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15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Genetics:DNA高级结构研究发现癌症靶向治疗新大陆
基于其先前关于DNA二级结构G-四链体测序技术的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鉴别了包括癌症相关基因在内大约10000个高转录基因调控区、激活子区以及5'非编码区的G-四链体结构(G4)。 “DNA中所含有的G-四链体结构与癌症有着多种不同的联系,但是这其中的大部分联系目前还仅仅处于假设,”...
中国启动癫痫精准医学研究项目
在国家科技部支持下,复旦大学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中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的10家医院6日正式启动癫痫精准医学研究项目。 该项目负责人、癫痫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王艺教授6日对记者表示,该研究项目将于2018年12月底完成,将建立中国临床表型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并建设癫痫精准医学数据网和癫痫精...
中国启动癫痫精准医学研究项目
在国家科技部支持下,复旦大学牵头联合北京大学、中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的10家医院6日正式启动癫痫精准医学研究项目。 该项目负责人、癫痫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王艺教授6日对记者表示,该研究项目将于2018年12月底完成,将建立中国临床表型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并建设癫痫精准医学数据网和癫痫精准医学...
再生医疗公司BioCardia买壳上市,继续推进骨髓细胞治疗心脏衰竭的III期临床研究
再生医学公司BioCardia在今年4月份放弃了IPO计划,而就在最近,该公司通过反向合并医疗设备商Tiger X Medical实现买壳上市,继续推进其骨髓细胞治疗系统治疗心脏衰竭的III期临床试验。 近日,BioCardia公司宣布与医疗设备商Tiger X Medical达成一项最终协议,拟与后者合并,在合并完成...
青蒿之内还有宝藏!屠呦呦团队透露青蒿素研究新进展
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5日透露,近期针对青蒿素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研究发现,青蒿中仍有青蒿素之外的其他抗疟成分。 在当天于广东省惠州市罗浮山举行的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上,廖福龙介绍说,屠呦呦及其团队仍在进行青蒿素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近期成果显示,青蒿中还存在着青蒿素之外的其他抗疟成分,有可能为疟疾治疗...
生物学研究发现:癌症真的与熬夜相关
有研究发现,熬夜,会增加患癌风险。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目前发现了可以解释此风险增加的关联。 在人类和大多数其他生物体中,由光支配的生物钟,通过控制细胞活动来调节人体生理的关键方面,这些细胞活动包括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在小鼠研究中,MIT的研究小组发现在控制细胞生物戒律的基因中,有两个基因也具有作为肿瘤抑制的作用。 这些肿瘤抑制基因的丢失,...
用微生物做癌症杀手,这些研究让人大开眼界
尽管科学在不停地进步,但是癌症依然是人类难以攻克的一个疾病,不同的治疗办法也是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研究的大热,就有科学家把这两者联系到了一起,想看看能不能用这小小的不起眼的微生物来解决一直困扰人类的疾病。 肠道微生物与抗癌药物的相辅相成 在2013年,就有两个研究同期登上了《科学》杂志。它...
新突破!研究发现一种新抗体疗法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近日,一项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显示,一种抗体疗法可以减少轻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该研究提供了临床前数据和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二者皆支持进一步开发该抗体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内逐渐累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标志。一般认为是β-淀粉样蛋白相关毒性引发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这二者会导致阿尔茨海...
柳叶刀肿瘤:32000多名癌症病人研究证明,化疗有风险,使用需谨慎?
(化疗后30天内患者死亡情况分析发现一些医院情况更糟) 研究表明,在一些医院中,化疗药物正杀死高达50%的病人,因此有必要警告患者化疗药的危险性。 研究者首次关注开始化疗后30天内的癌症患者的死亡情况,而这一指标预示着药物,而不是癌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罪魁祸首。 英国公众健康和英国癌症研究所发现,在英国,大约有8.4%的肺癌患者,2.4%的乳腺癌患...
临床研究和医疗工作,孰轻孰重?
医学的巨大进步源于临床试验。但是,经常会听到临床医生对医学科研有这样的抱怨——每天门诊和手术都忙不过来,还要去做科研,我们哪来的精力和时间?仿佛临床和科研顾此就会失彼。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医学科研认识有较大的误区。 医学进步离不开科研,基础科研设计再合理,结果再完美,归根结底都必须落实到人身上。临床研究综合运用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
2016北京国际肠道微生态研究与临床应用高峰论坛通知
论坛摘要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学等新的研究方法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肠道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重新引起重视,成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热点。现有数据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系统,这些肠道微生物编码基因的总数超过330万,约为人类编码基因总数的100倍,因此肠道微生物又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基因组。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
5年研究6693位患者,NEJM最新研究帮助全球千万乳腺癌患者告别不必要化疗
最新研究表明,使用一项针对70个标记基因的基因检测可以鉴别不需要化疗的高临床风险早期乳腺癌患者。 通常情况下,早期乳腺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都会接受辅助性的化疗或者其他综合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主治医生通常会根据一套针对肿瘤类型以及病人特征的临床策略为他们制定相对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即便如此,乳腺癌的主治医生在制定这些...
柳叶刀正刊!张力教授团队顶级期刊上发布研究成果!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张力教授团队于全球首次开展了一项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比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大型3期临床试验。该研究结果于8月23日在线发表在全球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主刊上(2015年影响因子44)。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简称NPC)系恶性程度较高的头颈部肿瘤,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国家较少,但在我国则是...
【本月盘点】HIV相关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在探索HIV致病机制、靶向性疗法上花费了巨大精力,如今研究者们也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本月有哪些值得一读的跟HIV相关的研究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一、Science子刊:鉴定出制造强大HIV抗体的人的免疫学特征 让HIV疫苗开发陷入混乱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为何一些人感染上这种病毒几年后制造出所需的抗体,但是HIV疫苗似乎不能够诱导相同的抗体反应。 来自美国杜克...
Science新研究为探索癌症治疗打开大门
利用他们开发的技术,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类蛋白——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从前未知的作用:充当了基因活性和RNA加工的调控因子。 这一新发现的功能报告在近期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有可能为思考PARP蛋白开辟一些新途径,这可能会促成一些治疗机会,”资深作者、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Cecil H.和Ida Green生殖生物学中心主任W. Le...
JAMA:35万人研究揭示产前筛查隐秘痛点—美国基因筛查指南或存在严重漏洞
来自全球著名基因检测公司Counsyl的科研人员发现扩大致病基因的筛查范围可以有效筛出传统标准致病基因筛查无法检出的大量疾病相关基因。 该研究的对应论文发表于最新顶尖医学期刊JAMA,在这篇文章中,科研人员列举大量证据证明基于美国妇产科学会,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所提供基因筛查指南的传统致病基因筛查可能会漏检大量与严重疾病发病密切相关的基因...
研究发现生物钟影响人体对病毒抵抗力
英国剑桥大学1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人体在一天中不同时段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会出现较大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生物钟会影响病毒复制以及扩散的能力。 他们说,当一种病毒入侵人体内后,会“劫持”细胞内的各种运行机制和资源,从而在人体内快速复制和扩散。然而在生物钟的调节下,这些资源的数量在不同时段会出现很大波动,这就对病毒相关活动产生影...
精准医疗医学研究的矛盾,不精确性已对医疗构成威胁
2015年1月底,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实施“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 PMI)。PMI致力让所有人获得个性化医疗服务,即“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人以正确的治疗”,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将精确医疗定义如下:“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及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新型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2016年,美国FDA投资2.15亿美元并招募1...
Cell Stem Cell:交大免疫研究所发现寨卡病毒引起小头畸形的罪魁祸首
这段时间以来,寨卡病毒在拉美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疫情。寨卡病毒感染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和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今年二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寨卡病毒的爆发和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寨卡病毒感染,最佳预防方式仍是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蚊子叮咬。 寨卡病毒引起小头畸形的罪魁祸首 &...
周琪院士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近日,一些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宣布,将在今年内筹资1亿美元启动“人类基因组编写计划”,目标包括合成一个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一直以来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临床应用的技术和伦理问题还有诸多担心。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谈谈我国基因编辑研究的进展与挑战,并提出政策建议。 1.下一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生命体的各种性状,包括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大都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