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70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耐药性基因未必对人致病雾霾不是罪魁祸首
无论是土壤、水体,残留的抗生素都给细菌转变成耐药性细菌以生存的环境 [耐药性和致病性是两个概念,耐药菌未必一定对人致病,但是随着水体、土壤、空气等环境中耐药性细菌和耐药基因负荷的增加,耐药性向病原菌传递的风险也在增加。如果病原菌同时具有耐药性将会给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瑞典学者乔...
《自然-生物技术》发文否定韩春雨基因编辑工作,明年1月完成调查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 在围绕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NgAgo实验的可重复性问题上争论达半年之久后, 发表该论文的《自然—生物技术》(NBT)终于发布声明称,其于今日发表的Toni Cathomen及同事(编注:美德韩三国的研究团队)的通信文章,可能会否定韩春雨原论文所称的有效编辑内源性基因的这一主要发现。如果一篇论文在发表后遭到批评,NBT会对各种批评进行审慎和全面的评估,其将在2...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通过基因检测实现高血压精准治疗
颜薇秘书长 今天转化医学网有幸访谈到中国康复技术转化与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康促”)颜薇秘书长,来谈一谈精准医学时代协会如何帮助新技术新领域发展以及对高血压精准用药项目的前景展望,以下是访谈具体内容: 转化医学网:您觉得在万众创新的时代,2015年中康促的成立有什么不一样的定位和使命? 颜薇:中康促正式成立的时间是2014年底,...
两篇Nature子刊发表基因组测序成果 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线索
科学家们对造成盘尾丝虫病的寄生虫进行基因组测序,揭示了这种寄生虫的活动方式,鉴定了可以被现有药物靶标的蛋白,为新药和疫苗开发提供了线索。这项研究以两篇文章的形式发表在本周的Nature Microbiology杂志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有一千八百万人受到盘尾丝虫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区域。这种疾病通过在河流边生活的蚊虫在人群中传播,这些蚊虫...
利用CRISPR研究基因组“暗物质
CRISPR筛选将会揭示基因组中重要的非编码调控元件的功能。 超过98%的人类基因组由非编码基因组成。这些非编码基因被称为基因组的“暗物质”,它们能调控编码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进程。自从人类基因组序列被公开发表以来,科学家们努力解析基因中的功能元件,包括非编码调节区——参与转录调节的顺式调节区和非编码RNA(ncRNA)。转录因子在整个基因组中可能有数百至数千个结合位点,...
中国学者Nature发表突破性宏基因组研究 改写病毒学教科书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与悉尼大学合作十一月二十四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的宏基因组研究。研究人员深入无脊椎动物的病毒世界,从中发现了1445种病毒,包括不少新病毒家族。 从这项研究来看,过去人们了解的只是病毒世界的皮毛。幸运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的病毒绝大多数不会引起人类疾病。悉尼团队的领导者Edward Holmes教授表示,虽然人类每天都被病毒包围着,但这些病毒...
基因检测前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生物学方面有了极大的突破,并将其科技技术运用于生活当中并逐渐提升对自我的关注。甚至连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体检,都能够细致到基因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基因测序这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身体是怎样的状况。 你考虑过检测自己的基因吗?现在在美国随便就可以找到一家为你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因检测机构,之后他们会直接将结果通过邮件发送给你,以便更方便快捷的...
邮购基因检测告诉你细胞衰老的速度
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年龄,但是你可知道体内细胞的衰老速度可能与年龄差别很大么?现在新型的基因检测能够告诉你体内细胞的衰老速度,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对生活习惯做出显著的改变。 这种新型的基因检测可以测量人们体内细胞中染色体的端粒(telomere)长度。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DNA重复序列,它像帽子一样扣在染色体两端,起到保持染色体完整性的作用。 每次细胞分裂,端粒的长度都会...
肺癌转移快?这要怪基因!
在美国,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细胞极易从原发灶经淋巴道, 血管或体腔等到达其他部位继续生长,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肿瘤转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个具有保护性的蛋白失活是导致肿瘤细胞转移的原因。这个名为Capicua (CIC)的蛋白在肺癌中具有异常高的突变率,一些生化异常(如促肿瘤生长因子)会导致其失活。 &ems...
Nature Medicine: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找到“癌中之王”的薄弱环节
胰腺癌生长快而且转移率高,是一种非常致命的恶性疾病,被称为“癌中之王”。胰腺导管腺癌(PDA)是胰腺癌的一个主要类型,它拥有抵御化疗的物理屏障,能诱导多种免疫抑制。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找到了PDAC细胞的弱点,这项研究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与内切酶Cas...
基因测序行业里的小巨人
“基因测序”这一词对大家而言相对陌生,更不知道它与我们普通大众有什么关系。的确这是个特别专业、细分的领域,不是特定的人群一般很少接触到。可在实际生活中,基因测序与我们的生活却息息相关。新生儿出生前做的唐氏筛查、食品安全的检测、大气环境监测等都离不开基因检测技术。 总部设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上海美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吉生物”),就是这样一家专攻基因检测技术的公司。创立7...
Nature Medicine:全基因组CRISPR筛选找到“癌中之王”的薄弱环节
胰腺癌生长快而且转移率高,是一种非常致命的恶性疾病,被称为“癌中之王”。胰腺导管腺癌(PDA)是胰腺癌的一个主要类型,它拥有抵御化疗的物理屏障,能诱导多种免疫抑制。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找到了PDAC细胞的弱点,这项研究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与内切酶C...
三大基因编辑技术PK及市场分析,CRISPR技术易产生脱靶效应仍是重要隐患
纵观基因编辑技术市场,其现状与八十年代索尼公司出产的Betamax录像机和JVC公司的VHS录像机之间的磁带格式战争非常相似。在当时虽然大多数专家都认为Betamax录像机更功能丰富、性能更好且更耐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VHS录像机的价格更偏宜,并且适用于长时间观影,因此在这场战役中最终的赢家是JV公司的VHS录像机。医疗市场分析公司Kalorama对基因编辑技术和公司进行梳理,动脉网(微信:v...
Nature:基因编辑新技术有望治愈基因缺陷病
说起基因编辑技术,目前最火的就是CRISPR/Cas9系统了,从科研工具到癌症治疗,它的应用几乎可以涵盖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不过它的应用主要是在分裂细胞中。最近,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阐述了Salk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发的一种利用CRISPR/Cas9系统的创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高效地对不分裂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为基因缺陷疾病治疗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位...
Cell:新技术揭开基因远距离调控与疾病关系
来自英国Babraham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了我们基因组中的结构与常见疾病的内在联系。利用Babraham研究所开创性的技术,研究结果能够解释大量遗传数据的生物学意义,将DNA序列的微小变化和疾病风险连接起来。发现这些未知的联系,将为设计新的药物和未来治疗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类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范围的疾病提供信息。 与成千上万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
基因编辑技术大突破 未来或可延长人类寿命
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一种新的DNA编辑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修复大脑的“破损基因”。之前研究人员无法对眼睛、大脑、心脏和肝脏组织的DNA进行编辑。但是最新技术让他们首次得以实现这一想法,而且有可能为一系列与老化相关的疾病带来新疗法。 成年个体大部分组织的细胞都不会分裂,这就让科学家们难以给DNA带来变化。这项研究的一位研究人员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
CRISPR基因编辑将引发新风险?技术发展路在何方
在给总统的一封信中,美国政府咨询机构PCAST成员提出生物技术的发展“指数”已经为恐怖分子创造了强大的工具。同时他们提出警告:美国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生物防御战略。 PCAST成员敦促政府在6个月内要建立一个新的以发展国家生物防御战略为主的实体。“像这样的战略早已在2009年就提出,一直在几个政府机构的操纵下不协调的执行着。”威尔逊中心的生物恐怖专家Pie...
如果不卖健康 基因检测应该卖什么?
让我们闪回到100年前,彼时美国人口腔健康每况愈下,然而牙膏使用率仅有7%,无数牙膏厂商死在风起前,牙膏广告一度无人敢做。是什么人怒而出手,一举将 65%的美国人乖乖去刷牙? 买劳力士只为看时间? 买Burberry只为保暖?去健身房练8块腹肌只为健康? 我们买啊买,消费啊消费,到底是为了啥? 在这个为买水果手机去卖肾、为微信排名戳破脚上水泡...
全球首例!眼睛注射DNA修补基因 新洲13岁盲女重见光明
昨日,武汉同济医院对外宣布:该院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基因治疗罕见青少年双盲症。“看到了,0.8耶!”昨日,13岁的小白(化名)姑娘难抑兴奋之情,喜滋滋地对一旁的大伯说道。这是她第10次来同济医院复查视力。要知道,四年前,这个来自新洲区的小姑娘突然失明,治疗几乎走入绝境。正是神奇的基因治疗,让她重见光明,再次燃起生活的希望。 9岁女孩突遭失明幸亏遇良医 ...
你的鼻子长啥样?这几个基因来控制
为什么有些人的鼻子又尖又窄,而另一些人却是宽鼻梁或大鼻孔?科学家们扫描了约6000个不同个体的基因组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一项针对人类面部特征的研究中,一些调控人类鼻子形状的决定性基因浮出了水面。 为什么有些人的鼻子又尖又窄,而有些人是宽鼻梁或大鼻孔?科学家们扫描了约6000人的基因组,从中找到了4对参与调控鼻子形状的基因和一对影响下巴突出程度的基因。 研究者相信,这些发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