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71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上海儿童医院与浪潮合作推进罕见病基因诊断
上海市儿童医院正利用浪潮基因一体机G100开展多个儿童罕见病研究项目,而这些项目将让成千上万名罹患罕见病的儿童从中获益。 据了解,目前国际公认的罕见病有近7000种,但仅有不到5%的罕见病能被有效干预或治疗。研究发现,约80%的罕见病由基因缺陷导致。因此,测序罕见病的基因组是预防与治疗此类疾病的突破口。2015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检测了数百例罕见病,并确认百余例。其中,借助高通量测...
5%人群由基因决定他们比常人更早衰老死亡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新研究表明,一些人群的寿命长短是由他们的先天基因决定的,与后天吸烟、饮酒和饮食习惯没有关系。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一项创新研究表明,5%的人群是由基因决定比其他人衰老得更快、死亡得更早。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最新证据表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部时钟”,其运行进程与其他人速度并不一致。这意味着一些人群会比普遍人高50%的概...
贝瑞和康大数据项目初战告捷 建成全球最大妇科肿瘤基因组数据库
基因组大数据的重大意义开始凸显,贝瑞和康与阿里云合作开展的“神州基因组数据云”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便已经收效显著。 9月23日,在第十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CSCO学术年会上,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瑞和康”)公布了在生物信息分析领域和大数据建设方面做出的重要成果。 贝瑞...
基因决定宝宝的出生体重和未来健康?
今日发表在Nature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有60个基因位点与出生体重相关,且会影响日后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该团队进行了一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meta分析,该研究共纳入154,000个不同种族的婴儿,发现有60个基因位点与出生体重相关。而多项观察研究提示,出生体重与成年后患有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瑞典科学家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为何惹大麻烦?
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瑞典科学家宣布对人类健康胚胎的遗传基因进行了编辑修改,目前胚胎依旧发育良好。研究人员对什么实现了精确编辑?为何这项研究会富有争议? 根据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报道,在近期实验中,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学家雷德里克·兰纳(Fredrik Lanner)以及其同事使用基因编辑工具注入人类胚胎,对胚胎DNA做出了精准改变。相关基因编辑是在人类胚胎刚刚受精几天后完成的,此...
专家解读国内基因检测乱象:机构林立 缺乏规范
“现在中国国内基因检测领域的现状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进入‘战国时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副教授朱易凡25日在广州对记者表示,目前各种机构和公司参与这一领域的非常多,但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美国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因基因检测结果,果断选择接受乳腺切除手术,让基因检测技术迅速进入公众的视线,近年来中国的基因检...
美国女性通过基因治疗重回20岁
此前科学家在哥伦比亚进行了一项风险非常大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帮助人体组织恢复年轻。BioViva公司的专家是这项创新型研究的发起人,他们在美国45岁的女性伊丽莎白·帕里什的身上进行实验。这名女性也因此成为世界首位接受这种药物测试的志愿者。 著名的端粒——染色体末端,它的作用是执行防护功能。每次周期分裂之后,端粒就会变短一些,这种现象最终会导致生物体的老化。因此随着年龄...
瑞典开启健康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五个重点问题是关键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实现精准编辑,有助于科学家更多地掌握胚胎早期发育状况,但是也潜在着伦理道德问题,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下一代正常发育。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目前,瑞典科学家对健康人类胚胎进行了遗传基因编辑修改,但是研究人员如何精确编辑,以及为什么这项研究一直富有争议呢? 在近期的实验中,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兰纳(Fredrik La...
【2016CSCO】泛生子发布癌症基因组学精准医疗临床研究成果
肿瘤的诊疗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在生物样本库、基因检测平台及大数据平台的共同发展建立下,精准医学将带来全新的融合发展和变革。从探索癌症的遗传变化入手,揭示癌症发生及发展的分子机制,从而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的对癌症种类进行诊断,最大限度拓展癌症治疗方案,则是目前最高效的癌症分子研究及临床转化模式,也是癌症精确诊疗的核心任务。 2016年9月24日,在第十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CSCO学术年会上,...
瑞士科学家编辑人类胚胎基因
中国科学报讯 尽管对人类胚胎基因组进行编辑在过去一年中引发了激烈争议,但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称,瑞士科学家Fredrik Lanner已经在全球首次对健康人的胚胎进行了编辑。Lanner希望通过利用CRISPR-Cas9技术找到新的不孕不育和流产疗法。 他将使胚胎中的基因失去活性,以了解它们在早期发育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是很多人担心,基因编辑会产生设计婴儿和新的遗传性疾病,然而Lanner...
专家解读国内基因检测乱象:机构林立 缺乏规范
“现在中国国内基因检测领域的现状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进入‘战国时代’。”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副教授朱易凡25日在广州对记者表示,目前各种机构和公司参与这一领域的非常多,但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美国知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因基因检测结果,果断选择接受乳腺切除手术,让基因检测技术迅速进入公众的视线,近年来中国的基因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各类基因检测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成立。 ...
贝瑞和康CSCO卫星会知识爆炸——肿瘤基因检测要“千真万确”
9月23日,在第十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CSCO学术年会上,贝瑞和康“千真万确——千例液体活检及万例妇科肿瘤临床数据分享会”如期而至。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解云涛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Allen Chan教授以及贝瑞和康CIO于福利教授和王帘读先生分享精彩报告,会议由天津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和贝瑞和康CEO周代星博士主持。 左:王长利 ...
【2016CSCO】华因康基因:NGS引领肿瘤精准医疗新时代
9月22日,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最火热的地方当属国际会议中心。初秋的艳阳里,一年一度的肿瘤临床学术盛典-第十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2016年CSCO学术年会)如期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盛大召开。 本次会议华因康基因带来的以“高通量测序技术指导肿瘤精准医疗”为主题的卫星会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临床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备受关注,会议开始前,300多人的会...
2016CSCO主会场:中国人群癌症药物基因组研究引领癌症“精密管理,精准医疗”
今天下午两点,第十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6年CSCO学术大会由同济大学肿瘤临床协助中心,CSCO秘书长李进教授主持开幕。首先,李教授分别介绍了中国临床协会名誉理事长、理事长等。另外,来自ASCO等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临床肿瘤协会也向本次会议派遣了近200位国际代表出席。 在一段震人心弦的CSCO2015-2016年度总结视频之后,李进教授表达了对老、中、...
【2016CSCO】慧渡医疗:世界首次推出“ctRNA+ctDNA”的联合检测 技术-“基因雷达”
从左至右:贾士东博士、尚鸣异博士、Winston Patrick Kuo博士 慧渡医疗的卫星会正好在午餐结束时开始,为此,慧渡医疗也亲切地为所有与会来宾提供了精美的午餐。十二点三十六分,慧渡医疗卫星会正式开始。CSCO组委会明智地为慧渡医疗选择了最大的会场,即便如此,慧渡医疗卫星会的600个座位依然座无虚席。 贾士东博士 大...
河北科大基因编辑中心近两千万采购项目开标
因韩春雨NgAgo论文而成为全球基因编辑领域焦点的河北科技大学,其总投资达2.24亿元人民币的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又有了新进展。 9月21日上午9时,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在石家庄开标,预算金额为1958万。该项目的代理机构河北省国际招标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开标会一直从当天上午9时持续到下午1时结束。 据中国政府采购...
吸烟可在人类DNA上留下持久的标记,改变超过7000个基因
研究人员检查测试了之前16个研究中近16000人的血液样本,发现在那些戒烟的人身上,大部分基因在戒烟五年内恢复如初。“尽管这样反应了吸烟的长期残留影响,但同时也说明了一个好消息:戒烟越早,对身体也就越好。”研究作者Stephanie London博士说,她是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流行病学分支的副主任。 即便如此,London博士的研究小组也发现了一些遗传改变甚至在...
整整30年,基因测序终于帮她确诊
2016年9月7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名为《Diagnosis: A clear answer》的文章中讲述了一位名叫伊丽莎白的女子,在六岁时,她突然开始依赖脚趾来行走,紧接着各种症状开始出现,包括腿脚疼痛、下肢无力、手臂周期性无力以及声音低沉;走路时,她的膝盖会黏连在一起,脚趾蜷缩在脚下方;一直到成年时,她连想购物这种简单的事情都做不了。 这些年来,伊丽莎白求诊了很多医...
中科院微生物所在细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微生物所朱宝利课题组在细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研究首次以基因组学大数据为依托,深入解析了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传播网络和规律,对深入认识细菌耐药性的进化、细菌耐药的形成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并将于第82卷22期以“封面故事”形式发表。副研究员为胡永飞第一作者,朱宝利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细菌耐药是全球公共健康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近...
基因测序使器官移植更加精确
近日,蒙纳士大学生物科学家团队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测序技术,为改善捐献器官匹配打开大门。 来自蒙纳士大学的一个澳大利亚生物医学科学家团队发明了一种全新技术,这种技术能揭示个体基因组成中难以触达的深层信息。该项新技术的初期意义是可以使器官捐赠者与接受者更成功匹配,远期意义则可能应用于治疗范围广阔的疾病。 在7月27日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论文中,蒙纳士医学科学研究院的海伦·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