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肠道菌群,口腔细菌也和癌症息息相关!
近日,纽约大学Perlmutter癌症中心科学家研究发现,美国人群口腔内至少存在三种细菌可能会引起人们食管癌发病风险的上升或降低。
全新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同时实现基因激活
近日,美国伊利诺斯大学Carl R. Woese基因组生物学研究所(IGB)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全新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基因的激活,干扰以及删除。研究人员将该技术命名为CRISPR-AID(Activation. Interference. Deletion)。
《Lancent》权威发布!肥胖和2型糖尿病对
肥胖和2性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近些年来,关于肥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人们发现肥胖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在11月28日,《Lancent》上面刊登了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对于癌症负担的风险分析。
越肥胖血糖越高?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不可不说的
肥胖与2型糖尿病(T2DM)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早已被人们所发现,但是支持这种关系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却尚未被科学家所阐明。近日,《Nature》子刊上面为人们报道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PNAS报道:青少年中罕见癌症治疗取得新进展!
青少年和儿童是世界的未来。但是,癌症正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未来。而在近日,《PNAS》上面看的一篇文章,揭示了罕见肝癌的致病基因,并且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研究了这么多年癌症,癌症怎么扩散的,您知道吗?
恶性肿瘤相比较于良性肿瘤,最大的区别便是——恶性肿瘤的可转移性。癌症转移是癌症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那么癌症到底是怎样转移的呢?发表在《Cell》子刊上的这篇文章为我们揭示了癌细胞怎样完成转移的过程。
Nature子刊:发现癌细胞第二种“自保信号”
聪明的癌细胞的自保方式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每一次发现都让我们惊叹癌细胞的聪明行为,它们总能释放迷惑信号,避免被人体识别。近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发现了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二个帮助癌细胞“自保”的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可以帮助癌细胞免受免疫细胞的吞噬和杀伤。
又见肠道菌群!妈妈经常使用抗生素,孩子容易得肠
肠道菌群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这个领域里有着大量的未开拓领域,这也成了研究学者们重要的成果发现地。除了前面1天之内3连发,昨日刊登在《Nature》子刊上面的一篇文章,揭示了母亲接触抗生素导致后代肠炎的机制,发现在其中,肠道菌群又起了大作用。
重磅!《Nature》揭开抑制白血病新机制!有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是成年人最常见的急性白血病,其发病率随着人的年龄而增加,在美国约占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的1.2%。韩剧里面精彩出现的白血病情节使得这种疾病广为流传。而在昨日,《Nature》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为这种恐怖的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细菌促进癌症转移!《Science》再掀癌症新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发现某些细菌会和癌症具有共存关系,并且同步转移,研究人员经常怀疑细菌是否会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某些作用,并尝试揭秘这一神秘关系。近日,一篇刊登在《Science》上面的文章向人们讲述了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揭示了细菌与癌症的关系:细菌,真的会促进癌症的转移!
Nature长文:肠道菌群到底如何影响免疫系统
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极大的革新了人们对于肠道菌的看法。而在今日,又一篇《Nature》长文讲述了肠道菌群到底是如何影响肠道免疫系统的健康。
Nature报导:人类基因组研究“最火爆”基因
近日,NIH下属的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和软件工程师Peter Kerpedjiev对PubMed中研究基因结构,功能,位置以及编码蛋白的所有论文进行了总结。
重磅!这项研究将使万千癌症患者受益!
放疗作为癌症治疗的三驾马车之一,50%的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但是不幸的,多达40%的癌症患者会对放疗产生抗性,因此放疗患者后期往往面临着巨大的治疗困难。癌症患者的放射治疗抗性是十分棘手的一个问题,11月23日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面的一篇文章,揭示了癌症患者产生抗性的原因,并且相应的治疗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蔗糖致癌真相掩埋50年!不利于公司的结果不发布
实验总是会不经意间揭开某些未知的面纱。然而很多时候实验结果并不会公诸于世,因为他们妨碍某些公司的利益。11月21日,《PLOS Biology》的研究披露了美国的 糖研究基金会(SRF)在自主一项实验时发现蔗糖促进膀胱癌发展,从而停止资助并且切断了资金,最终,没有研究成果发表出来。
Nat.Commu. | 这些基因可预测癌症转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疾病,得了肿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肿瘤转移。当肿瘤大小在1—2厘米,尚未被发现之前,癌细胞就已经开始转移。每克肿瘤组织每天可向血液中释放300—400万个癌细胞,脱落的癌细胞随血液或淋巴流布全身,一旦条件成熟,散落的癌细胞会像种子一样在身体的任何组织器官种植,并迅速生长起来,破坏脏器功能,最终导致病人死亡。如何抑制癌细胞扩散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预防肥胖的又一“神器”——用来炖肉的肉桂!机制
肉桂相信大家都十分熟悉,是平常家庭中炖肉、炒菜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在西方,人们更是用肉桂打成粉末加入咖啡、奶茶中调味。同时,肉桂具有特殊的香味,还会被用于制作香料。可以说是全身是宝。近日,来自密歇根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一项新研究,揭示的肉桂的另一重要作用:可应对肥胖。
Cell:揭秘蛋白降解系统,弥补CRISPR技
为了对蛋白质功能进行更好地评估,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和德国Max Plank研究所(MPI)科学家开发了一种称为Trim-Away的新技术。与CRISPR / Cas9和RNAi不同的是,Trim-Away可以从任何细胞类型中直接降解特定蛋白。同时,Trim-Away也可以对蛋白质的不同变体进行区分,开辟新的疾病研究途径乃至最终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Nat. Commu. | 帮癌细胞“称体重”
近日,MIT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个体活癌细胞重量变化的药物疗效预测方法。基于悬浮微通道谐振器(SMR),仅仅需要10到20分钟,研究人员便能够更加精准对单个癌细胞进行“称重”,通过对其生长或质量累积速率(MAR)的测量来检测特定抗癌药物的效果。
喝水都发胖?可能是基因突变搞的鬼!
肥胖已经日渐成为一个受到人们关注的话题。而减肥的口号也有很多,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那句:管住你的嘴,迈开你的腿。也就是控制饮食和锻炼运动(糖尿病患者也适用)。但是,肥胖真的就是这两个因素导致的吗?
《Cell》子刊颠覆认知!体外干细胞模型“不靠
干细胞因为其具备高度分化型,被人们寄予厚望。而在进行干细胞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往往体外模拟干细胞的状态进行研究。但是近期一项研究却颠覆了我们的想法,不得不重新思考之前的研究:我们在体外构建的生物模型去模拟体内的状态可能并不可行!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