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转化医学产业大会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98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以毒攻毒!中国科学家再现砒霜抗癌神威!|Nature子刊

2018-08-13

古语有云,药毒不分家,砒霜更是以毒入药的重要代表,但其作用机理始终不为人知,进而导致人们对砒霜入药战战兢兢。近日,中国福建医科大学的卢坤平教授等人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彻底打破了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他们发现了砒霜,即三氧化二砷(ATO),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使用治疗多种癌症的机制!以后“砒霜抗癌”...

Nature:中国科学家利用CRISPR技术,创造出仅有一条染色体的酵母菌株

2018-08-03

几乎所有已知的天然真核物种都有多条染色体,除了雄性蚂蚁(Myrmecia pilosula)只含有一条染色体。此外,真核生物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而与其生物学特征没有明显关联。例如,在哺乳动物中,人(智人)二倍体细胞具有46条染色体,而印度麂(Muntiacus muntjak)的二倍体细胞具有最低数量的染色体(雌性为6个,雄性为7个)。 2018年8月2日,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

Takara科学家带您解读《Nature》重磅:CRISPR向T细胞改造迈出巨大一步

2018-08-01

《Nature》杂志发表突破性研究,Alexander Marson教授和他的同事通过电转的方式高效改造了T细胞,迅速纠正了T细胞中自体免疫相关的遗传突变;同时通过这一方法对来源于健康供体的T细胞进行了重编程,经过重编程的T细胞在体外和体内模型中都成功地靶向了癌细胞。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T细胞基因重组的可能性,以用于临床应用,如癌症免疫治疗、遗...

科学家揭示PD-L1/PD-1阻断治疗的全新耐药机制

2018-07-30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癌症病人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但是对这些免疫治疗药物的高抵抗率却阻碍了这类药物的使用。为了克服这一问题,需要对产生耐药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最近,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肿瘤细胞可通过上调CD38来抵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并进一步揭示了其获得性耐药机制。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Cancer Discovery。 ...

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改善CAR-T疗法,科学家们怎么看?

2018-07-18

2017年8月和10月相继在美国上市的Kymriah和Yescarta是CAR-T细胞治疗领域颇具代表性的两款产品。但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一定局限:必须采用病毒载体作为基因编辑系统的传导中介,对人源性的T细胞进行改造。 近日,来自帕克癌症免疫疗法研究所的科学家声称他们采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完善的一种新方法将改变CAR-T疗法现有技术——为CAR-T细胞的构...

【科学家特辑】百济神州杜争鸣:为商业化做好各项准备

2018-07-16

2012年归国后,杜争鸣先后历经本土企业,后又重回跨国制药巨头,最终来到了百济神州。在切换了两次跑道之后,杜争鸣觉得找到了让自己最适应、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片土壤。 生产能力外,整个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团队人员的培养将更为重要。 在美国诺华工作17年的杜争鸣也正是...

突破|癌症突破:科学家指出可利用细胞代谢来对抗癌症

2018-07-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过关注癌症干细胞是如何代谢的,研究人员可能已经发现了一种击败它们的新方法:攻击它们的能量供应。 对癌症治疗来说,耐药性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最初可能有效的药物很快就会失效。 位于安娜堡的密歇根大学Rogel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们正在关注癌症干细胞是如何适应这个问题的。 ...

PNAS:胰岛素注射时代或将终结!科学家研制出新型口服胰岛素!

2018-06-29

多肽药物递送的圣杯:口服胰岛素制剂 研究人员一直希望能够研发一种既可以保证蛋白质和肽结构完整性,同时通又能通过胃肠道胃酸,肠道蛋白质降解酶,肠的粘液层以及肠壁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的药物。如今,这一药物终于诞生了!这种药物用离子液体包裹胰岛素,其自身被再被包裹进耐酸的肠溶衣中,这样既可以保护其脆弱的有效载荷,同时又可通过胃肠...

科学家首次拍到细菌用长长秀发“抢”DNA的瞬间

2018-06-28

“印第安纳大学研究者利用他们开发的最新型染料,在显微镜下看到,霍乱弧菌伸出不到头发万分之一细的菌毛,灵活地从环境中摄取DNA化为己用。” 授权转自奇点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geek_heal.com)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下面这张动图↓ 觉得这张图里动来动去的绿色“长鼻子”是什么呢?你应该怎么也想不到,这是...

科学家给2万年前大熊猫做线粒体基因组测序

2018-06-21

由于现存大熊猫种群的减少,其基因重建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这一物种的进化历史,科学家一直在寻找从古代大熊猫化石提取到线粒体基因组或核基因组的方法。 2014年,付巧妹团队成员张颖奇等人在广西乐业的慈竹坨洞发现一熊猫个体,它生存的年代在末次盛冰期前后。在中国南方炎热潮湿的条件下,DNA的保存非常困难,对数万年前的样本进行基因重建...

陈列平:follow my heart,我要做那前面5%的科学家!

2018-06-21

这些年,PD-1/PD-L1时不时在刺激我们眼球,这些天,它又火了一把。 先是FDA动作频频,连续批准K药pembrolizumab(Keytruda,派姆单抗)用于治疗宫颈癌以及难治性原发性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 而6月15日,已先期进入优先审批审评快速通道的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

【重磅评述】Science为青年科学家背书

2018-06-14

5月18日,Science杂志刊发了由前主编Bruce Alberts教授领衔的评论文章Improving support for young biomedical scientists,呼吁加大对生物医学领域青年科学家的支持,鼓励他们开展更多原创性的研究[1]。 这已经不是Science第一次为青年科学家发声了。在4年之前,他们就以...

《科学》:肠道微生物竟然成为肝脏肿瘤发展的帮凶!科学家发现微生物代谢产物特异性调节肝脏肿瘤免疫的机制 | 科学大发现

2018-06-12

随着肠道微生物研究的崛起,研究人员逐渐确立了它们与多种疾病间的关系,癌症就是其中的“大户”。大量研究表明,一些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帮助癌细胞转移、导致化疗耐药和影响免疫治疗的效果,可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研究涉及的癌种也不局限于肠癌,还包括白血病、胰腺癌和黑色素瘤等等。 这个名单还在持续扩大,在最近的《科学》杂志上,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Tim...

《自然》子刊:科学家首次发现肺癌细胞可利用免疫细胞促进凝血,借势转移和侵袭

2018-06-11

战斗力强大又狡诈异常,这样的敌手相信谁都会头痛无比……不过如果面对的是癌症,真是硬着头皮也要上啊。但是人体内的队友们,你们能不能给点儿力呢?就算不帮忙也不要帮倒忙啊,这是抗击外敌不是内战,搞什么“天下无人不通癌”呢? 而最让科学家们咬牙切齿的,莫过于那些里应外合的人体免疫细胞了。在近期的《自然通讯》上,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研究团队又报告了它们资敌的新手段:被招募到肺癌微...

基因探索 | Sci Rep: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治疗艾滋病

2018-05-31

CRISPR/Cas9系统为编辑HIV-1病毒基因组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潜力的工具,近日来自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院感染疾病中心及健康科学研究生院国际卫生系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RNA引导的CRISPR/Cas9以靶向HIV-1调节基因tat和rev,其中的引导RNAs(gRNA)都基于CRISPR的特异性设计,其靶向的序列在6种主要的HIV-1亚型中都保守存在。 ...

JCI:华人科学家发现增强肿瘤免疫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2018-05-25

PIM激酶是一个高度保守的丝氨酸/酪氨酸激酶家族,由PIM-1,PIM-2和PIM-3三个成员组成,其中PIM-2在造血细胞中表达,通过对靶向底物进行磷酸化来影响细胞存活,增殖,转录激活和蛋白质翻译。之前一些研究表明PIM-2激酶参与多种癌细胞类型的存活和增殖,其中包括B细胞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和前列腺癌,表明PIM-2可能是癌症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

用光操纵性行为,科学家证实简单动物射精也能获得快感

2018-05-21

图片来源:Salzman International 导  读 长久以来,人类花费了不少时间去寻找让动物高潮的各种方式。他们制造过人造阴道,也插入过内置电极,甚至为鸟类设计过鼓励它们交尾的头套。而来自以色列巴伊兰大学(BarIlan University)的施尔·泽-克里斯皮尔(Shir ...

EHJ:科学家阐明肠道微生物组与机体动脉硬化之间的神秘关联

2018-05-17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诺丁汉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消化系统中有益菌群多样性的水平或许与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特征—动脉硬化有一定的关联。在医学研究中肠道微生物组受到了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如今我们都知道肠道菌群对机体多方面健康非常重要,包括机体代谢和自身免疫系统等;肠道中健康菌群多样性的缺乏与多种健康...

中国科学家裴端卿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 ),施一公,曹雪涛等曾入选

2018-05-16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裴端卿研究员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2018年新的外籍成员,成为第9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中科院 供图 北京时间5月14日20时,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 )对外公布2018年62名新成员名单,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裴端卿作为中国科学家入选为新的外籍成员——这是中国第9位获此殊...

CDE首席科学家辞职,加入药明康德副总裁

2018-05-14

据某媒体图片传出,王刚,以药明康德副总裁身份出席某次会议 王刚,何许人也? 王刚博士: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首席科学家,主要负责建立、实施和完善与CDE药品审评相关的合规和检查方面的工作。在加入CDE之前,王刚博士在美国FDA工作近12...