且高度多样化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会影响宿主生理的许多方面,虽然许多研究侧重于单个微生物分类群对机体健康的影响,但它们的整体代谢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探索。
【新成果】周强工作室首次解析新冠病毒细胞表面受
昨日,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解析了新冠病毒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全长三维结构,以及表面蛋白S受体结合结构域与细胞表面受体ACE2全长蛋白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