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AI驱动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突破与前沿应用
转化医学圆桌π第一期“解码生命多维密码:组学技术融合如何构建精准医学未来”
首届精准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队列研究先锋计划颁奖仪式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315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打开器官移植新大门——最新研究可将肾脏血型改为通用O型

2022-08-17

该研究的Mike Nicholson 教授表示,这是一项初步研究,尚未在患者体内验证,团队接下来将先开展临床前实验,以进一步验证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且可能会在明年开展人体临床试验。除此之外,这项研究的完整论文将于未来几个月内发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期刊上。 研究背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

【Science子刊】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可直接加速结直肠癌进展!

2022-08-15

这项研究的标题是“Disruption of the circadian clock drives Apc loss of heterozygosity to accelerate colorectal cancer”,于8月10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

【Science】第一次大规模研究:131个人类大脑中体细胞突变的分析

2022-08-11

近日,一篇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Analysis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131 human brains reveals aging-associated hypermutability”,向我们揭示了大脑中体细胞突变的复杂病因学及其与表型的潜在关系。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

为何男性患癌风险更高?30万人研究表明生理差异可能是答案!

2022-08-1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高达1929万例,其中,男性为1006万例,女性为923万例;而全球癌症死亡病例已达996万例,男性为553万例,女性为443万例。可以看到,男性患癌人数的比例绝对高于女性。 先前科学家们猜测,癌症发病率的性别差异源于两性生活方式、行为精神上的差异,但最近一项发表于美国癌症协会同行评审期刊Cancer上的新研究...

【Nature子刊】 癌转移的开创性研究!这种已获批的药可以用于治疗乳腺癌脑转移!

2022-08-10

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为24.2%,位居女性癌症的首位。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近年来,各类靶向药物的问世,让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生存期显著延长。 然而,随着全身治疗方案的进步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乳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与日俱增了。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高达...

【柳叶刀】长寿药VS好习惯,50万中国人群研究发现延寿至少8年的秘诀

2022-08-10

8月1日,由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发表在了《The Lancet Public Health》期刊上。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能够保持5种主要的健康生活方式,中国人群可以延寿至少8年。 https://doi.org/10.1016/S2468-2667(22)00110-4 ...

【伯采众长 序自安】创新生物标志物研究系列网络公开课 第一期

2022-08-09

生物标志物通常是指能被客观测量和评价,反映生理或病理过程,以及对暴露或治疗干预措施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指标。 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日渐明显,应用日益广泛,被关注度也持续火热,而发现和检测生物标志物也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安捷伦与伯豪生物联合举办《创新生物标志物研究》系列网络公开课,希望能提供一个技术交流的平台,分享如何应用不同检测技术和产品应...

【PNAS】双项研究——生物钟失律会导致体重增加中!

2022-08-09

根据威尔康奈尔医学(Weill Cornell Medicine)研究人员的两项研究表明,保持身体及其细胞进入24小时昼夜周期的生物钟的破坏在体重增加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月27日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应激激素和干扰正常的日常释放周期所引起的应激在小鼠体内触发了一种暂时的保护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促进脂肪细胞的生长和胰岛素...

最新研究:每八名新冠感染者约有一名出现后遗症!下一场公共卫生灾难正在酝酿中!

2022-08-08

从急性COVID-19中恢复后,很大一部分患者继续出现身体、心理或认知性质的症状。COVID-19的这些长期后遗症被描述为正在酝酿中的下一场公共卫生灾难,迫切需要经验数据来告知问题的规模和范围,以支持制定适当的卫生保健应对措施。 研究人员从 2019 年 11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调查了 COVID-19 后状况(即长期 COVID)随时间推移的病程、与 COVID-1...

【EUR HEART J】海军大同济联合研究:运动延缓血管老化,“信使女神”鸢尾素或成血管合并症靶点

2022-08-08

FNDC5/鸢尾素 纤连蛋白 III 型结构域蛋白5 (fibronectin type-III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5,FNDC5) 是一种骨骼肌富含的蛋白,其表达由转录因子 PPAR-γ coactivator-1-α (PGC1-α) 驱动,它在体育锻炼期间对白色脂肪组织产生产热作用。这种代谢活性分子还被认为促进了运动诱导的认知改善和骨骼重...

哈佛30年研究:每周运动多久合适?达到此量能长寿、降低死亡率!

2022-08-05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不足是造成全球过早死亡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但运动过度也会损伤免疫系统的功能,因为身体需要与疲劳感和不充足的肌肉恢复相斗争。 先前有研究表明,超过90分钟的高强度耐力运动,会让运动员在锻炼结束后的72个小时内容易患上疾病,这是因为剧烈运动会产生过度的免疫抑制蛋白,造成免疫细胞凋亡,数量也会减少,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入侵。 那么运动的时长和强度达到多少才能最佳程度...

明日直播| 华大智造C4-Cell for All研讨会第三期 动物单细胞研究最新成果

2022-08-04

最新一期C4: Cell for All线上研讨会将于8月5日14:30-16:00进行,本期主题为基于DNBelab C4单细胞建库平台和DNBSEQ测序平台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 蚂蚁脑部特征与其社会性的关系 在细胞水平如何解释? 2022年6月16日,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Ecology&Evolution发表了深圳华大生命...

【伯采众长 序自安】创新生物标志物研究系列网络公开课

2022-08-03

生物标志物在精准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疾病分子机制的基础研究、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检测方法和技术平台的创新,对生物标志物的极大关注,帮忙我们打开全新的知识图景和可能性。 一方面,对于研究维度的扩展,涉及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学和蛋白代谢组学等;另一方面,是检测技术的迭代,高通量基因测序、单细胞测序及空间转录组等其他新型技术;随着这些新型技术...

【Nature子刊】跨祖先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了肺癌的新遗传风险因素

2022-08-02

近日,《Nature Genetics》发表了一篇由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进行的研究“Cross-ancestry genome-wide meta-analysis of 61,047 cases and 947,237 controls identifies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contributing to lun...

OXFORD NANOPORE 癌症研究线上分享会 - 亚太专场

2022-08-02

癌症背后的遗传因素既多样又复杂,因此需要检测和分析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变异,以进一步了解该疾病。通过纳米孔测序,科学家们可以获得对癌症基因组最全面的洞察。 为进一步探讨此主题,8月8日,我们邀请到来自奥克兰大学分子医学与病理学系的Peter Tsai研究员、东京大学新领域创成科学研究科的Ayako Suzuki副教授和Oxford Nanopore Technolo...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克服结直肠癌中单个突变驱动的耐药性

2022-08-01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出现远处转移的结肠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其5年生存率低于 10%。西妥昔单抗是EGF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可结合EGFR的胞外域并增强受体的内在化和降解,是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 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提供了一种结构引导和噬菌体辅助进化(SGAPAE)方法,...

会议预告 | 华大智造C4-Cell for All研讨会第三期 动物单细胞研究最新成果

2022-08-01

最新一期C4: Cell for All线上研讨会将于8月5日14:30-16:00进行,本期主题为基于DNBelab C4单细胞建库平台和DNBSEQ测序平台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 蚂蚁脑部特征与其社会性的关系 在细胞水平如何解释? 2022年6月16日,权威学术期刊Nature Ecology&Evolution发表了深圳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